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倪昕 《培训与研究》2008,25(12):36-38
二战前夕德国法西斯侵略气焰的嚣张给英国带来巨大威胁,英国不得不放弃绥靖政策并与法国结盟。但是具有同盟关系的英法两国却存在深刻的矛盾和分歧。1939年3月到1940年6月这一期间英国对法国的摇摆政策和英法两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是使二战迅速扩大的重要因素。英国的对法政策集中体现了英国外交追求国家根本利益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自十七世纪末英法开始第二个百年战争以后,英国为了与法国争夺海外殖民地,一直积极地推行大陆同盟政策。在英法争夺海上霸权的决定性的战争──七年战争中,英国和普鲁士结成同盟,其目的在于让普鲁士在欧洲大陆牵制法国,自己则全力以赴争霸海外。一旦目的达到,英国便设法摆脱同盟义务。从追求大陆同盟到摆脱大陆义务,英国逐渐形成了海上强国独特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3.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教版·实验修订本)在介绍协约国家集团形成时,提到英国在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情况下,“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的形成表明英国的对外政策有了重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国大革命至拿破仑帝国时期的英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至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持续不断地同法国进行战争。英法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793年年初英国纠集反法国家建立第一次反法联至1802年英法签订了《亚眠和约》止,英国对法的关系是立足于全力围剿法国大革命,扑灭法国革命的烈火,阻止法国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颠覆年轻的法兰西共和国为目的的。此为第一个阶段。自1802年到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这时英国对法国的战争,是为了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和海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随着战争局势逐渐明朗 ,英国政府开始考虑战后欧洲安全秩序重建问题。到 1 944年底 ,法国能够成为战后维持欧洲秩序的重要力量的思想已经在英国政府决策层中达成共识 ,于是首相丘吉尔努力尝试建立英法同盟。然而法国总理戴高乐的大国思想却使丘吉尔的努力屡屡落空 ,加之 1 945年 6月英法两国在利凡特地区的冲突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因此直至二战结束、英国保守党政府下台 ,英法结盟也没有取得丝毫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史学界关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问题讨论中,出现了一些分歧。一是认为十八世纪末的法国革命比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彻底,英国革命具有保守性;二是认为英国革命同法国革命一样彻底,不具有保守性;三是认为英国革命比法国大革命更彻底。分歧的产生主要是对于衡量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标准的理解不一致:1,衡量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标准主要是看摧毁封建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程度,还是看革命后生产力发展的迅速与规模?怎样理解革命与生产、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外交政策的演变,并阐明该时期两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1904年“英法协约”的关系,认为法国主要是为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而英国主要是为了遏制俄国才最终签订“英法协约”的。  相似文献   

8.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问题是我国史学界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以往对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问题的探讨,大多是从革命的形式、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以及革命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从现代化的角度探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定性问题,通过分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治、经济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法国更为彻底。从现代化的角度探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与彻底,可以帮助我们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更好地为社会转型积极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道威斯計划是协約国美英法帝国主义在德国赔款問题上矛盾发展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結束后,德国的赔款問题就成了战胜国之間、战胜国与德国之間主要矛盾之一。美英帝国主义想要保留一个强大的德国,作为反苏突击力量和鎮压德国的革命运动。此外,美国还企图利用德国在欧洲对抗英法,并企图通过对德国的扶植在欧洲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英国則企图利用德国对抗美国、削弱法国,以维持其傳統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法国则想把波兰作为反苏力量,打算尽量削弱德国,甚至使德国几十年都不能恢复原气。因此,法国对德国提  相似文献   

10.
德国问题是巴黎和会上的重要议题。也是美国和会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美国对德政策及与英法的分歧,说明美国在推行国际关系“新秩序”时。受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实力对比的牵制。反映出其政策的自相矛盾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哥本哈根事件是指1807年,英国在中立国丹麦无任何备战的情况下,炮轰其军事重地哥本哈根并拖走丹麦全部海军舰队一事。在英法争霸的背景下,中立国丹麦战略位置及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对英法都至关重要。英国贸然炮轰丹麦,致使丹麦转投法国怀抱原因在于英国对丹麦海军备战形势的错误估计,对法俄提尔西特会晤的种种猜测以及同丹麦联盟的提议遭拒绝。  相似文献   

12.
德国问题是巴黎和会上的重要议题,也是美国和会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美国对德政策及与英法的分歧,说明美国在推行由其充当主导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时,受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实力对比的牵制,反映出其政策的自相矛盾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韩莉 《历史教学》2003,56(1):51-54
德国问题是巴黎和会上的重要议题,也是美国和会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美国对德政策及与英法的分歧,说明美国在推行由其充当主导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时,受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实力对比的牵制,反映出其政策的自相矛盾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期,美国虽然有意"国际托管"印度支那,但因英法的强烈反对,被迫默许法国重返印度支那。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后,美国确立了"不插手"的政策。然而,1953年的奠边府危机却使美国进退维谷,被迫放弃"不插手"政策,转向"积极介入"印支事务。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二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的对欧政策持批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正是由于工党政府对欧洲联合持消极冷淡态度,导致了英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领导欧洲的机会。而实际上,在二战后初期,工党政府对于欧洲联合的态度是支持并积极参与的,只是由于冷战的形成,美国卷入欧洲事务以及在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欧洲问题上英国与其他欧陆国家存在分歧,才使得英国的欧洲政策逐渐发生转变,即由欧洲联合转向大西洋联盟。  相似文献   

16.
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去,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对好战势力的一味妥协、迁就、退让,就意味着死亡的步步逼近。二战的爆发固然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但一些主要大国的绥靖政策与之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已成公论,但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了苏联也是该种政策的推行者之一。本文从1939年4月至8月期间,苏联分别与英法和德国进行的两次谈判入手,探讨苏联的对德绥靖外交政策,作为一段历史,虽然这已经无法挽回,但重要的是后人能以之为鉴。  相似文献   

17.
贞德是法国历史上的爱国者。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国军队最初几度挫败法国军队,占领法国的大块土地。贞德奋起田间,请(?)杀敌。受到激励的法国军队在奥尔良城打败了英国侵略者,扭转了战争的局势,终于使法国赢得战争的胜利。她的英雄行为始终鼓舞着法国人民。法国人民把贞德作为自己民族的骄傲.一贞德的时代在贞德生活的十五世纪初期,英法百年战争已经断续地进行了八九十年。百年战争是英法两国封建主争夺领地的战争。早在十二世纪中期,法国安茹伯爵亨利二世入主英国。他在法国境内领有大批土地:安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和法国的争霸,是世界近代史上大国争霸历时最久、斗争最激烈的一次。英法两国,围绕着商业、海上和殖民地的霸权,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夺。当前,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激烈的争霸斗争,重温两百年前英法争霸的历史,对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斗争,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二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的对欧政策持批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正是由于工党政府对欧洲联合持消极冷淡态度,导致了英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领导欧洲的机会。而实际上,在二战后初期,工党政府对于欧洲联合的态度是支持并积极参与的,只是由于冷战的形成,美国卷入欧洲事务以及在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欧洲问题上英国与其他欧陆国家存在分歧.才使得英国的欧洲政策逐渐发生转变,即由欧洲联合转向大西洋联盟。  相似文献   

20.
1920年至1925年的英法关系不失为两次大战间欧洲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内容。其中,“扶德抑法”是英国维持欧洲均势的重要政策。然而,英国何时开始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原因何在,学术界尚无多少研究。探讨这一课题不仅可以了解此时期英国欧洲均势外交的特点,而且对于明确20年代前半期英国对法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也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