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甚至老师常常把“棘”字读作“la”,把“棘手”读作“辣手”。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棘和辣这两个字的音、形、义分清。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字。“棘”,音(jí)其造字形式是由两个“朿”构成,常和“荆”字组成词语荆棘。棘是一种枝上多刺,初夏开黄绿色小花的落叶灌木,其果实味酸可吃,仁可入药,俗称“酸枣”。还有一层意思是指草木刺的通称。棘手,则是比喻事情难办,象荆  相似文献   

2.
江西、湖南、四川三省的人都爱吃辣椒,且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厉害,因此人们常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在上面这段话中,“不怕辣”三个字互换“易位”后,意思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真是妙语解颐,令人捧腹。  相似文献   

3.
智慧之光     
卖辣椒的人,恐怕经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断会有买主问:“你这辣椒辣吗?”这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怕辣的,立马走人;答“不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喜欢吃辣的,生意还是做不成。  相似文献   

4.
我PK辣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妈妈端来一盘我的最爱——辣椒炒鸡蛋。哎呀!那个香啊!把我的魂都要勾走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抄起筷子就向辣椒“杀”去,好!夹住!送往目的地——嘴里!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妈妈看到我这个馋样,嗔怪地说:“你呀你!谁抢你的呀!”我暗自得意:哼!吃辣!咱家我才是老大,老爸老妈你们就甘拜下风吧。咦?怎么有些不对劲呢?糟糕!越吃越辣!受不了啦!哎呀!哎呀!奇辣无比!大事不妙!我的嘴里像有一团火在烧,“啊!辣死我了!”我大声喊。妈妈笑眯眯地说:“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呢!你就拼命地抢,这次我买的是辣劲十足的‘顶级辣’!”我捂…  相似文献   

5.
你能吃辣的吗?你爱吃辣的吗?中国一向有“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的说法,四川的麻辣火锅和麻辣烫,贵州人的“烤椒下酒”,湖南人的“辣子夹馍”,光是看一看,已是辣气逼人!殊不知,许多地方的人都是“无辣不欢”,甚至许多地区或民族都声称“最辣的辣椒在我这里”,“最鲜美的辣椒酱在我们城邦”,“最不怕辣的‘食辣大王’就是我!”到底谁在吹牛?谁说了真话?请大家判断一下吧!  相似文献   

6.
辣椒与红肉     
有的争论,不会有结果,例如谁最能吃辣.有的警告,无须太紧张,例如红肉或致癌. 究竟是谁“怕不辣” 人们常说“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言下之意,四川人吃辣水平最高.但早在十多年前,就有湖南人对此不服,并发表文章称,应该是“湖南人怕不辣”.  相似文献   

7.
四川、湖南、江西属于“辣椒带”,这些地方的人都爱吃辣椒,有一句俗话:“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江西人怕不辣。”俗话中利用“不”,“怕”、“辣”三个字改变它的排列顺序。三者互相比较,互相映衬,使语意看重点各不相同,显示了三个地方爱“辣”的不同程度,其表情达意饶有趣味。大家熟知的一句俗话;“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成了描写封建时代读书人的一句顺口溜。十年寒窗,读的都“四书、五经”之类固定不变的死书,  相似文献   

8.
三个好朋友一同去吃饭,服务员端(duān)上一盘(pán)辣(là)椒(jiāo)。甲说:“我不怕辣。”乙说:“辣,我不怕。”丙慢悠(yōu)悠地说:“我怕———不辣。”你看三个好朋友说的意思一样吗?是怕辣还是不怕辣:三个好朋友说的意思一样。最怕辣,还是不怕辣@冯昌浩  相似文献   

9.
爸爸是山东大汉,爱吃煎饼卷大葱。妈妈说蒜能杀菌,因此,饭前妈妈总爱嚼大蒜,并不时喊着:“辣得我的心好难受!”我问爸爸:“您吃葱也辣得心难受吗?”爸爸说:“傻孩子,你没听人家说,葱辣嘴,蒜辣心,韭菜专辣脖子筋吗?”我脱口而出:“爸爸,葱为什么只辣嘴呢?”爸爸不知是为了开脱自己,还是想故意给我提供一个探索的机会,说:“你自己去发现吧,这会让你更聪明。”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凤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仅在这第一次出场中,就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辣”。声音“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此人乃是贾母所言的“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王熙凤。她的出场真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有先声夺人之势。在贾府中敢如此放肆的也只有王熙凤一人,其“辣”可见一斑。体态容貌“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  相似文献   

11.
陈怡黄 《素质教育博览》2010,(1):I0003-I0004
生活就像一碗面,如果没有加上味道,就会平淡无味。而我的生活就是因为加上了“苦、辣、酸、甜”这几种调料,才精彩起来呢。就说最近的钢琴比赛吧——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这3个地方的人都以能吃辣而闻名。如果你来自四川、湖南或贵州,相信你一定是一个无辣不欢的人。辣椒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冬天吃火锅,夏天吃串串,辣椒早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种调料。即使是不能吃辣的人,有时也无法抵挡它的诱惑。这种食物为何会让人上瘾呢?它之所以会让人产生辣的感觉,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叫作“辣椒素”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句俗语:四川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说的是这三个地方的人都不怕辣椒,喜欢吃辣椒。我的故乡是四川,那是个山清水秀、花红柳绿的好地方。我也很喜欢吃故乡的辣椒。辣椒的外形像一个弯钩,“弯钩”上面有一个青色的细条——我也说不清那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  相似文献   

14.
在魔术家的手里,一副扑克牌颠来倒去,可以玩出无数花样,令人惊叹不已;在语言家的手中,颠倒词序,有时也会产生奇异的修辞效果。例如有一天,三个朋友去四川餐馆用餐。其中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云南人。他们刚一落座,服务员就送上了一份菜单问道:“怕辣不?”四川人说:“不怕辣!”湖南人说:“怕不辣!”云  相似文献   

15.
《师道》2005,(10):60-60
有人说装修房子的涂料会致癌.那些没装修房子的人笑了,早闻到油漆味不地道;有人说用不粘锅会致癌.那些用大铁锅炒菜的人笑了,早知道还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好;有人说吃辣椒酱会致癌.那些不吃辣的人笑了,本来吃辣就上火.想健康当然要忌口;有人说不按规定冲印的照片上面留有致癌物质.那些天天洗手百遍的人笑了。“痛从口入”的道理小时候没学吗?摸了什么都要洗手啊。  相似文献   

16.
有一首歌唱得好:“辣妹子不怕辣,辣妹子从来辣不”不怕辣几乎成了每个湖南骄傲。歌词是编得好,我心里为:吃辣椒不难受是假话,湖不怕辣也是有水分的。我就被实实在在辣过一回。,我正在卧室里写作业,突然浓浓的香味,我打了两个喷跑到客厅,看见妈妈端上来爆炒青辣椒。盘子里摆着一根的辣椒,油均匀地布在表油油的。我馋极了,就像一饿的猫看到了香喷喷的鱼,直流,马上跑到盘子前,顾不人的目光,捏起一个大的辣要往嘴里送。妈妈说:“这辣同一般,是辣椒之王。你要是,不喊辣才怪呢!”我不服气:“我可是辣椒大王,什么样的辣椒没吃过!这几个辣椒算什么,…  相似文献   

17.
安小燕 《考试周刊》2012,(66):94-95
1.引言韩国人主要以辣食为主,因此可以说“辣”对于韩国人是最主要的味道。与韩国语相对应的表现味觉的汉语中的“辣”都属于感觉形容词的一种。感觉形容词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往往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本文以“韩国语和汉语‘辣’的对比”为研究主题,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对中韩两国的文化进行深入理解,而且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不同的民族对同一种感觉和心理的表现所呈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我们每个人一生出来,身上都有一件不可抛弃的“行李”——责任。上天注定,我们必需携带着它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9.
笑一笑     
《作文》2020,(1):40-40
乐乐去一家小店吃麻辣烫,刚进门就听到一个外国人冲着老板说:“Blood!Blood!”为了显示自己的英语水平,乐乐赶紧跟老板说:“他要血,鸭血。”就在这时,那个外国人回过头来幽幽地说:“我要不辣的。”  相似文献   

20.
一次尝试     
我从小就不敢吃辣。记得以前买了一碗“劲辣”方便面,那个辣啊,我当天饿着肚子,把那碗面倒了。至今,我对“辣”字还是敬而远之。有“辣”字的方便面我从来不买。我见到“辣”字,与他人一样会有条件反射即唾液分泌,可是一想到那种麻辣感、烧灼感,以及辣得四处找水喝的感觉,我就怕了。所以我对辣再未有过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