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孙会 《文教资料》2011,(35):11-13
“文革”历史不仅给儿童带来了精神、灵魂扭曲的创伤,而且一个错误时代的污浊的社会环境也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新时期儿童小说对这类“问题儿童”的书写不仅仅是关注儿童主体的健康成长,也借助对“文革”历史的反思达到对历史偏执儿童文学观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小说通过吸收精神分析资源,对文革和十七年文学进行了现代性反思,但由于历史语境和传统注重现实关怀的思维方式的惯性,在80年代,以对现代性的呼唤为主。到了90年代,中国一定程度地实现了现代化的意识形态,但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物质化引导,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没有得到充分展开。归纳新时期小说的美学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悲剧性、阶段性和反复性。  相似文献   

3.
1940年代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文学写作一直遭受着处于主流地位的“工具文体”的严重制约.“新时期”文学突破“工具文体”的历史起点,并不是有学者所认为的“八五小说新潮”,而是“伤痕”、“反思”小说.这一突破,主要是通过“精英主体”的语言表达、“精英语言”的本体追求和“异语”的现代性录用等策略,从而建立“精英文体”的方式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小说《朗读者》对揭露二战时期法西斯罪行,以及对历史和罪责反思的价值意义,认为其传承了德国反思文学的总体特点,小说对女主人公汉娜的形象塑造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德国反思文学的禁忌,是德国反思文学的一部承前启后之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思小说.反思小说打破了当代不能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禁区,塑造了党员干部型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型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型知识分子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背景下,小说家们在20世纪末前后以一种闯入意识暗区的美学冲动表达着他们内在的文化焦虑。截取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创作。并使其与80年代文化“寻根”进行精神脉络的衔接,能使这一时期的乡土小说围绕着根性内涵的演变而清晰呈现出“寻根”、“拔根”、“扎根”的精神探求特征和文化命题的衍变。这对当代乡土小说的研究无疑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时段与内涵主线,显示了其难以替代的研究优势与价值。探察90年代乡土小说.以“寻根”为研究起点,以根性内涵的演变为研究视点,可以使我们获得双向的重要收获:对内,我们可以把握到小说家扎根民族、民间文化的精神向度与审美追求;向外则可以获得促成90年代乡土小说演变的历史、文化语境.把握到这种转型不仅与当代乡土中国的现实变革有关,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命题还有其普泛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编纂元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以此指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美文坛涌现的一股将后现代主义实验性创作与历史及社会语境相联结的创作潮流。她认为,作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新发展,历史编纂元小说反驳了伊格尔顿等人给后现代主义文学贴上的“缺乏深度”、“反历史”、“没有政治内容”等标签,但她将历史编纂元小说称作唯一一种圆满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学的小说,是具有范例作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等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研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产生过程,不难发现:鲁迅不仅描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构建小说史,实现了文化批判和"学问根柢"重建的目的。"全本"《中国小说史略》应该是学术专著和课堂教学两种存在形态的统一。从"教学版"到"学术版"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通过小说类型命名和增删等将现代意义的"小说""历史化"和"自然化"了。鲁迅重写小说史不仅在于大学教育体制内作知识的更新,而且重新反思小说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邱华栋是“新市民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新市民小说”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对城市生活的认同,因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标杆.邱华栋的“新市民小说”集中体现了“新市民”的爱情观,最关注的是“新市民”爱情的缺席.欲望书写与讲故事的叙事策略,显示了以邱华栋为代表的“新市民小说”的优长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藏神奇的土地赋予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作家一双锐眼,他们在小说中关于西藏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的书写,形成了“一源多元”的文化语境。梦与死亡成了许多作家关注的对象,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及冲突也显现出来。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西藏书写开始走向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11.
《海外英语》2008,(3):25-25
Closed doors(关闭的门) Germans enjoy quietness and privacy. They may thus often close their doors but will be happy to receive you if you knock on the door. A closed door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e person cannot be disturbed. Likewise a closed  相似文献   

12.
《海外英语》2008,(2):21-21
在国外,没有比失礼更让人尴尬的事情了。不过不要紧,大多数德国人都会装作没看见外国人礼仪上的失误(turn a blind eye on foreigners’mishaps),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为所欲为,还是来看看德国人的礼貌习惯,给他们一个好印象(make a good impression)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语言迁移及错误分析理论,从语言知识、学习者认知心理、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德语习得中英德对比的必要性.同时,也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英语、德语间的语言迁移影响,充分论证了英德对比教学方法在德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德语教学中可借鉴的英德对比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德语单词和英语单词一样是由词素构成的.掌握好英语单词的构词法,对于德语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根据德语语言学家的研究,德语中的基本词仅5 000个.但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新的词汇不断出现,造成德语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德语词汇量的扩大,从构词法的角度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各种词类或词素组成新的词汇.因此,对比德英构词法,总结异同,掌握德语的典型构词法,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借鉴异同来提高德语词汇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扩充学生词汇量,提高德语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16.
名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蕴藏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奥秘。德语名字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德语男名与女名在发音和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和规律;2.影响德国人取名的因素包括寄予祝愿、宗教元素、历史痕迹、地缘因素;3.德语名字的发展呈现出个性化、全球化、男名与女名的区别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从教育体系、保障机制、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比较了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概况,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目前的德语教材,德国文化可以分为德国交际礼仪与知识的文化内涵、德国宗教与哲学。教师在进行德语讲解时,不能只注重讲解德语的知识,而要将德国文化与德语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德国文化,从而更深层次的学习德语。  相似文献   

20.
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在经济领域迈出了德国国家统一的第一步。普鲁士是关税同盟的盟主,它利用该同盟控制了中小邦国,排挤、打败了奥地利的势力,以“小德意志道路”实现了德国的第一次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