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林玉松 《教育导刊》2004,(3):124-124
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有同学喜欢在黑板上涂涂抹抹,还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过一过“当老师”的瘾。我要求学生报名参加“做个小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活动。消息一传开,全班就像炸开了锅,个个跃跃欲试,大家都很期待这别具一格的语课,我最后让一名较为大胆的学生上了一节课。上课铃一响,“小老师”有模有样地上起课来。他认真,自然,声音响亮,下面的学生呢,都觉得很新鲜,积极配合好“小老师”。这一节上的是《羚羊木雕》,由于这一课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反应特别热烈。学生认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仿佛就是在上一节心与心沟通的课。一节45分钟的课过去了,我坐在教室后面,发现学生的表情是开心的,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比我想像中要好。课后,他们交上这节课的评论,他们的触动也颇大。  相似文献   

2.
陈学超 《教育文汇》2009,(11):41-41
教师听别人的课,被别人听课,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年,我上过不少公开课,可有一节课却让我难以忘记,因为在这节课上,学生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挑出了我的“毛病”,让我看到了藏在自己“皮袍下”的“小”。  相似文献   

3.
覃丽君 《广西教育》2012,(30):65+67-65,67
一次,我去观课,觉得课堂上学生很积极,跟老师配合也很好。课后,我跟两个学生聊,我问她们老师上的课好吗,她们说好。我再问好在哪,她们沉默了。在我鼓励下,有个学生鼓起勇气说:“那节课,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不是很懂,但那么多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表现不好,给我们班抹黑。还有,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弄不明白,可我听到一些老师说这节课好,我真不懂好在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看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评,而太忽视学生的感受了。  相似文献   

4.
曹宏霞 《新疆教育》2013,(3):147-147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师生共建和谐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有两节语文课。正当我准备上课时,急匆匆地跑来几位同学,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这节课让给汪老师(化学实习老师)上吧。我们刚把她从家里请来,我们想让她再上一节课。”看到这种情形,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我想,应珍惜学生这份真挚的感情。就这样,实习老师上了这节课。在这节课上,汪老师没有带书本讲课,也没有让学生做作业,而是让同学们就化学中不懂的问题尽管问,并告诫同学们要发愤学习。还谈了自己的愿望:很想回来。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她不厌其烦地一个又一个地解答,同学们静静地…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有的好课能让我高歌一曲,那么,前不久我偶然听的一节课则令我低吟一首小诗。这节课非常平实,老师和学生也很朴实,但课堂教学却很扎实,学生学习成果也很丰实。  相似文献   

7.
王红 《新疆教育》2012,(12):136-136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8.
有幸听了中年级组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对我很有启示,现就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来谈谈我的感受。这位老师所授的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这节课教学内容只有一道例题和三道“做一做”的练习题。但老师在授课时,开始松,中间紧,最后就急了,使结尾的教学几乎处于急奔竞走的状态。这也让我想起几年前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交流研讨会上所听的一节课,这节课老师说话如放机关枪,整堂课像一场答辩会,逼得好学生也只能望板兴叹。这些经历不禁让我产生了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节奏应如何掌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清楚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9.
“好孩子”     
最近,听了宿州一小张蔚玲老师执教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这节课上得朴实无华,没有一些公开课上常见的热闹劲儿,但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交流十分融洽。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而又不乏个性的发言让我暗暗叫好,尤其是张老师几乎挂在嘴上的三个字——“好孩子”,更令我心动。  相似文献   

10.
检讨     
周六上午学校补课。马上要开运动会了,接着“五一”放假,学生有近十天的休息时间,这是放假前最后一节课了。办公室里,我和教我班语文的小萍老师商量最后这节课我们一起上,她在《青年文摘》上读到一篇文章《童话》,很感人,想和大家一起欣赏,于是我们计划就“爱情”这个话题和学生来个互动。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 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我颇有感触,联想到上学期听到的同样是三年级的《父母的疼爱》,老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讲述和体验“父母的疼爱”时,学生说来  相似文献   

12.
曾经在杂志上渡过这样一个案例:作者听过的一节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这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作者找了三个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相似文献   

13.
崔红 《中学教学参考》2009,(19):120-121
2009年5月8日(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也是一周的最后一节课,老师们都知道这节课是最难上的一节课,师生一周教学、学习的劳累都集于这节课上,师生盼望周末放松休息的喜悦也都集于这节课上。于是,我想到了上朗读课,将两个班的学生组织到一起,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朗读课堂。我把表情疲倦并带着些许懒散的学生带进电教室。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课就要让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第一节课就让学生认可我这个政治老师——这是我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我信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介绍我第一节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在每一年新接手班级的第一节课上,我都讲三个问题。(一)什么叫《思想政治》?解释课程名称,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门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5.
今天,有一位应聘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这节课,让我感触颇深。 我要给这位老师提几点建议。上课时,不要太紧张,虽然这节课很重要,但一切还是要按常规进行的,应把这节课当成平常的课来上;上课内容太死板,几乎没有涉及课外知识,她应该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并与课本知识融合,这样才会有吸引力;课堂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应该提一些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评价中经常是老师对学生所做的评价,很少有学生敢对教师进行评价。其实,学生也是教与学的主体,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老师就应该俯下身子多听听学生的心声,这无论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还是学生的自主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老师可以在上完一节课后,要让学生说说喜不喜欢老师上的这节课。如在学习完《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后,我突然想到让孩子们说说我这节课教的怎样。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既惊讶,觉得又新奇。刚开始他们谁都不好意思,结果平常一个"小调皮"站起来说:"老师您读课文真好听,您读书的感情和语气都很好!"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我有幸观摩了香港陈溢小学龙瑞莲老师执教的“锐角和钝角”一课。这节课让我想起了这样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上,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像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无处不在。多数听课者都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普通,没有出奇之处。但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这节普普通通的常态课中,有一种别样的境界。涌动在课堂上的是人文关怀,是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龙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如何体贴和关爱学生,她把爱融入在具体的、不刻意的行动中。在龙老师的课堂上,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角色位置,二是课堂激励。…  相似文献   

18.
经常听一些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气愤地说:“这节课我原来设计得挺好的,但课堂上学生偏偏不配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真是节外生枝,让我恼火!”是学生不配合老师,还是老师不关注学生?笔者根据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一次大型观摩课上,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讲课,课堂上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很投入。由于老师诱导有方,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老师预设的一个个问题。最后老师同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学生齐答:“没有”,这时下课铃声响了。这节课也“圆满”的画上了句号.评课时,与会的领导与专家同行都十分赞叹特级教师观摩课上精湛的教学艺术,评价十分高。最后只有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表示异议,他说:“如果一节课上完,学生什么问题也没有,那么这节课本身就存在着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这个人呐,最尊敬的就是老师,老师说的话我是百听不厌。时间一久,我想过过当老师的瘾,心里总想着:要是我去当一回老师多好啊!轻轻松松的上节课,多好啊!可自从我当了一次老师后,才感到其中的千辛万苦。这不,为了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一下,涂老师举行了一次“手巧心灵”的剪纸活动。看着同学们都在认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