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反映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新闻传播事业在法制建设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迄今为止,新闻法仍迟迟不能制定出台,本文主要从新闻的选择性这个角度来探讨新闻法规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在新闻业务改革中,党报以外的许多新闻媒体先行了一步,构成了对党报咄咄逼人的攻势。这点很像我国经济改革开始时国有企业改革落后于非国有企业的情况。 当然,我们党报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必须有自身的模式。我们的“下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把握正确导向,提高报纸质量,促进报业发展。当前,新闻业务改革必须改革新闻,新闻是报纸的基础,改革先走一步的晚报和都市报,它们和传统党报相比,基本的突破也在这里。新闻业务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改革新闻,是将宣传式新闻改为新闻式宣传。 拓宽新闻领域 抓好…  相似文献   

3.
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对新闻事业的新要求,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外新闻机构逐渐进入国境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新闻事业怎样去迎接挑战和经受冲击,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焦点。那么,我国的新闻机构面对新形势应当怎样做,又该做什么呢?笔者认为,新闻事业在走向集团化经营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化管理之路时,还需要关注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加强新闻策划工作和消除策划新闻现象。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体对近期和远期总体方针、方向及具有报道计划的策划,是提高新闻质量,提高新闻媒体“两个效益”的有效手段。好的新闻策划,会极大地促进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4.
新闻立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萍 《青年记者》2003,(12):49-50
加强新闻立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意义重大。新闻立法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新闻自由,同时又要防止新闻自由权力的滥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新闻寻租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回顾近10年来的新闻改革进程,可以得出一条清晰的结论,就是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闻传媒探索产业化发展路子,成立报业集团、广电集团,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指导经营,整合新闻资源,竞争新闻市场,定位市场对象,在运行机制、管理理念、资源(包括人、财、物)配置方面和市场接轨,已取得本质突破,  相似文献   

7.
潘峰 《当代传播》2000,(6):58-60
新闻的特性是指新闻自身的本质和形式的规定性。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逐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新闻的特性必然随之发生较大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搞好经济新闻报道无疑是有益的。  经济新闻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外,它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别新闻的个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特性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服务性。相较而言,服务性是经济新闻非常突出的一个特性。这是因为经济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投资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5):75-80
保加利亚是欧洲小国,但其新闻传播业的曲折发展是前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国家的代表之一。该国历经拜占庭、奥斯曼、前苏联的控制和奴役,终于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走上较为稳定的代议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其新闻传播业在新的环境中经过转型的阵痛,也步入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但民族新闻传播业如何发展,仍面临着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报道地位也随之上升了,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然而,在报道的实践中,新闻同行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新闻是一种比较难以驾双的题材,如何写好市场经济新闻便成为新闻界近几年来一直热衰研究的话题,本文则想着重谈谈如何写好引导性市场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盛行,我国新闻业的格局也呈现出很大的变化。新闻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才能体现新闻本身的价值。1.新闻真实性理解新闻所要履行的便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性,他是由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的对象是广大受众,一旦泄密就无法挽回,因此,对新闻单位来说,新闻保密应该常抓不懈。 新闻是公开,保密是隐匿,从本质上讲是一对矛盾。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保密工作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新形势。 其一,信息渠道大大拓展。其二,在市场经济时代加盟的传媒从业人员具备了浓厚的市场竞争意识,但保密知  相似文献   

13.
魏海彬 《新闻世界》2003,(12):34-34
新闻客观性原理是新闻学理论的一块基石.报纸新闻、广电新闻、网络新闻、口传新闻、形式各异。但从这些特殊的、个别的新闻仍能抽取普遍的、必然的、不变的特性。这就是客观的新闻本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的新闻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一种边缘性新闻文体,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和市场经济的改革环境,以及新闻业务的改革使经济新闻的软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报道主题平民化、政策宣传实际化、报道视角人性化、报道形式通俗化等方法使经济新闻软化,同时在软化经济新闻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经济新闻报道娱乐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永葆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问题 ,在深入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中 ,得到新闻工作者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 ,进而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增强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说服力和自觉性 ,必须永葆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生命力。这里所说的“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她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及先锋队的党性在新闻传播事业中的集中体现。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之魂 ,是新闻工作的立足点 ,只有抓住了党性原则这个根本 ,并永葆其青春活力 ,才是新闻工作的根本 ,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的根本。党性原则的生命力根植于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胡庆明 《新闻三昧》2001,(11):40-41
《中原石油报》新闻摄影连年大丰收,不断捧回全国大奖,在全国产业报专业报新闻摄影评比中,实现了金牌五连冠,成为企业报的名牌。纵观所取得的成绩,根据平时摄影实践中的体会,关键的一点是石油企业报的摄影记者必须跳出固有的思路,在抓住石油特色的同时,还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石油企业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拍出新闻图片名牌作品来。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新华社在社党组的带领下进行围绕“五统一”为指导思想的新闻业务改革,新闻业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围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这一目标实现新闻资源的全面整合,正如田聪明社长在谈到新华社未来改革发展之路时所指出的——“全面实现新闻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共享;全面实现通稿、信息、报刊、音像、网络及其他各项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进程,也掀开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传播媒介,始终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新闻传播媒介积极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鸣锣开道,各种媒介的广告宣传不断成就着许多著名的商业品牌和企业神话。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鼎铭 《新闻界》2001,12(3):16-19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我们新闻工作的理论基础。我们党的新闻历史证明,凡是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我们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就正确,我们的新闻宣传就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这种新闻宣传就对实际工作起着极积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舆论导向错误,人民群众不满意,实际工作也因此遭受损失。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历来十分强调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对我们尤其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针对性。从我们内部来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新闻事业空前地繁荣起来。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一些同志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不够,对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历史和传统不甚了解,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缺乏鉴别力,特别是有的年轻同志,他们有朝气,有活力,但是对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具有的政治性认识不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还不强,甚至有少数同志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再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过时了。从外部来讲,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他们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把他们的价值观、文化观、生活方式强行输入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