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文纨与方鸿渐曾有的关系对方鸿渐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苏在方的人生转折的关键处多次起到了巨大作用.苏使方观注"围城"并产生围城观,进而促使他的整个围城人生观念进一步深化、完成.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围城》中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苏文纨就是其中之一。从苏文纨这个人物切入,分析其对方鸿渐的单向恋,努力探寻这份感情失败的悲剧性根源及其女性走出感情乃至婚姻的"围城"的趋向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22,(1):87-92
"真正的女孩子"唐晓芙是《围城》唯一让方鸿渐有知音知己之感的女性形象,她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诞生于方鸿渐对"鲍小姐+苏文纨"亲身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之上。她同时又是一个真实的女孩子,同样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凡是曾给她和方鸿渐关系发展带来好运或正面意义的东西,后来皆又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围城》在呈现人类生存困境的同时,谱写了一曲爱情的挽歌,其中对苏文纨的一面之辞,不自觉地隐含了父权文化对女性渴望爱情的蔑视。本文主要就苏文纨对爱情的渴望,分析其精神自恋的表象,揭示苏文纨的爱情悲剧是女性悲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围城》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性格善良、小有聪明又颇有几分浪荡公子哥儿气的人物。口才颇佳,但无心学术。在上大学时他的父亲方腿翁为他包办婚姻,跟一个素不相识的同乡女子订下婚约,他既不情愿,又不敢反抗,幸而这个女孩子不久死去了,女孩的父亲——“点金银行”的周老板为了纪念独生爱女。用女儿的嫁妆钱资助方鸿渐出国留学。方鸿渐在欧洲生活懒散,随便听了几门课。心得全无,但为了回国给家人一个交待,花三十美金买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世界名牌高校”的“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6.
《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旅欧回国后的奔波辗转及其爱情、婚姻情况为线索,反映了抗日战争最初几年一些知识分子生活上的混乱无序和心理上的沉浮变迁。书中讲述了方鸿渐人生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体现了作者钱钟书对人生、对命运深层的思考,蕴涵着一种更为沉重更为理性的世界观。文章从方鸿渐的事业和感情经历入手,结合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分析来探求作者的悲剧观,即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深深地为书中主人公方鸿渐叹息,真有点恨其不争之感。方鸿渐最大的特点是虚伪。他把学习的事抛开,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勉强花钱弄了张“×××大学文凭”。家人一见此乃高等学府文凭,乐得合不拢嘴。我真可怜方鸿渐的父母亲,他们凑钱给儿子读书,希望他成才,却怎么也不会想到看似老实的儿子也骗了他们。唉!“多少年来的辛勤要付之东流。”尤其是方鸿渐以前的丈母娘把这事刊登到报纸上,想让他出出风头,让人佩服。看来这下得遭殃了,没想到方鸿渐知道后,只是呆呆地站着,有点不好意思,居然,没有流露出羞愧之情,让人见了…  相似文献   

8.
《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女性形象和文人形象的画谱。它集中而深刻地刻划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而反映了深广的社会文化内容。作者在描写女性形象时全无雷同之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形态性格,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三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各有其特征。但是作者并不是仅仅从人写人。他写出了每个人性格形成的根源,并把形成每个人特征的文化挖掘了出来。作者以婚姻态度为出发点,对每个女性进行了阐释,这些新女性虽然形式上似乎是新的,但本质上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男婚女嫁的观念,还是充当了传统婚姻的一分子。不过,作者着墨不多的唐晓芙身上还是体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望文生义,容易认为是写敌我双方为攻守一座城市而展开的激烈战斗。其实不然,书中描述的是男女知识青年的爱情故事。《围城》怎么会与爱情联系在一起呢?这颇耐人寻味。书中重要人物之一的苏文纨小姐,留学回国后,经历爱情婚姻,目睹周围一些人的爱情婚姻,引述法国这样一句谚语:“……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  相似文献   

10.
《围城》是以方鸿渐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及孙柔嘉之间的情爱纠葛为发展线索。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及家庭等这些日常中的生活琐事,呈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再现了人类冲入围城时满怀美好的理想和逃出围城时身心疲惫的全过程。然而,如果此时把该书看作是一部揭示现代人的恋爱困境和婚姻悲剧的小说,那我们就低看了这部作品,也低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从而领悟作品中那种洞察人性弱点和无爱婚姻的悲凉意绪。揭示出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想要突破传统束缚的生存状态和又不得不向传统屈服的无奈命运。  相似文献   

11.
《围城》是以方鸿渐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及孙柔嘉之间的情爱纠葛为发展线索。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及家庭等这些日常中的生活琐事,呈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再现了人类冲入围城时满怀美好的理想和逃出围城时身心疲惫的全过程。然而,如果此时把该书看作是一部揭示现代人的恋爱困境和婚姻悲剧的小说,那我们就低看了这部作品,也低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从而领悟作品中那种洞察人性弱点和无爱婚姻的悲凉意绪。揭示出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想要突破传统束缚的生存状态和又不得不向传统屈服的无奈命运。  相似文献   

12.
叶茂 《学习之友》2014,(9):15-16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里,留学生方鸿渐在回国前曾有那么一个夜晚,难以入睡。父亲和资助自己读书的未来岳父的信同时寄来,意思大概是翘首盼望海外博士功成回来,定能大展乾坤。  相似文献   

13.
读过《围城》的人,一定都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方鸿渐在本县省立中学的演讲。方鸿渐事先精心准备了讲稿,可是到场后才发现稿子不在手边,急也没用呀,听众在热烈鼓掌,方鸿渐在掌声住了之后,强作笑容说:“吕校长,诸位先生,诸位同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方鸿渐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切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从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力图从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对方鸿渐的濡染,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成因。从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五个女性剖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规律。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结与他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情感悲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文坛勾沉     
●钱锺书杨绛互为捉刀写情诗读过《围城》的读者当会记得,苏文纨小姐那把飞金扇上题着一首小诗:难道我监禁你?还是你霸占我?你闯进我的心,关上门又扭上锁。丢了锁上的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杜撰了一个"克莱登大学",以讥讽三十年代方鸿渐式的读书人的崇洋、虚伪和不学无术,如今"克莱登大学"已调侃成假学历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围城》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个人悲剧表现出来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旅途先后经过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家庭)这4大阶段。小说层次清晰而又生动地展现了这最基本的人生4大阶段在方鸿渐身上逐步破灭的过程,并以此反映出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灰色的人生。 尽管方鸿渐并不可恶可恨,但也算不上是一个正面知识分子形象,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大乡绅的纨袴子弟。他在爱情生活上,一方面,追求纯真、朴实的爱,厌  相似文献   

18.
《太原大学学报》2019,(5):91-96
周家叫方鸿渐相亲是为了攀上张家,为自身利益打算,而方鸿渐拒绝这门亲事只是不中意张小姐这个女孩子。对《围城》叙述作一时一地之字面解读导致学界不能真正理解相亲的真相与方鸿渐的真性情(标劲),也就无从领略《围城》独特而高超的叙述匠心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章从方鸿渐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切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从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力图从传统明和西方明对方鸿渐的濡染,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成因。从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五个女性剖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规律。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结与他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情感悲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围城》作为讽刺文学的代表作。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的无法沟通的小说。此作品呈现了一幅人物画廊图:苏文纨博士是个重要角色,是作为包装后的新派大家闺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她是“西学中用”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