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公共选修课是普通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升格本科院校在公选课课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开课随意性很大,课程类别设置缺乏宏观规划,不能形成科学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导致公选课开设没有连续性;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了增强公选课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性,教学管理者需要加强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增强教学人才队伍建设。把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已有近十年,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并未达到开设公选课的初衷.独立学院的公选课不能为了开设而开设,应从改革课程结构设置入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学习性和加强职能部门的质量监控,三位一体,共同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大学开设校级公选课是必然趋势,但公选课教学中存在有开设课程随意、学生选课盲目、逃课严重以及学校监管不力等问题。加强开设课程的遴选、科学指导学生选课,并对选课的学生加强管理,并进行严格的成绩评定和考核才能达到开设公选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未来就业是大学生选修公选课的主要动机。然而,由于高校公选课存在的课程建设管理不到位、缺少选修指导等因素,导致选修学生到课率低的现象。鉴于公选课对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等院校应当在加强开设课程的遴选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加强课程监督和评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以及科学引导大学生选课等方面加强高校公选课的建设,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比  胡召宇 《考试周刊》2009,(21):157-158
高职院校加快发展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底蕴的创造教育,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强公选课的建设。高职院校公选课存在着诸如管理不严、学生选课冷热不均、盲目选课、逃课严重和考核简单的问题,削弱了公选课课程开设的意义。本文提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课程开设、选课指导、改革考核、加强评估等多方面入手,多渠道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葛平 《文教资料》2011,(17):200-202
当前,高校学生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运行和管理普遍存在着学生选课冷热不均、盲目选课、逃课严重和考核不严等诸多问题,从而削弱了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的意义。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课,增进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程的了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杜绝学生逃课,严格考试制度和严把教学质量关,以切实解决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院校公选课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产物.目前,地方院校公选课的开设与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总量严重不足,鲜见优质课程;课程结构不合理,文理工学科难以兼容;难以形成稳定的优质师资队伍;公选课的监督体系不完善,这些严重制约了公选课的发展.高校应积极探索,引导学生选好上好公选课;确保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公选课课程建设;严格公选课考核制度,适当减少学生公选课的学分;时间的安排应体现人性化;进一步深化公选课的改革,切实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文化素质教育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两方面,与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不一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养成教育.高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更好地履行大学使命,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15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引发我国高等教育深刻而全面的变化,特别是本科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开设公共选修课(以下称公选课)是多数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公选课"对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和提高科学素养不无裨益".但公选课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就当前高校公选课程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我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许松萍  汤洪彩  王晶 《文教资料》2013,(26):142-144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随机选取某高职院校选修过公选课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对公选课教学的评价、对公选课的学习状态、对公选课的认识、对公选课的需求及对公选课的意见和建议五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公选课实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公选课的需求、提出完善公选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公共选修课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但目前高校开设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高校公共选修课内涵的研究,及对其现存问题的分析,继而提出高校需要怎样的公共选修课教材,以及如何建设公共选修课的教材?如何加强公选课教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的定位也要促进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促进学生的人格培养、知识增长、实践动手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方面。但目前独立学院公选课的开设存在教育缺位的现象,因此,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出发,扩大课程资源、提高公选课教师力量组成、加强选课指导、加强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公共选修课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其知识结构的完善,个性品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校公选课存在课程功能失范的问题,文中认为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低下。鉴于此,该文提出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在高校公选课"大委员制"的制度实施、确立教学评价对象必须是教师的教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评价手段引入随机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评估的理论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是高校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学生自由选择后,学校组织集中讲授的课程。目前,公选课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娟 《现代企业教育》2012,(18):156-157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近年来各个高校都纷纷开设了涵盖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公选课,但在公选课的实际运行中,却存在教师对公选课不够重视,学生认为公选课就是混学分的课,学校对公选课疏于管理等多方面问题。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公选课为例,从目前公选课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该课程的性质着手,提出了针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改进公选课教学效果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在完善课程体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分制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公选课的教学现状决定了该课程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最终效果。针对我院公选课的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并分析公选课存在的共性问题,从教师的教学动机、学生的课程参与及学院的质量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以便促进高职院校公选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共任选课、素质教育课(以下均简称公选课)是由学校开设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它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中国社会的飞跃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对大学生人文修养和人格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建院)公选课教学现状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公选课的建设、学生选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管理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公选课存在着学生选课受限制、盲目选课、逃课严重和考核不严的问题。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教学管理、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课,增进学生对公选课程的了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杜绝学生逃课,严格考试制度和严把教学质量关。  相似文献   

18.
吴钟鸣 《文教资料》2011,(30):202-203
高校公共选修课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公选课程教学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目前存在的公选课课程体系不完善、开设数量不足、师资缺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公选课程体系,建立高质量的公选课程教学队伍,完善课程监管与评价体系等途径来提高高校公选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网络公选课的开设丰富了公选课授课的方式,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网络公选课开设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该类课程建设的具体思路,以期引起各高职院校重视网络公选课的建设,更好发挥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学生的满意度为视角,对大学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满意度不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数量和管理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学校应下放课程权力,在课程决策、实施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同时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强化选课指导、优化选课机制,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监督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