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舍巴日”的含义: “舍巴日”流行于三峡库区黔江土家族村寨。“舍巴日”土家语意为“摆手”,“日”即“做”,意为“摆手舞”。 2.“舍巴日”的内容: 现代民族史学家段超等人研究表明,土家族“舍巴日”从舞蹈动作看,它主要反映军事、狩猎、农事及日常生活等内容。“舍巴日”按其活动规模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土家人即“华兹卡人”,就是本地人之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它融土家歌、民间体育及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块魂空.摆手舞土家语称为跳“舍巴”,是土家人祭祀祖先与庆新年、祈丰收的集体活动.摆手舞也是一种典型的体育活动项目,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大摆手舞”和“小摆手舞”;根据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广场摆手舞”和“原始摆手舞”等.  相似文献   

3.
相约芙蓉镇     
2019年5月19日,《中国古镇(三)》特种邮票发行,其中第4枚为芙蓉镇。应湘西州邮政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的邀请,笔者有幸参加了首发仪式(图1)。首发式设在景区内的摆手堂广场。摆手堂是土家族用于祭祀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廊场"。  相似文献   

4.
刘国俊 《上海集邮》2000,(12):16-17
15.土家族摆手舞(舍日巴)按规模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三五年举行一次,有上万人参加一小摆手以村寨为单位,大多在每年春节举行一次,庆贺丰收、祈求兴旺。舞时围成一圈,手和脚同时伸向一方,扭腰旋转、踢踏摆手。套式多样,表现征战、狩猎、劳动、日常生活等内容。一周或数周变换一套程式,把不同动作连贯起来,构成完整情节的段落。加上吹奏牛角、大号,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5.
摆手舞是流行于湘、鄂、黔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健身娱乐活动,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文章通过对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创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原则,并初步创编了一套适合办公室人群健身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摆手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民族娱乐体育项目,源远流长。经过流传改造提高,成为土家族地区现代生活中各族群众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娱乐体育活动。首先,摆手舞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它是土家人民纪念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庆丰收的一种舞蹈仪式。第二,摆手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渔猎舞”、“农事舞”、“军事舞”、“生活舞”四个方面。第三,摆手舞的表演形式有完整的程式,人数众多,要求有很好的组织。第四,摆手舞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因此,挖掘和整理这一古老的民族体育艺术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7.
樊小玲 《精武》2013,(19):126-127
摆手舞是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土家族优秀的传统的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在土家族的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恰好带给了摆手舞的丰富的内容。同时他作为国家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应该站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上,对土家族的摆手舞进行很好的保护,促使土家文化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来凤土家族原生态摆手活动的内容及其社会功能进行探析,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摆手活动,了解土家族文化,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根据摆手舞的起源以及表演形式,将旅游体验与摆手舞的表演项目相结合,探折并设计开发基于游客体验的摆手舞的表演内容与形式,以更好地在游旅景区推广摆手舞并传承土家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逻辑思辨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节日庆典、旅游经济、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中的土家族摆手舞的现代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文化流动规律下的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传播,从而为其它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摆手舞与太极拳健身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土家族摆手舞和太极拳的练习者进行调查及生理指标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练习的运动项目,它比太极拳更适合青年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虽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土家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保护上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挖掘、抢救、保护的力度,使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为土家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杨林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112-113,127
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源渊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沉积,蕴藏着极其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内涵,历经时代变迁而演变为当今的各种体育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动作灵活多变,集大众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在当今提倡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大力开发挖掘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来满足现代土家儿女全面健身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006年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经过5年的发展,现实状况令人堪忧。文章从恩施州利川市摆手舞的现状入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传承人是摆手舞保护的前提,公众参与是摆手舞传承的基础,政府扶持是摆手舞发展的外延,并提出了构建传承人的保障机制、激发公众的文化自觉、明确政府的工作职责的发展路径,使摆手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步入有序的轨道,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巴渝舞的演变与流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爱华 《体育学刊》2003,10(3):60-62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学科原理,结合献资料、背景综合分析,对三峡库区巴人体育——“巴渝舞”的演变与流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巴渝舞在悠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嬗变为两支:一支是在汉初被列入宫廷燕乐,自汉至唐,长达千年;另一支是巴渝舞之精华,即民间巴渝舞。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演化为三峡库区巴人后裔的“羽人舞”、“盾牌舞”、“踏蹄舞”以及武陵山区土家族的“摆手舞”,它们都在民间流行千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四川体育科学》2011,(3):136-138,145
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普通高校教学是近年来体育、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视角投放在重庆市这一重要的民族地区,选取土家族摆手舞这一有较大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探讨其在重庆市高校开展的重大意义及原则,以期进一步引起各高校对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这一论题的广泛重视,使更多更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土司体育文化更好的开展,扩展土家摆手舞的开展范围和提高摆手舞的质量,促进土司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逻辑分析法,对永顺县中小学土家摆手舞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认为,永顺县中小学摆手舞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摆手舞认知不足的现象,学校也因为资金受限,体育教学场地存在教学用面积不足及地面不平整状况,多数老师靠自学和其他老师所教学习的摆手舞,体育教师认为师资分配不合理现象存在,并且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师教学动作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摆手舞在中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民族民间健身舞蹈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汉族健身秧歌、蒙古族安代舞、土家族巴山舞和摆手舞的生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上述舞种在文化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结合瑜伽、肚皮舞等流行健身方式的推广模式,提出了中国民族民间健身舞蹈的研发要素和推广策略。再以佤族民间舞的改造为案例,具体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年龄、身体素质、练习目的以及兴趣爱好创编适应不同条件的民族民间健身舞,以期为推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丰富群众健身形式,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学界关于体育非遗的研究,多是武术、养生气功、传统游戏竞技方面的,对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的关注不够,从模式视角审视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承问题的研究更是少有。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对摆手舞传承实践进行历时梳理和现时调查,提炼摆手舞的传承模式,分析传承模式变迁的表征及动因,从中归纳摆手舞的变迁机制,总结摆手舞的传承经验,审视摆手舞的传承问题,对整个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的未来传承提出建议。认为摆手舞传承实践中的9种传承样态可以提炼为民间主体主导传承、政府主导传承、社会组织主导传承3种传承模式,这些传承模式及其要素在相关文化生态因子的作用下处于永恒的变迁状态;各传承主导方对摆手舞的动态认同及传承模式的多样化是摆手舞传承至今的根本保证,摆手舞的传承问题正是由于各传承要素未能对文化生态因子的变化做出及时调适的结果,这要求摆手舞各传承要素不仅要适应文化生态变化,也要走向有机协同。未来,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应回归传承者的生产、生活之中,要融入全民健身之中,也要转向休闲娱乐;要明确传承主导方的权责;在传承中做到传承模式的多样性与保持体育非遗内涵的原真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湖北体育科技》2019,(7):592-595
来凤土家摆手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趋于重点保护的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从它的起源、开展现状着手,发现影响摆手舞开展的问题,为更好地发展摆手舞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