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他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志。人体的运动几乎都是和对抗阻力有关,有较大的肌肉力量,常常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良好的基础。力量与其它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因此力量是一项基础素质,对运动员来说专项练习更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2.
力量素质是人体或者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外部阻力的能力,是运动员快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所在。从古至今,力量素质训练都是运动训练的首要任务。有关研究表明:田径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跟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与耐力呈正相关。高考体育特长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速滑选手速度力量素质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力量素质是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运动素质之一。青少年选手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提高这种素质,突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速度力量的特点,减少最大力量的训练,避免出现速度屏障,为进二步提高成绩水平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量训练是竞技体育运动中常用的练习手段之一,是提高运动成绩必要的保证,是发展肌肉力量训练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柔道项目对运动员速度力量、力量耐力方面的要求很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训练和比赛。本文就近年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从项目特点和安排上进行简要总结,为柔道运动员今后的力量素质练习提供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根据现代训练学的研究成果证实:全面运动素质的高度发展,能迅速地提高运动成绩。力量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它有助于速度、灵敏、力量耐力和爆发力的提高。对于现代短跑运动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任何运动都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它维持着人体的基础生活能力。尤其对于投掷、跳跃、短跑、短跨等项目,则需要特殊的肌肉力量能力,也就是良好的力量素质,它是掌握运动技能、技歹了、提高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基础,而且力量素质影响并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对力量素质的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速度力量,往往作为选拔运动员苗子的重要指标。 增长肌肉力量是一门基于科学的力量训练与摄入合理均衡营养的艺术,训练与营养共同作用才能促进肌肉生长。肌肉的生长是一个“先解离而后超量恢复的过程”,锻炼的目的就是破坏原有的肌肉组织,之后通过合理营养补充,被破坏的肌肉组织重新组建,并且比原来更为强壮,因此在力量训练后肌肉通常会有酸痛感,但是酸痛逐渐消退以后肌肉会有明显的生长。因此力量训练时应保证一定的训练负荷量,以保证对肌肉的足够刺激,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满足肌肉快速增长的需求。增长肌肉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砖”和“水泥”,所谓的“砖”就是肌肉生长的原料,主要指蛋白质,所谓的“水泥”是指肌肉生长的一个良好内环境,可以保证肌肉合成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力量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力量,力量素质是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是运动员掌握技术提高成绩的保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力量可以分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当今体育比赛竞争紧张激烈,良好的身体训练是取得比赛胜利的法宝,而力量训练是各个运动项目中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下面为大家介绍十种力量训练方法。◆负功训练法国内外一些力量训练专家认为:负功锻炼能更快地增强肌肉力量和速度。运动员锻炼肌肉的正功形式(举起重物,肌肉主动收缩)完成后,接着就是负功形式(放下重物,肌肉被动拉长)。运动员通常在力量练习时,正功形式所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少年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量素质不仅是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也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对于投掷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何通过力量训练为今后正确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9.
跨栏跑是集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敏协调性、耐力为一体的项目,对运动员的各种素质要求很全面。力量素质是跨栏跑运动项目的基本素质,在跨栏跑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绝对力量这三种力量的训练来发展专项力量,有助于跨栏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机体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绝对力量的训练绝对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是其他力量素质的基础。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绝对力量的提高取决于肌肉生理横截面(肌肉体积)和肌肉协调能力的发展与改善。一般来讲,发展绝对力量,首先要增加肌肉的横断面积,待肌肉体积增大后再进行改善肌肉协调性的训练。二、速度力量的训练足球比赛对运动员身体能力的要求之一就是速度力量。国外学者认为,力量特别是速度力量,  相似文献   

11.
力量素质是田径运动的重要素质之一,是运动员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以及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形成的重要基础。力量按其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和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又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肌肉力量是人体进行各项运动的基础,因为骨骼肌收缩产生的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的体积、初长度、肌肉类型、收缩方式、收缩速度、神经控制等多种因素有关。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刺激肌肉增加其力量或改变其特性,达到提高运动索质的目的。身体各项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力量素质是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运动索质的基础,是其它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肌肉力量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提高动作的平衡能力,使神经肌肉系统、骨骼、关节和韧带能够承受大负荷、高强度的运动和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和防止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摔跤运动是一项需要力量较强的项目。而力量是肢体的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克服阻力或肌肉缩短牵拉自身肢体发生运动的能力,不同的项目对力量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量,力量耐力。一个摔跤运动员如想在跤坛界叱咤风云,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因此,力量素质在摔跤运动项目中中起着决定性因素。本文就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粗略地谈一些训练经验和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1.力量素质训练 由于力量是克服外部阻力或通过肌肉运动抵制外部力量的能力,所以它是拳击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少儿拳击力量训练可分为速度力量训练和力量耐力训练,大力量的训练不易过多。从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来看,骨骼增长速度快于肌肉增长速度,肌肉的长度发展比肌肉横向发展要快,所以在低年龄期,加强训练正确的用力姿势,逐步培养儿童肌肉用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从事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在各项运动中非常重要,是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全面发展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员跳高成绩的基础,科学选择训练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两个环节才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实验证明忽视任何一种素质训练,都会使运动员身体素质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训练,对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秦黎明 《中华武术》2008,(11):19-20
短跑项目是径赛比赛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它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跑的极限强度运动。短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要具备超强的速度、爆发力、速度耐力等素质,而这些素质都离不开以力量为保证。所以说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力量素质也是掌握技术或实施战术的基础。发展力量素质是提高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肌肉力量从力学角度讲,它是反映肌肉对阻力的克服或对抗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作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同时又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因此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学者都对力量素质的训练颇为重视。力量训练的规律和生理依据,主要是不间断性的超负荷训练使机体逐渐产生适应性。超负荷训练是指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或强度超过日常生活中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19.
举重运动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的比赛项目。力量素质是关系成败的重要因素。少年举重运动员不同于成年,受身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其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号业运动寿命的延长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速度力量、爆发力进行探析.其目的在于为少年举重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和素质训练科学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开良 《精武》2012,(11):27-28
力量素质不仅是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也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对于铅球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何通过力量训练为今后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打下牢固基础,同时结合青少年生理特点进行适当的量度训练,对于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运动寿命及运动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