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文化与楚文化是血缘近亲,楚文化是汉文化的构成因子,他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内容。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正是这种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本文试图从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在民族文化和审美艺术上的反映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土家文化与楚文化是血缘近亲,楚文化是汉文化的构成因子,他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内容.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正是这种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本文试图从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在民族文化和审美艺术上的反映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东红 《今日科苑》2009,(15):180-180,171
其传统民居具有既遵循传统形式又兼具地域特色的双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格局、空间组织、造型与装饰等方面的分析,剖析了王家大院在严谨的等级规范制度中寻求变通和创造自我形象的精神实质,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厚度,探讨和揭示了传统建筑价值对于当今建筑研究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民居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山西民居的独特风格是受北方高原气候、自然地理、村落聚积构成和中国传统理论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李东红 《金秋科苑》2009,(15):180-180,171
其传统民居具有既遵循传统形式又兼具地域特色的双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格局、空间组织、造型与装饰等方面的分析,剖析了王家大院在严谨的等级规范制度中寻求变通和创造自我形象的精神实质,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厚度,探讨和揭示了传统建筑价值对于当今建筑研究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民居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山西民居的独特风格是受北方高原气候、自然地理、村落聚积构成和中国传统理论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临夏地区回族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比较分析临夏回族聚居区各村落自然人居环境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空间形态、建造技术和材料影响,及宗教、民俗、审美习惯对民居建筑室内布局、建筑装饰和色彩等影响,提取出临夏地区回族民居建筑文化符号,对其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改善传统院落全封闭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白宪臣  张义忠  贺子奇 《资源科学》2010,32(9):1792-1798
传统民居蕴含着鲜明的建筑哲学思想和朴实的建筑生态观,揭示了不同环境中建筑生存与发展的客 观规律,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哲学、美学、伦理、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观念,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以及邻 里和睦关系等内涵,正是当前大力倡导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建设理念。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极其宝贵的历史文 化资源不可再生,农村建筑和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对 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传统民居建筑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当 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继承特色鲜明的地方建筑形式与地域文化,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经济承载 能力,搞好新农村规划建设。本文以豫西民居为例,在分析探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与生态资 源价值基础上,按照分门别类,确定重点,按级别制定保护措施,形成各级政府与居民相结合的保护管理模式,把规 模较大的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一种乡土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在继承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基础上进行创新 性设计,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海晨 《中国科技信息》2007,(7):181-182,184
建筑的语言所表达的是三维空间,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段和形态,用“力”的物态构成建筑语言进行造型,是内部机能理想化,视觉化的表现,是与机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是表现的艺术。本文从材料、功能、秩序三个层面来分析民居的建筑语言,使我们从一个侧面领略到民居的建筑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是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过程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民俗事项当中,往往有着互相交叉的部分,而非像一般的学科那样泾渭分明、非此即彼。而作为随着人类发展不断改变的建筑文化,与民俗的关联更是密切和广泛。一些民俗学的事项和人类的建筑形式密切相关。天津作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其传统的民居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传统的天津合院式的民居在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上有着一定的文化特色,体现了天津地区的民俗特点。本文在民俗学视野下对天津的合院式民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勘  田军 《大众科技》2012,(5):235-236
陕西民间窑洞是我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窑洞是当地居民繁衍生息、创造灿烂文化的地方,在建筑结构上具有冬暖夏凉、保持和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文章从窑洞的建筑、发展、居住、文化等艺术特色来研究陕北窑洞,了解陕北窑洞的文化、风俗以及未来窑洞建筑的发展趋向,并对其建筑发展方向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苗玉媚 《科教文汇》2009,(32):249-249
三河回民乡的居住文化受蒙文化、中原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很大,从而形成了一种多文化交融的新型文化气质;三河回民乡的单体建筑——木刻楞,外观粗犷,由俄罗斯传入我国,经过多民族演变,民居体现出多文化的交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种理想的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采用风雨楼,坡屋顶等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文章就现代建筑是否要沿袭传统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结论:对于文化的特色,在城市移建过程中还是要尽量保持原有的建筑形态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游记的形式,通过对新疆民居的考察、选取了几个较有特色的民居进行介绍、分析了新疆民居的建筑形式特征和民居特色。  相似文献   

13.
高娟 《科教文汇》2008,(23):259-259
本文以游记的形式,通过对新疆民居的考察、选取了几个较有特色的民居进行介绍、分析了新疆民居的建筑形式特征和民居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别墅项目,在民国以前,多以传统民居为主。从目前保留下来的民居看,富人住的房子,大多都是精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即在很多地方变成殖民地以后,殖民文化带来的欧美原版别墅建筑的植入,曾经一度改变了中国别墅的类型,并且逐渐成为有钱人住宅形式的主流。传统的民居逐渐被淘汰,留下来的大多是文物,很少再有达官贵人喜欢传统意殳的民居。  相似文献   

15.
康百万庄园是中国三大地主庄园之一,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镇,是一座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庙宇宗祠、商栈作坊、学馆窑洞、防御工事为一体的城堡式建筑.它不仅拥有"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建筑特色,还把中原传统民居和黄土高原的窑洞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四合院结构,而且还具有宫廷和园林的建筑特色,在整个建筑中充满了各种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地域性民居建筑特色鲜明。数千年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各族人民摸索出了一套最有效的利用资源、最经济的进行建设的适宜性技术,建造出了各种类型的民居建筑。了解和借鉴传统民居建筑所采用适宜性技术,传承先人的生态智慧,达到适应环境、保护生态的目标,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使西北民居建设得以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梁潇 《科教文汇》2010,(20):162-163
楚文化与壁画,南方地区洋溢着浪漫激情与生命活力的艺术形式与人类最初创、最古老的精神痕迹,该怎样结合才能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生命活力?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辅助设计功能,本项目用虚拟的方式展现楚文化艺术壁画设计作品,不管是在室外广场或是在建筑室内大堂,都可以很好地彰显出荆楚文化的品位与地方性装饰的特色,同时也可以以一种直观的视觉方式来展示虚拟设计的方案,指导后期的壁画设计。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6)
巴蜀地区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经历了数千年的演进,在功能、形式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结合巴蜀地区地域特色,包括自然气候因素以及精神文化因素,思考传统民居中装饰构件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为传统建筑的修复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存晋商聚落数量众多,保存较好,价值极高,也颇具特色。由于山西各地自然与人文环境殊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市居空间环境及店铺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体现了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阐释着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系统。晋商聚落从市居空间环境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建筑形式等方面实现了传统民居的变异,将市集与民居巧妙地联系起来,合理地解决了市集与居住这两种空间动与静、开放与私密的矛盾,丰富了聚落的空间层次和环境景观,对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浅析湖北合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结构—咸宁刘家桥老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柳 《科教文汇》2008,(12):191-191
传统合院式民居在中国分布极广,通常都是通过“院落空间”这个建筑的核心来组合住宅建筑。由于院落空间弹性、可变性,使院落式民居的形态多样并具有广泛适应性。它们不但有效地利用环境,还融入了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