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将责令新闻机构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2.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分别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规范、新闻机构管理的基本职责、虚假报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责  相似文献   

3.
唐燕 《报刊之友》2012,(2):58-5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也暗含了新闻出版总署对虚假新闻的态度和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坚定信念,同时《规定》中的一些要求也重新引发了我们对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与应对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唐燕 《今传媒》2012,(2):58-5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也暗含了新闻出版总署对虚假新闻的态度和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坚定信念,同时《规定》中的一些要求也重新引发了我们对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与应对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2011,(12):38-38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就中国经济时报社等7家报刊社从事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甚至以负面报道相要挟,对基层单位和群众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并通报批评。同时就《甘肃日报》等6家报刊因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向全国新闻出版管理、报刊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单位发出通报批评。  相似文献   

8.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加强了确保新闻真实性、制裁和防止虚假失实新闻的措施,重要的文件如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记者采访规则、新闻机构管理职责、虚假报道处理规则等作出规定,形成比较完整的新闻专业规范。主管部门还多次对虚假报道的典型事件作出处理并通报。我修订《新闻传播法教程》时在两个部分予以反映:  相似文献   

10.
京华时报等6家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严肃处罚,给所有新闻采编人员再一次敲响警钟:虚假新闻的危害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可是,近一段时期,《京华时报》等报刊出现的严重失实报道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新闻单位的权威性、公信力。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报刊出版单位规范新闻采编工作,制止虚假报道,维护新闻单位的公信力。那么,在新形势下,虚假新闻有哪些特点?产生虚假失实新闻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防止虚假失实新闻的发生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2009,(5):51-51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报刊不断出现严重失实报道,个别采编人员炮制虚假新闻,一些报刊转载未经核实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新闻单位的权威性、公信力。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新闻出版单位采取8项措施,制止虚假报道。  相似文献   

13.
京华时报等8家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严肃处罚,给所有新闻采编人员再一次敲响警钟:虚假新闻的危害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4.
方田  刘荔  孙永军 《新闻前哨》2011,(10):87-88
近年来虚假新闻报道屡禁不止.久禁不绝。2010年更是先后涌出了多起“重量级”的假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恶劣的影响。当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就《甘肃日报》、《华西都市报》、《重庆时报》、《新疆日报》和《商务周刊》等6家报刊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向全国新闻出版界发出通报批评。针对近年来存在的报刊未核实即引用、转载网络虚假信息,造成虚假新闻被放大,媒体公信力下降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将加大行政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报刊采编活动。  相似文献   

15.
刘俊同 《青年记者》2009,(14):118-118
前段时间,《京华时报》等6家报纸因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被通报,新闻出版总署责令6家报社公开道歉,澄清新闻事实,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印发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健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问责和新闻单位问责相结合的责任追究机制,可以从源头上遏制虚假报道。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新闻出版署发布《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据新闻出版报消息顺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阳前由新闻出版署发布执行。从此,对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的处理有章可循。《处理办法》是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作出的,具体规定如下:一、报纸、期刊必须遵守新闻出版法规,刊载新闻报道和纪实作品必须真实、准确、公正。报刊不得刊载虚假、失实的报道和纪实作品。二、报纸、期刊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一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进行公开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侵权法过错归责原则,指出最近新闻出版总署严防虚假新闻的规定作为新闻媒介的专业规范,为审判新闻媒体因新闻失实而引起名誉权纠纷是否具有过错而需承担责任提供了明确底线。不应以维护所谓"媒介权利"的名义挑战新闻专业规范。  相似文献   

18.
完善新闻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段时间,<京华时报>等6家报纸因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被通报,新闻出版总署责令6家报社公开道歉,澄清新闻事实,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印发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  相似文献   

19.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北京市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了严肃处理。7月23日,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一事向全国发出通报。这一虚假新闻的发生,是中国新闻界的奇耻大辱,令人震惊。它严重败坏了党和政  相似文献   

20.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通报批评了京华时报等6家报纸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