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比赛中的速度变化与战术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倩  马楠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5):37-37,48
采用速度变化系数来分析2004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各项目前三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变化和战术安排情况.结果表明,在长距离竞走中,如果战术安排较好,可使运动员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2.
1500米自由泳是竞技游泳项目中距离最长的项目。运动员在各分段中速度变化的具体表现能够客观反应其比赛战术。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北京奥运会和山东全运会1500米自由泳决赛运动员的战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得出长距离游泳战术类型分为前慢后快、前快后慢、相随、匀速和变速共五种战术。前慢后快战术和变速战术是世界级游泳运动员的常规战术之一。我国游泳运动员应加强后半程的游进能力,加强战术模拟训练,提升赛扬的战术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1500米自由泳是竞技游泳项目中距离最长的项目。运动员在各分段中速度变化的具体表现能够客观反应其比赛战术。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北京奥运会和山东全运会1500米自由泳决赛运动员的战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得出长距离游泳战术类型分为前慢后快、前快后慢、相随、匀速和变速共五种战术。前慢后快战术和变速战术是世界级游泳运动员的常规战术之一。我国游泳运动员应加强后半程的游进能力,加强战术模拟训练,提升赛扬的战术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2公里作为分段的基本单位来分析本届竞走赛三项前八名运动员的速度、战术变化和分段速度与总成绩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运动员形态与竞技表现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30届奥运会50公里竞走项目运动员从身体形态特征、年龄特征、地域分布特征、速度分配特征、战术应用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公里竞走项目运动员身高、体重以及克托莱指数均处于增长的趋势;30岁以上年龄运动员数量增多;世界优秀50公里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欧洲,其次是亚洲与美洲,50公里前8名竞走运动员平均速度曲线呈V型,跟走和领走是50公里竞走项目主要的战术特点.建议今后对此项目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日常训练主要进行速度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6.
对游泳200m各项男女世界纪录和历届奥运最好六个成绩与我国历年最好六个成绩的分段速度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200m比赛分段速度战术运用和控制能力的水平不甚理想,有待改进、提高,并指出掌握匀速比赛战术是每一名优秀选手必须具备的技能。  相似文献   

7.
战术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游泳竞赛的基本战术主要有匀速、加速、减速游三种,在当前重大比赛上,采用变速游的选手极少见。对近年世界性游泳比赛游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大致是一致的,在这些比赛中,虽有少量选手采用加速(负分段)游法,然而多数选手采用匀速游法、一般认为,比赛的最佳游速就是指匀速游完比赛全程。研究表明,200米比赛时,前程游速较最佳游速快2秒,比赛的最终成绩将比应达到的成绩慢4秒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皮划艇短距离项目训练和比赛竞速结构.方法:以2010-2013年度皮划艇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和全运会决赛A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SIMI°Motion 7.50运动动作解析系统对视频录像进行分析处理,采用Excel和SPSS12.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段速度和分段成绩在研究皮划艇战术中存在诸多问题,采用速度变化率更能反映整个比赛的体能分配;四个项目分段艇速数据拟合结构趋势趋向一致;四个项目全程分段平均速度变化率总体趋势一致.结论:根据各项目艇速结构趋势和全程分段平均速度变化率趋势,以最终成绩为自变量和以运动员的分段成绩为应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讨论200m项目专项速度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9.
2007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中外优秀选手速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07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男子20 km、女子20 km和男子50 km优秀选手的速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表明,优秀选手合理的速度分配和战术方式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2008奥运备战过程中,竞走项目的 战术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运用好战术,争取比赛的胜利是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影片解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达标赛"男子20 km竞走比赛冠军陈定的技术结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结合第30届奥运会的速度变化特征、各段落速度与总成绩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20 km竞走运动员陈定的技、战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在单步腾空时间、支撑腿膝关节角度在着地、离地瞬间,相比过去有较好的改善;身体重心垂直位移稍有加大,在竞走技术上仍然存在小步幅、快步频的特点。而运动员保持连续长时间高速度快走的竞技特征,是确保比赛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竞走运动员技术犯规的生物力学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采用高速摄影机定点拍摄了第17 届世界杯竞走赛各单项前8 名中外运动员的竞走技术,用江苏省体科所生产的“JTK-1”型影片解析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依所得数据分析论述了造成竞走运动员技术犯规的生物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存在训练理念落后、内容单调、早期专项化、过量训练以及训练模式成人化等问题。建议:通过教练员能力培养、改变青少年教练员考核标准、改良三级训练体制、针对青少年阶段生理与心理特征设计有的放矢的训练计划等策略来提高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训练目标的长远性与训练过程的系统性,避免教练员因急功近利而导致的青少年训练早期专项化与过量训练现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男子竞走运动训练的思考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当前我国男子竞走运动的发展现状、竞走项目特征、训练的安排情况。认为:认清形势,准确把握竞走项目特征,科学安排训练,多参加高质量的比赛,是我国男子竞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扎西杨本是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找到薄弱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主要通过影像解析法分析扎西杨本的技术特点,发现扎西杨本步长偏小,倾向于缩小动作幅度来完成加速,常速状态下竞走技术较为合理,低速状态下技术舒展。着地技术佳,腾空时间符合竞走技术规范,后蹬力量有所不足,左右腿力量不均衡,加速时有前趴,核心力量需要加强。扎西杨本应该在后期的训练中注重髋关节的柔韧和力量,更好的体会向前"送髋"的技术,且平衡左右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竞走运动员的饮食与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重阐述耐力性运动项目——竞走的能量代谢和营养的特点,以及训练和比赛期的饮食安排与营养补充,为改善竞走运动员饮食与营养状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纪和江 《体育学刊》2004,11(5):127-128
论述了“双组两线跑”的方法及其意义;实行“双组两线跑”与《田径竞赛规则》对于场地使用的规定精神以及实行“双组两线跑”的场地布置和裁判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8.
第七届大运会竞走运动员竞赛焦虑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心理学理论对参加第七届大运会预选赛和决赛的竞走运动员竞赛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竞走运动员竞赛焦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六个因子,即“赛前状态”因子、“技战术发挥”因子、“裁判判罚”因子、“比赛难度”因子、“比赛对手”因子,“位置”因子;特征值分别为:6.646,5.829,3.294,2.634,2.290,1.791;累计贡献率分别为18.53%、33.87%、45.52%、57.68%、69.23%、79.34%。竞走运动员竞赛焦虑影响因素的可靠性系数为α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速度感是竞走运动员运动知觉和时间知觉等感知觉系统良好协调能力的一种表现。本研究设计了7项实验内容对影响速度感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单项或组合测验。结果证明,速度感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建立了竞走运动员速度感的心理结构,并将速度感训练划分了3个主要阶段。本研究旨在为竞走运动员速度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