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当年轰动一时的惊悚影片和中国有声电影史上的第三部高票房影片,无论它具有怎样的恐怖特色,也不论它曾获得怎样的历史评价,在我看来,《夜半歌声》既不属于左翼电影,也不具备国防电影的属性,它只是一部新市民电影:将极具市场卖点的歌舞场景与惊悚元素结合在一个传统的三角模式当中,引领着新市民电影在1937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蔡楚生编导的《王老五》(王次龙、蓝苹主演)既不是国防电影,也不是左翼电影,而是属于新(兴)电影(运动)的新市民电影。新市民电影一般会在对社会现实采取相对温和的批判立场的同时,积极采取新技术主义的制片路线,即一方面强化和大比例地配置歌舞元素,另一方面,注重和强调影片的喜剧色彩,承接性地发展旧市民电影固有的艺术特征,并以此作为市场营销的主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十字街头》与1937年所有的新市民电影一样,既有左翼电影元素的片段式借用,又有国防电影的时代精神点缀。相对特殊的一点在于,由于编导的个人原因,左翼电影转型痕迹相当浓重。以往对影片"生动明朗"和喜剧化的艺术表现风格的论断,其实已经触摸到了新市民电影典型套路的软肋:以世俗的爱情和喜剧化处理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实处境,却成功地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即"蚁族"的历史性存在显影定格。  相似文献   

4.
联华影业公司于1937年1月公映的《联华交响曲》,既是公司历史上仅有的一部集锦片,也是左翼电影余绪和新兴的国防电影的双重叠加。除费穆编导的《春闺断梦——无言之剧》极为出色外,其他短片大多乏善可陈。这意味着失去了黎民伟和罗明佑的联华影业不仅从此失去了在艺术创新上的活力,也预示着"联华"此后将转向并加入更加主流和商业化的新市民电影的生产大潮。  相似文献   

5.
在1932年新电影出现之前的中国早期电影,都属于旧市民电影形态。因此,1931年出品的无声片《恋爱与义务》既是旧市民电影晚期的代表,又是即将到来的新电影的雏形。以《恋爱与义务》为例可以看出,一方面,影片的模式化表达范式与伦理的世俗化图解,合乎旧市民电影的传统性、伦理性、教化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另一方面,这些特征又为以后的新的电影形态如左翼电影、新市民电影,尤其是新民族主义电影的出现奠定了法理、道德和艺术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旧市民电影是中国早期电影在1932年之前主流电影的唯一代表。它在1930年代初期左翼电影和新市民电影出现之前趋于没落。《桃花泣血记》和现在公众可以看到的联华影业公司在同一年出品的另外两部影片《银汉双星》、《一剪梅》一样,都具有旧市民电影没落、行将向新市民电影转化时期新旧杂陈的特点;而《桃花泣血记》固有的旧市民电影的暴力意识,多少与一年之后出现的左翼电影中的阶级暴力在艺术表现上有衔接之处。  相似文献   

7.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的主流国产电影制作,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左翼电影传统和国防电影运动背景的内在影响,因此,新市民电影在继续有条件地选取借助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思想元素的同时,始终注重并大力开发使用从旧市民电影继承而来的主题和题材资源,并在及时吸收时尚元素的基础上,彰显和扩大其世俗品位与和艺术趣味的追求和影响,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喜剧片《如此繁华》就是这样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自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以来,暴力元素就作为它的先天基因之一自然而然地嵌入在电影的各类型影像表达中。经过沉淀与提炼,含有暴力元素的电影中,发展出了一种能将暴力运用到极致,并将影片触角伸向各大类型片的电影类型——暴力电影。本文主要通过界定暴力电影的电影类型定义,梳理暴力电影的发展脉络,总结暴力电影的美学特征,结合经典暴力电影创作背景、文化环境的简要分析,探索暴力电影这一亚电影类型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挖掘中国发展这一类型电影的可能性与潜在作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左翼电影在1933年形成高潮后,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两三年间,与同样是从旧市民电影脱胎而来的新市民电影一起,开拓了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主流政治话语和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在倡导和坚守传统文化理念上达成外在共识,出现了高度疑似政府主旋律电影制作。最终,一直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艺术上呈开放姿态的新市民电影成为1936年之后中国国产电影的主流中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左翼电影在1933年形成高潮后,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两三年间,与同样是从旧市民电影脱胎而来的新市民电影一起,开拓了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主流政治话语和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在倡导和坚守传统文化理念上达成外在共识,出现了高度疑似政府主旋律电影制作。最终,一直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艺术上呈开放姿态的新市民电影成为1936年之后中国国产电影的主流中坚。  相似文献   

11.
张慧 《编辑之友》2015,(5):64-66
新媒体由网络有线终端和无线移动终端构成.新媒体传播对影视内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视听语言变化带来全新用户体验、短平快生产的小微化制作、类型化生产与商业化包装、观众对制作的干预度增强、进一步去精美化的创作倾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The formation of a diasporic community within a host society may be signalled through community members’ creative contributions in the realm of cultural production. The ways in which diasporic audiences engage with diasporic cultural texts potentially offers social and cultural trajectories of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themselves as they negotiate their new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se trajectories, focusing on the ways New Zealand audiences of Asian descent engage with Asian diasporic films. It addresses three key questions: How do audiences’ referential reflections on diasporic films intersect with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diasporic journeys and perceptions of themselves in New Zealand society? What kinds of values and beliefs do diasporic audiences feel are important to affirm and negotiate, both within representations of diasporic communities and in their New Zealand-based lives? And what roles do diasporic films play in this ongoing negoti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迷徒》:国内新类型纪录片的一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追溯纪录片发展史的基础上,对国内首部记录剧情片<迷徒>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4.
张斌  陈朝彦 《编辑之友》2021,(11):70-7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电影转向高质量发展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但供需错位导致的服务效能低下等结构性问题,也成为农村电影高质量发展需要克服的障碍.文章认为,应借助政府的力量、公益的手段、市场化的操作,以电影带动农村文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达到了历史新高,全年生产故事片772部,票房457.12亿元,观众人次13.72亿,实现了产业化改革(1993年)以来连续24年的增长。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人,我和新中国电影一起成长,亲历、见证了它的波澜起伏和革故鼎新。孩提时代的神往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中,电影绝对是一道抹不去的靓丽风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经济条件都很拮据,文化生活也很单涮,电影大概是人们唯一可以和可能享用的"高档"精神娱乐活动。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校每个学期统一安排的一两场电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起始之年,也是我们广播影视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和强化管理之年,摆在我们面前的宣传和社会管理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4年的广播影视工作,不仅对广播影视自身,而且对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乃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Film Genres     
James Robert Parish and Michael R. Pitts' The Great Spy Pictures (Metuchen, N.J.: Scarecrow Press, 1974---$17.50)

Tam Perlmutter's War Movies (New York: Castle Books, 1974---$9.95)

John Cary and John Kobal's Spectacular: The Story of Epic Films (New York: Castle Books, 1974---$9.95)

Amos Vogel's Film as a Subersive Art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4---$15.00)

Kenneth Turan and Stephen F. Zito's Sinema: American Pornographic Films and the People Who Make Them (New York: Praeger, 1974---$3.95)  相似文献   

19.
Alan R. Dyment's The Literature of the Film: A Bibliographical Guide to the Film as Art and Entertainment 1936-1970 (Detroit, Mich.: Gale Research [London: White Lion Publishers, Ltd.], 1975---$35.00)

Mel Schuster's Motion Picture Performers: A Bibliography of Magazine and Periodical Articles Supplement No. 1 (Metuchen, N.J.: Scarecrow Press, 1976---$27.50)

A.G.S. Enser's Filmed Books and Plays: A List of Bpoks and Plays From Which Films Have Been Made 1928-1974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London: Andre Deutsch], 1975---$24.00)

American Film (December 1975, and January-Bebruary 1976 issues)

Hollis Melton's “Museums with Film Programs,” (Educational Film Library Association, 17 West 60th St., New York 10023---$5.00/$3.00 to members, paper)  相似文献   

20.
Film Reference     
Phyllis Rauch Klotman, Frame by Frame -- A Black Filmograph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9 -- $25.00)

G.K. Hall reference film series (both Boston, 1979)

Patricia Peyton'(ed.), Reel Change: A Guide to Social Issue Films ( San Francisco: The Film Fund -- $6.95 paperback plus $1.25 for postage and handling -- write c/o P.O. Box 909,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94101)

James L. Limbacher, Haven't I Seen You somewhere Before? Remakes, Sequels, and Series in Motion Pictures and Television, 1896 - 1978 ($24.50)

Michael J. Murphy, The Celluloid Vampires: A History and Filmography, 1897 - 1979 ($14.95)

Robert Osborne, 50 Golden Years of Oscar (La Habra, California 90631: ESE California Publishers, 509 N. Harbor Blvd., 1979 -- no price given)

Film Periodic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