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语丝》周刊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1927年10月被查封,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先后由孙伏园、鲁迅、周作人、柔石和李小峰主编。1930年3月10日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语丝》周刊以发表杂感、短评、随笔为主,兼及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20,(3):55-60
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社团,对它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语丝》出版时期至20世纪末,既有语丝社同人对社团的实时评价,又有学术界对于这一社团的回顾式考察。第二个阶段为21世纪初至今,研究者们从民俗学、传播学、文体学等诸多角度切入,从语丝文体、作家评价、杂志研究等方面对语丝社加以考察。尽管语丝社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存在可供发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论《语丝》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丝派”,因《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是比较注重思想、社会批评的综合性文艺刊物。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创刊于北京。前三卷由周作人主编。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十二月移至上海复刊,自第四卷第一期起由鲁迅主编。一年后,改由柔石代编。半年后,交还出版所北新书局·由李小峰接编。逮至一九三○年三月,出完第五卷,自动停刊。《语丝》历时五年,每年一卷,每卷五十二期,共出二百六十期。  相似文献   

4.
语丝派是一个复杂的文人群体组合,以鲁迅与周作人为执牛耳,二人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自然他们的文学思想观对《语丝》的兴衰也发挥着重大影响。两人各代表两种文学思想观,在《语丝》的发展历程中,这两种文学思想观不断地联盟、分裂,在分与合中成就了《语丝》的辉煌,也酿成了《语丝》的衰落。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版)七年级选了鲁迅的散文诗《风筝》,该诗最早发表于1925年2月《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收入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语丝》周刊的发展过程中,川岛的贡献不应被忽视。他的价值不仅在《语丝》研究和鲁迅研究中,更在他的作品本身。论文通过对《语丝》的历史考察,梳理了川岛与《语丝》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川岛作品的基础上,肯定其开拓出的文章风格。它们既是面向个人的,也是面向社会的。在对社会人生艰难的思索与执著的叩问中,川岛保持了新鲜的视角,维护了单纯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鲁迅对柔石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启蒙观念、关注重心与小说模式方面。鲁迅对柔石深刻的影响使柔石成为一个地道的人道主义作家,柔石向鲁迅的学习是成功的,他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为《莽原》周刊的主编和主撰,依靠期刊的传播,实践了他“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批评观。作为主编,鲁迅具有以读者为本位的办刊意识,采取开放的办刊方针。身为投稿者的鲁迅,从理论倡导到文学实践做了积极实践。在现代传媒视域中,鲁迅的办刊实质上是为同人争取公共空间与话语权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语丝》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于北京的一种周刊。一九二七年冬移至上海,一九三○年三月十日自动停刊。《语丝》在上海出版时曾先后经鲁迅、柔石、李小峰编辑,这一点无可异议。但对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把孙伏园说成是《语丝》在北京时期的编辑,我们却不能苟同。据了解,持《语丝》是孙伏园所编的有两点理由:一、鲁迅曾经说过:“(《语丝》)的创办,倒要归功于伏园一位的”。二、川岛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0.
《南鸿》周刊是张闻天主编的第一份刊物,1925年3月30日《南鸿》周刊第1期在重庆正式出版。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之前,点燃重庆新文化运动火焰,推动重庆思想启蒙运动。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期间,高举新文化运动旗帜,把重庆“变成一个大造反的世界”。《南鸿》周刊的遭禁,张闻天被迫离开重庆重返上海,成为张闻天人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