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油破乳剂能够破坏原油中油和水的乳化状态,促使油水分离,对原油进行脱盐、脱水,所以破乳剂的选择对脱后含盐的合格率有直接的作用。通过对原油破乳剂的改进,使脱盐原油的合格率提高到98%,降低了能耗和加工成本,满足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一区高含水原油破乳脱水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SYT5281—2000原油破乳剂使用性能检测方法(瓶试法)》所述方法对原油破乳剂进行初步筛选,再对脱水率较高的破乳剂用自行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筛选,最终选定适合克拉玛依九一区高含水原油用破乳剂。该法对油田开采后期高含水原油的破乳剂筛选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滨州学院学报》2018,(2):73-77
为了研究聚合物浓度和降解时间对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采用石油沥青质四组分测定法,将原油分离成四组分(胶质、饱和分、芳香分、沥青质),并用破乳剂BSA108测定原油及其各组分与煤油混合为油相以去离子水为水相配置的模拟乳状液的破乳性能,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降解时间的聚丙烯酰胺对原油及其各组分配置的乳状液破乳的影响。实验表明原油及胶质、油分、沥青质分别配置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大小为:沥青质>原油>胶质>油分,其中沥青质对破乳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三组分;随一定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降解时间的增长以及浓度的升高,破乳难度逐渐降低,但整体上随着聚合物的加入乳状液的破乳难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脱盐脱水过程是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原油含盐含水不利于石油加工,会使催化剂中毒,影响产品质量,对设备造成很大的腐蚀危害。通过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优化的工艺条件,探讨了脱盐温度、破乳剂和脱钙剂注入量等对电脱盐脱水效果的影响。优化试验得到:在60℃时,采用NS-885破乳剂的脱水效果最好,与原油的质量比为300μg/g;采用六偏磷酸钠的脱钙效果最好,与原油的质量比为100μg/g。  相似文献   

5.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研究了油分子量、油分子浓度、剪切及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油水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油分子量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增加;随着油浓度的增加,体系由最初的水包油聚集状态逐渐演变为油水分层状态.随着剪切速率的加大,油滴被逐渐拉长,最后断裂;表面活性剂加入油水体系后,以亲水头基伸入水相、疏水尾巴伸入油相的方式分布在油水界面上.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不同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界面张力对残余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残余油的启动和运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存在协同乳化效应;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后,界面扩张黏弹性对残余油乳化作用的影响增强;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不同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界面张力对残余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残余油的启动和运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存在协同乳化效应;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后,界面扩张黏弹性对残余油乳化作用的影响增强;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  相似文献   

8.
原油集输实现自动库的主要问题就是能否找到储油罐的正确的数学模型,使之切实可行。本文通过罐的多点静压测量方法,找到估计基础数据如:油面高度、油密度及油水界面等的数学模型来估算与原油集输盘库有关的测量值并在实践中收到了预期效果。本文介绍的油罐测量数模使储油罐的实时监控与自动盘库成为可能,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搭建了室内立式水环输送实验系统。通过齿轮泵控制水相和染色后的油相分别从水相、油相入口进入水环发生器,保持油相入口流量不变,改变水相入口流量,稳定之后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流型,进行了立式水环流型实验,分析了不同油水流量下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油水表观速度对成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立式水环中油水界面产生“蛇形波”形式的界面波,使得油相核心保持连续状态而不断裂;油水速度比在0.75~1.5范围内成环效果较好,当油水速度比过小时,输水量过大,界面张力不足以维持油相核心的稳定,油相核心发生破裂,分散为小油滴成为散状流;超过临界值时,油相核心在扰动作用下可能污染管壁。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焦化含油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技术,即在焦化废水中加入破乳剂,将油水分离后,使水质达到生物脱氮系统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1.
油田进入开采高含水期后,采出液中稠油、含聚原油比重逐步增加,且采出液多为复杂乳状液,其界面膜强度高,乳状液稳定,加大了采出液处理的难度.为改善采出液的脱水状况,通常在稠油中掺入一定量的稀油以降低原油的黏度,提高油水分离的效率,本文介绍了稠稀混掺在宁海站的试验过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脱盐脱水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常减压装置的运行及产品质量。文章对原油中含盐含水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原油电脱盐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原油电脱盐脱水原理、主要技术、脱盐脱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最后对电脱盐脱水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工艺及设备的改进和新型破乳剂的开发将是目前原油脱盐脱水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将两种不同的馏分油复配,通过三氧化硫磺化,经碱皂化后得到烷基苯石油磺酸盐KPS-2。本方法不用乙醇萃取等后处理工艺,合成条件易控制,产品性能稳定,油水界面活性好,抗碱能力强,适用范围广,成本低。以KPS-2为主的三元复合体系(0.3%KPS-2/1.5%Na2CO3/0.15%HPAM),在室内驱油模型上进行驱油实验,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达20%。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开发进入了高含水阶段后,原油脱水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为解决目前胜利油田孤六联合站原油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室内静态脱水试验和现场模拟试验,得到了原油处理系统脱水率与脱水时间、脱水温度、加药浓度以及破乳剂类型等因素对脱水效果的影响,提出该联合站原油脱水系统技术改造的两种不同方案,并进行了方案的选择对比。  相似文献   

15.
油包水型乳状液使原油的品质降低,增加原油在收集、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的负荷。脉冲电场破乳,能有效避免水链形成。对脉冲电场作用下的液滴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液滴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的物理模型和乳状液界面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脉冲电场中乳状液的电场强度、占空比、介电常数等参数对液滴变形行为的影响;针对脉冲电场中乳状液的电场强度、分散相水滴的受力以及各电场参数,研究水滴变形的作用机理,得到水滴变形速率方程,该方程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脉冲电场作用下水滴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阴离子乳化沥青的破乳剂进行了研究,通过重复试验,筛选出常见的、成本低廉的无机盐作为阴离子乳化沥青的破乳剂,能显著的加快破乳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调节破乳剂的配比,可在不同的条件下.控制施工进程和改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大庆油田污染土壤为对象,通过血平板、油平板、摇瓶发酵筛选出了1株高效烃降解菌M。原油摇瓶发酵实验表明原油的降解率为57%。该菌株能够产生大量的活性物质,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为脂肽类化合物,该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理化性质显示它能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56.1 mN/m(CK)降低为32.3mN/m。排油实验、油水乳化稳定性测定表明该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能具有较强的乳化原油的能力,展现了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目前润滑油抗乳化性研究最新进展与国家标准,设计了创新研究型的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研究实验。该实验模拟实际工况条件,改变油水比,设计单次乳化以及多次连续乳化实验,除采用传统的分水率、分水速度、油水外观和界面齐整度以及乳化层厚度等抗乳化性评价指标外,还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水相含油量,利用微量水分全自动测定仪测定了油相含水量,从而对润滑油抗乳化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此外,还可将实验内容进行拓展,通过测试油水的界面张力、界面膜强度以及乳液粒径分布和光谱稳定性来分析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的微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利用T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测量了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油的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了碱类型和活性剂类型对界面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驱油体系界面黏弹性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界面黏弹性中黏性和弹性大小及贡献。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三元复合体系的比较中,三元复合体系油水界面黏弹贡献比最小,复合模量以弹性模量为主;含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的扩张黏性模量、弹性模量、复合模量要比含石油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的低,相对于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由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中弹性的贡献比较大。  相似文献   

20.
滨南采油厂王庄油田沙一段为典型的薄层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采虽有一定效果,但蒸汽吞吐过程中注汽压力大、产量不高、回采温度低。根据油藏性质特点,利用注活性水开发技术对开发该薄层稠油油藏的可行性方整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该类油藏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活性水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表面活性荆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能降低产水量。加入表面活性荆的关键在于乳状液中的原油比例不能超过74%,否则会使乳状液遭到破坏或变型。对王庄油田2X15等4口井的模拟结果表明,当注入流体温度高于100℃时,采用活性立吞吐生产效果较好,4口井的阶段产油量为32858.3t,阶段采收率为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