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哲学界对真理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的剖析和研究,从真理的定义到真理的本性,从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到真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最后终于落实到真理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这个真理的最根本的问题上。传统的观点,往往是以物质一元论出发主张真理的一元性,近来有些研究者不满足于这一传统的结论,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某些成果,导出了真理多元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八、科学精神 (一)求真、求实、客观精神主张客观真理,即认识到真理是可重复的,可检验的;主张实事求是,即认识要从“实事”而不是从“虚事”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的本质并不仅仅是证实真理,而且还包括不断发现以前“真理”的错误或不足,不断更新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艺术理想的核心是艺术模仿观,其哲学基础是关注艺术与真理(逻各斯)关系的艺术真理观.赫拉克里特把逻各斯当作真理的言说,认为研究自然可以把握逻各斯.苏格拉底主张从人的立场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去追求真知(逻各斯),艺术只能在道德目的论原则下为人服务,否认艺术自身就是逻各斯的范畴.柏拉图强调理念就是真理,哲学就是研究和认识理念的途径,艺术只是理念的模仿的模仿,既非逻各斯,更非真理本身.亚里士多德扭转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歧视艺术真理性的哲学倾向,认为艺术模仿与哲学一样都是真理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4.
冯契的具体真理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契主张真理是具体的,界定了具体真理的含义,指出了把握具体真理的思维形式,阐明了具体真理的形成途径,探讨了具体真理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的治国思想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前期他主张贤人治国,后期则主张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柏拉图的治国思想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体现了一位哲学家对真理的热爱与执著。重新考察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一节探究课的教学设计及授课过程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探究性教学是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去探究知识与真理。  相似文献   

7.
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真理观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各种各样的真理观纷纷登陆中国,其中尤以实用主义和浪漫主义影响最大。前者主张真理的变异,后者主张真理的绝对。中国最终选择了后者,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时代,为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学理上反思以前的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望文生义地认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也是一种读者中心理论,这是20世纪西方美学史研究的一个严重失误。本文希望通过对伽达默尔美学思想的详细分析,还其理论一个真实的面目,认为伽氏的美学研究是其本体论哲学解释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他的思想理论中三个关键词的分析,认为无论是他对理解的历史性的强调,还是对艺术游戏本身特点的着重论析,最后都落实到对真理的关注,并通过对存在真理的关注,使艺术的意义得以开启。这其实才是伽达默尔美学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议论文是认识和传播真理、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重要文体。研究议论文语言的可读性,既是提高此类文体写作水平的需要,更是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迫切要求。从总体来看,议论文可读性包括对事实和理论适当的形象化表述,顺口悦耳的语言组织和幽默风趣、情味盎然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反复被人们提出来讨论,有人主张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有人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从双方的争辩中可注意到,致使双方争执不下的原因在于流行的教科书及一些工具书上有关真理问题的论述是不一致的,而双方的实质分歧则在于没有明确“真的”与“真理”的根本区别,“真的事理”才是真理,因此,正确的感性认识虽然是真的,但并不因此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11.
真理批判     
传统真理观一方面从知识论的“符合”视角来寻找一个外在于主体存在的实证真理,另一方面又将真理打扮为一个神圣的膜拜偶像。怀疑论美学认为,传统的真理观具有神话思维的特点,所谓“真理”只不过属于虚假意识的产物和精神乌托邦的幻想。而以往哲学对于真理的片面理解,往往由意识形态导致历史与现实的悲剧后果。  相似文献   

12.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理符合论”,其后各派逻辑真理论者在共同接受的“真理符合论”前提下,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认识论解释,这对推动真理论的发展,引发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真理、把握真理,起了积极作用。真理“不仅仅是单向的符合关系,而是双向的互适关系”,这就为创造性地改变世界的实践真理论,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真善美的统一:“三生教育”内涵新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真善美是存在显现的不同纬度。真首先是一个存在问题,然后才是认识论、逻辑学问题;善首先是一个生存问题,然后才是伦理学问题;美首先是关涉如何生活的问题,然后才是美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真善美是生命存在的真善美,是“此在”显现的不同维度,即生命之真、生存之善、生活之美。而且,其必然体现于“三生教育”中,具体可表述为:生命教育求真,生存教育求善,生活教育求美。“三生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戴维森的真理观是在塔尔斯基关于形式语言的语义学真定义思想的基础上构造起来的,但又与塔尔斯基的语义学真理理论有所不同。在戴维森的真理观中,真理是作为意义的一个初始概念,语句的意义是由语句的真值条件给出,并在其中增加了两个因素;一个是时间,另一个就是说话者,使得是真的语句与被认为是真的语句相互关联。通过对戴维森真理观的探究,他的真理理论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成功的真理理论,因为他总是不能摆脱意义与真的关系中来讨论的语句的真。  相似文献   

15.
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效用、真实和时间构成了历史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 ,而历史认识史中的结构变迁经历了前现代 (从古代到 1 8世纪末职业化历史学产生之前 )、现代 (职业化历史学时期 ,即 1 8世纪末到 2 0世纪 70年代初 )和后现代 ( 2 0世纪 70年代后 )三个阶段 ,效用、真实、时间依次成为这三个阶段历史认识结构的中心。以时间为结构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史学表现出历史主义的极端化 ,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变化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 ,有鉴于此 ,历史叙述和阅读的私人化将促使历史学成为一种实验史学 ,即它不再是那种宣告历史真实的史学 ,而致力于在历史性情境下提供个体史学家认可的文本 ,并交由读者阅读、判断 ,随后通过该文本产生的效用来确认其是否真实。这样 ,任何一种史学实践都将是历史学家当下进行的一项追求历史真实的实验 ,而实验成功与否 ,完全取决于实验环境即阅读环境所提供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修辞立其诚"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论的历史叙述中论及“修辞立其诚”的时候,应对之作寻本探源的考察和重新解释。所谓“修辞”,乃存在着修省与修饰两个维度,或者说偏重于反求内心之真善与倾向于追逐外饰之美两条路径;所谓“立诚”,就是要确立或者呈现内心之经验性真实,或者宇宙、人间的普遍真理;所谓“修辞立其诚”,就是以文辞之修饰或者“修省”而实现对内心之经验性或者宇宙、人间的真理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真”是《庄子》一书的要义所在,而庄子对“真”的追求主要表现在“真性”上。“真”是一种朴素的状态,“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关”,就将“真”与“美”联系在了一起。庄子关于“真”与“美”的思想,不仅对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民族性格、审美品味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但“真实”又是一个多义性、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在实现报告文学新闻式的全方位真实时,“合理想象”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在认清“真实”与“文学”,“真实”与“想象”关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无损于报告文学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To educate for deep and responsible religious particularism, while at the same time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commitment to religious pluralism, means dealing with the nature of truth claims. Jesus Christ is an incomparable gift to the world, and the Truth revealed by him is of infinite value. It is a universal truth, and to educate for religious particularism means to proclaim that proudly, clearly, and convincingly. This fact should not, however, be reduced to an exclusive truth claim. To educate for pluralism is to be convinced that one has something of value that needs to be shared, but not to impose one system of truth on others because, without it, they are lost or damned.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一元的,坚持真理的一元论,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真理又是多样的,承认真理的多样性,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坚持真理的一元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