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美国大学出版对我们的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 《现代出版》2005,(4):41-43
导言 对于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定性,以前许多年里国内业界其实本来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或争议,原因在于我国设立出版社的审批制以及大学出版社在整个出版业并没有呈现出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然而,最近几年里,大学出版社像一股积聚了多年的能量,在中国出版业中异军突起,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令人刮目。而同时,非大学出版社在近年面临的许多问题也同样给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警示。这样的比照和背景下,加上出版业本身正在经历的变革、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大学出版社自身生存问题的日益突出,业界对大学出版社的评判以及大学出版社自身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如何正确地给我国大学出版社进行定位,正确地认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正确地认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现状并进而科学地认清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每一所大学出版社都应该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羊年伊始,<中国出版蓝皮书>就发布了2003年中国出版业发展状况预测:新的改革政策陆续出台,出版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将引发出版机制的大变革;出版集团将整体推进,进入更快的发展期,内涵式专业出版集团将成为集团建设新的热点;出版单位强弱分化的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小出版社生存压力加大;资本与市场的力量将推动出版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种种信息表明,2003年中国出版业改革将迈出实质性步伐,长期形成的出版格局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这场变革中,大学出版社如何克服弱势,发挥强势,创造优势,这是大学出版社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出版业转制改革以及生存发展并逐步融人国际出版业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很猛,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朵奇葩和亮点。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事业,人们都在作着各种各样的思考。大学出版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别于非大学出版的特点何在?它的关键定位又是什么?在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形势下,大学出版未来的走向又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对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观察和了解,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大学出版面临六大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出版板块中,大学出版具有特殊的性质,它与中央部委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共同构成我国出版业的三大基本板块。它与地方出版社不同,地方出版社有着区域性的市场优势;它与中央部委出版社也不同,中央部委出版社有着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目前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社拥有历史形成的品牌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出版社如何发展成为大学出版界乃至整个出版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两大发展高潮,目前正快速步入专业出版时代。当前,专业出版是我国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大学出版社在专业出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如何用好这些学术资源以服务于经济与社会,是大学出版社取得发展的关键所在。进  相似文献   

6.
曹巍 《现代出版》2007,(2):15-19
记者: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业的改革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这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将会给大学出版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以来,中国的大学出版社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自改革开放后一批大学出版社成立以来,中国的大学出版社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持续发展道路,无论是从经济规模来看,还是就社会影响而言,大学出版社都成为我国出版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中国出版界原来的补充地位成长为出版界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  相似文献   

8.
刘军 《编辑之友》2015,(3):31-33
大学出版社是整个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出版社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企业规模实力日益增强.但在后转制时代,大学出版社依然面临出版产品结构失衡、重量不重质、人才问题突出、内部治理弊端等诸多发展困境.因此,大学出版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人才强社、学术出版、特色化发展、校际出版社合作以及数字出版”之路.  相似文献   

9.
专业出版是未来出版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出版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随着国内分销市场的逐渐开放,国有出版社的全面改制,国家有关出版业新的产业政策的出台,国内出版界将面临新的一轮洗牌,图书市场将出现一次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雄的竞争局面,这场变革将是中国出版业历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它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将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的发展已成为出版业的焦点,对传统出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传统出版社在这次变革中如何选择和应对,将决定其在未来出版业的战略地位。中小型出版社面临数字出版问题的时候,限于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显得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的发展已成为出版业的焦点,对传统出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传统出版社在这次变革中如何选择和应对,将决定其在未来出版业的战略地位。中小型出版社面临数字出版问题的时候,限于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显得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产业集中度和发展不平衡性都要高于整个国内出版业.我国现有大学出版社一百多家,前四强出版单位销售额占大学出版社总销售额的23.3%,前八强占35%.码洋上亿的出版社只有十多家,很多大学出版社还在5000万以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学出版社规模还很小.  相似文献   

13.
曹巍 《现代出版》2004,(3):4-10
从上世纪50年代建立大学出版社到今天,中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道路。经过举步维艰的初创阶段,大学出版社正在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它们依托大学得天独厚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各自不同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大学出版之路,为所在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提升大学的知名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随着出版业改革的突飞猛进,作为大学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出版社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大学出版社怎样进行体制改革、大学出版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出版社在大学中的地位和存在的价值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国内几年著名大学的校长,他们从各自学校的特点,谈了自己对大学出版的理解和认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本文刊出时以采访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14.
一、实力增强,规模扩大,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力量 截止到2007年6月底,大学出版社①已由1979年的4家增加到102家,占全国出版社的比重由2.8%增加到17.6%.  相似文献   

15.
全国有11家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面对出版业的变革和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学校的经济压力,其自身生存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准确和科学的定位,是师范大学出版社制定选题战略,配置出版资源,开拓市场以及发挥优势,强化特色,确定改革方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民营出版业在政策夹缝中诞生、发展、走向成熟到现在占据了出版业半壁江山.本文通过对磨铁图书的品牌运作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民营出版业的品牌策略进行了总结,进而得出品牌策略是助推民营出版社走向成熟的关键,并具体阐释了出版社品牌的建立、传播、延伸和维护.  相似文献   

17.
王巍 《现代出版》2001,(2):12-14
随着我国加入 WTO日期的临近,对出版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作为中国出版业的一部分,大学出版社从初创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国家的出版事业,为教学、科研以及知识的传播积累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我们也该认识到,在基础和定位、体制和特征、职能和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大学出版社同一般社会出版社 (或称商业出版社 )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广大大学出版工作者,要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些差异进行明智的辨析,进而探索大学出版社的运作规律,最终形成中国大学出版业…  相似文献   

18.
出版教育卡在哪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已到提速阶段,在经济成分和部门的迅速分化重组中,出版业的变化是令人关注的热点.全国有五十余家大学先后成立了编辑出版专业,表达了在这一问题上入们的共识.但是,尽管出版业近十年来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但业内人士对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低认同度,始终未见根本变化.这促使出版教育界认真思考:我们的出版教育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什么样的出版教育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出版需要?笔者想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出版社如何办得更好?如何进一步地繁荣出版事业?我们认为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如何把握大学出版社的方向关于大学出版社的性质、方针和任务,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问题是如何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大学出版社首先是我们整个国家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像其他出版社一样,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  相似文献   

20.
WTO的大门即将向中国打开 ,这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出版业如何直面现实 ,成功走向跨国(地区)经营 ,这对业内人士来说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研究课题。一、中国出版业走向跨国经营的历史背景1.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中国出版业走向国际化经营WTO就像一条纽带 ,通过它所建立的现代市场规则 ,把整个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效益。中国加入WTO ,就是加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 ,这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相一致的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