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自己的课     
读得这样一则幽默:有一年轻语文教师要上公开课,请教老教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注意力。老教师说:"你可以说些他们意料不到的话,如‘我  相似文献   

2.
断臂维纳斯     
一位颇有名气的老教师讲了《小马过河》一课,讲得可谓一板一眼。“小马过河”是一篇传统课文,已经有几十年了。传统的主题、传统的思想、传统的教诲。在这些老传统中,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获得传统的文中之道,晓之以理地谆谆教诲学生:“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老教师以她那娴熟的经验驾驭着课堂,教学中,既精讲又精读,既展现教师的主导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几乎不差几秒地上完了一堂十分完美的课。下课了,站起身,你会情不自禁地向老教师投去敬佩的目光。然而,当你仔细回味,你不禁会问:这是一节好课吗?在传统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3.
阳光效应     
“教师发火,撕毁的是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失去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一位老教师曾这样给我忠告。一天,上课五分钟后,学生们安静地做起了练习。我在教室里巡视了几圈,见没有人提问,便坐在一个垫有报纸的凳子上,研究起《学习与创新》上的习题。  相似文献   

4.
雷文宏 《江西教育》2006,(11):47-47
一位老教师在参加了一次当年自己所带的学生高三毕业十周年聚会后,对我发现了感叹:不知怎么搞的,当年自己看好的几个学生,其中有班团支部书记、副班长、文艺委员等几位表现突出的学生,如今却业绩平平;  相似文献   

5.
泽州县教育局局长钱文罗同志在晋庙河小学听课时 ,一位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只见这位老教师坐在讲台上 ,面对仅有的 1 3名学生简要讲解后 ,就让学生自己练习 ,自己讨论 ,互相研究。然后 ,学生做题让老师判阅 ,不懂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学生 ;老师则一边检查一边辅导。课后 ,钱局长同老教师进行了亲切交谈 ,肯定了这样的教法。这样上课 ,要拿到市县的公开课、赛讲课上去评比 ,肯定不会得高分 ,说不准还要受到某些人的批评。但是 ,仔细琢磨一番 ,这样的授课有何不妥 ?一个仅有 1 3名学生的课堂 ,老师边讲边查 ,学生边做边问 ,有动…  相似文献   

6.
一位有30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课后,一位听课教师问道: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了。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老教师微微一笑,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我上的每一  相似文献   

7.
李耀红 《教师》2013,(6):22-22
有些教几十年的老教师一谈起自己带班的经验总是把抓"差生"(学习和思想纪律差的学生)这一点例为首条,认为自己一天的班务工作主要就是盯紧那几个差生,保证班内一天平安无事就是做好了班级管理工作。我认为这是教条式地理解"水桶理论"的结果,只看到短板一面,没看到裂缝。桶子能装多少水,取决的因素还要看缝隙的大小。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其主要任务不仅是要补齐那几块短了的木板,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关于这个棘手的问题,很多经验颇丰的老教师也依旧无法很好地解决。我们也总是能够听到关于"现在的学生太不爱学习了"类似的抱怨。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学生更乐于学习呢?我在学习了许多著名教育学家的经验之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9.
做美术老师已经十八年,刚开始跟着老教师走,后来,特别是自己也成了老教师,甚至是骨干教师后,则是按照"经验"走。其间,也不乏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磨练,可是却忘记了此间最本真的问题———怎么做美术老师?直到一次偶然听到学生自然流露出的评价,深化了自己对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的个性化理解,并引发了我对"到  相似文献   

10.
那是7年前,我参加教学实习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被分在一所重点中学。带我们的师傅是一名很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姓周,人很和蔼,工作也很踏实。一次,他让我们学习批改一叠学生的作文,根据自己的观点写下评语,并要求我们把评语写在另外的纸上,他要最后审核后,才能写到学生的作文本上。  相似文献   

11.
在观摩教学或公开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互相听课。然而,在一次与一位老教师探讨这个问题时,这位老教师却深有体会地说:“教师还要学会听自己的课”。 我认为这位老教师的话是很有见地的。 首先,这是因为讲课是教师最基本最经常的活动。而一个学校的观摩教学或公开教学的活动,次数却是十分有限的,一个学期也只有那么几次。倘若教师能象观摩教学或公开教学那样,对自己上的每一节课,都进行自我分析,加以认真总结,不断摸索教学规律,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珍藏的痛感     
正"没关系,我习惯了!"通常是用于别人致歉时的回应,以表示自己的谅解,或表示自己对人、事、环境的适应。而一位名叫李毅的学生多年前对我说的一句"没关系,我习惯了!"却让我难堪和无地自容,甚至成了我心头永久的痛。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教师在参加了一次当年自己所带的学生高三毕业十周年聚会后,对我发出了感叹:不知怎么搞的,当年自己看好的几个学生,其中有班团支部书记、副班长、文艺委员等几位表现突出的学生,如今却业绩平平;而有几个当年默默无闻的学生,甚至有两个“愣头青”倒事业有成,有的成为私营运输公司老板,有的成为市医院的外科名医……其实这种“失察”、“看错人”的事很普遍。由此我想起了法国作家查尔斯·贝多的一段轶事:查尔斯·贝多儿时到爷爷农场过圣诞节,看到一棵无花果树似乎已经死了,树皮已经剥落,稍碰一下,树枝就“嗄吧”一声折断。于是贝多对爷…  相似文献   

14.
我们学校里有许多经验式的老教师,他们有的教语文几十载了,有的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领头人。但是,从平日里的侃侃而谈中,我得知他们对于语文教学似乎有一些偏激的看法。前不久,一位语文教师叫了十几名学生到办公室,原因是孩子们前一天在家没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导致教师上课时困难重重。事后,我带着问题请教这位同事,他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们没有做好读书预习工作,课就很难上。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教室的一扇窗户由于卡的太紧,一个学生过来使劲一推,窗户应声落地,摔了个粉碎。于是该班的生活委员到总务处去登记,希望能得到及时修理,因为冬天已经来临。但总务处答复:毁坏公物需要赔偿,需要先交100元钱才能维修。恰好该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外出不在,而班费的支出必须要经班主任同意。于是,全班学生只好在瑟瑟寒风中上课,有十几名学生得了感冒。案例二:开学了,要开全校教师大会。学校行政工作人员为了便于对教师出勤情况的统计与管理,在每张座位上贴上了教职工的名字。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硬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原来,这位老教师…  相似文献   

16.
曾听魏书生老师上一节公开课。一上课,全体学生埋首沉默。魏老师很淡定,让学生猜:你猜我会上哪一课?学生们抬起了头。一个女孩子还俏皮起来:"谁知道你上哪一课,我们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魏老师说:"可你们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啊,你自己选择上哪一课不就结了?"有学生表示:"课本目录十八个题目,哪里猜得着?"魏老师问:"那最多会猜几次呢?"学生们明白了:最多十八次。于是学生们开始了自主"选课",民主表决后,高高兴兴、心甘情  相似文献   

17.
正课改之前的几年,脑子里始终装着老教师"咬定教学质量不放松"的谆谆教诲,以教学成绩为生命线,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课改的春风吹来时,有时静静地坐在书桌旁,不由得反思这样一个问题:追求教学质量同然重要,老教师的教诲也应牢记,但自己还是一名教书匠,没什么教学艺术可言,也谈不上什么成就感以及个人的专业成长和进步,每天只是重复着"年年岁岁教相似,岁岁年年生小同"的教学生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理沦。我的教学理论丰富吗?我的文化底蕴丰厚吗?我陷  相似文献   

18.
记者近期走访了北京的几所小学,特别采访了一些有二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在应试教育环境中,他们个个都曾是"治"学生的"能手".可现在,转变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最近陪一位老教师到一个中学听课。主人在后面准备了座位,但他进了教室,却悄悄地挤到了学生中间。课后,讲课老师征求意见,我知道这是出于礼貌,听课人本可以不提什么意见。但这位老教师打开笔记本,认认真真地讲了全班四十六个学生,上课精神集中的有几个,做了听课笔记的有几个,有多少学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笔者发现,有些老教师甚至是特级教师在退休之前,因为学生和家长的强烈反对而黯然走下自己耕耘了几十年的三尺讲台。这不但给老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也给学校的管理和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