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起始课 ,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画法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 ,而通过直观感知抽象角的图形 ,角的大小比较则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另外 ,学习这部分知识 ,则为今后高年级学习角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 ,我们应当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和概念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目…  相似文献   

2.
“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明确角的组成及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会画角。教学时充分发挥电教优势,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加感知,就能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角的初步认识”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教学大纲中对角的认识的第一阶段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第二阶段进一步认识角、建立角的概念打基础,为今后学习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作铺垫。根据对教材分析,我拟定不方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来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茫林;初步学会用面R从结出的点画角和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重点是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意。理解“角的大小决定于角两边张丹的大小,写…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来认识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角、做活动角,进一步感知角,进而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学会用直尺画角。通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观察实物,感…  相似文献   

5.
“元、角、分的认识”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的十进位关系和简单的换算,为学生今后学习简单的计算提供知识铺垫和思路迁移。   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初步学会“元、角、分”的简单换算,知道 1元 =10角, 1角 =10分;   3.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低年级学生接触人民…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7耀68页[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角,作为几何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角和角的组成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而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比较角的大小,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另外,学习这部分知识还为下节课学习角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应当在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部编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角的认识与度量”。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认识角及其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教学过程: (一)宣布新课今天开始学习第五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学习第一节——角。 (二)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与导读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就可以了。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得很不充分,所学习的几何知识都依赖于经验,依赖于直觉观察。  相似文献   

9.
“角和直角”在小学实验课本第五单元中独立出现,并将“角”与“直角”分为两个小节进行教学,暗示我们对此应予重视。这同现行统编五、六年制教材是有所不同的。现行统编教材是把这一内容安排在第四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的第二小节,往往使缺乏经验的教师把“角和直角”并在一节课内教学,把“初步认识”变成了“粗步认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缪雪萍 《考试周刊》2010,(18):84-84
《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人教版第80、8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角的知识等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知识面,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内容较多,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知识密集”和“还时间给学生”间的矛盾,如何通过教师所布之“白”,让学生生出“实”,并由此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呢?  相似文献   

11.
陆金华 《学子》2014,(11):56-56
一、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在任何科目的教学中,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认识角”的教学中,同样应该从这一步入手。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在学习“认识角”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但对于角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如在学习角之前,小学生能讲出长方形、正文形、三角形有几个角,但可能不明白这四角是什么角,也无法比较三角形的角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教学参考施甸县 李瑛 杨在荣 陈广云教学内容:“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6页、67页的内容和练习二十。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知道有大小不同的角。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4培养学生认真作图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认识角的顶点和用直尺画角。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画在纸上的图形、剪好的图形、透明胶布、剪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角”1.依次出示:三角板、红领巾、钟、折扇(钟面显示在“3点整”,折扇要打开)。2用一张纸折成大…  相似文献   

13.
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属于概念性知识,又是几何教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是在已有的线段和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还是今后学习垂线、平行线和进一步认识角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射线的特征,归纳出角的概念。具体的教学目标是: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相似文献   

15.
任韧 《小学教学研究》2024,(7):47-48+51
深度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应用信息技术是推进深度学习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数字化学习成为现代儿童必须掌握的内容,正从“技术推广”转向“用技术改变学习”。文章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从儿童的角度找准认知起点,从知识的角度把握教学结构,从科技的角度突破学习局限,促进儿童数学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的内容。教材是让学生观察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从中初步认识角的;然后,要求学生用硬纸条折成活动的角,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最后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设计这一内容时,应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几何思维能力。教学过程由下面四个环节组成。一、回忆联想,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展…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中我们从实物入手,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操作,从动作感知、形成表象,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不只是从直观开始,而首先是从操作开始。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括、符号”。我们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演示的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操作,逐步抽角出角的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思路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属于概念性知识,是几何教学的一部分,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已具有线段和角的初步知识,本课是以后学习垂线、平行线和进一步认识角的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射线的特征,归纳出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突出过程性,使学生亲身体验其过程,再使其用语言描述概念。通过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敖学内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锐角和钝角”。 【教材冀析】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起,就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按“直观知识”、“初步认识”、“认识”和“掌握特征”四个层次编排了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学生在直观认识了一些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开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的,教师要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旧知识,做好知识的铺垫和迁移,使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后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等的知识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以下要点:一、指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内容无论是三角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