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高宗执政初期,完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取向上的抉择。其中,"三礼馆"的诏开和《三礼义疏》的结撰,即是这一过程的典型体现。"三礼馆"的诏开,一则昭示了清高宗对其祖圣祖之文化政策,并最终完成了由理学向经学政治取向的转变;一则开启了学术方向上对经学特别是《三礼》学的有规模、成系统的整理和阐发。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三礼馆"的诏开对《四库全书》的汇辑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既是四库馆臣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亦是中国古代书籍与文化的大总结.蜀籍学人杨慎作为明代开考据之风气者,受到了四库馆臣精审之批评.指出其著述“瑕瑜互见,真伪互陈”,其学术“博洽冠一时”“只成杂学”.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杨慎考据工作的基础上,揭示其学术源流概况,表彰其考据中强调“博学”与“博征”.通过梳理《四库全书总目》对杨慎的评价,说明了清代考据学启蒙于中晚明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沈玉云 《文教资料》2014,(31):44-46
《愚庵小集》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朱鹤龄的诗文集。虽被收入《四库全书》,但因其明朝遗民身份,受清廷文化政策影响,四库馆臣进行了不少删改。本文从篇目删改的角度,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与文渊阁本和文津阁本作对校,找出其中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围棋死活题     
乾隆38年(1773年),风调雨顺,国富民丰,天下太平。乾隆皇帝下诏,收天下遗书,开“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有人推荐纪晓岚(即纪昀)为总纂官。当年纪晓岚已经50岁了。乾隆皇帝打算试一试纪晓岚,看看他的才能,然后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5.
在万斯同的史学活动中,最受人推崇的当属他参与《明史》纂修。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正式开馆纂修《明史》,万斯同应监修徐元文之请,入京馆于徐氏邸舍,不署衔,不受俸,以布衣身份参与修史,担任实际上的总裁工作。徐元文去馆后,又先后馆于京师江南会馆以及总裁王鸿绪京邸,  相似文献   

6.
《皇明四朝成仁录》是清初明遗民屈大均所撰的一部“当代史”。其书虽未竟成,却因率先保存了清初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抗清斗争的珍贵实录,保存了北方清廷占领地区抗清斗争的重要资料,较为系统地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时代形势和社会变迁,成为清前期南明史撰述综合性成果的开新尝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庄子·天下》篇中,“物”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概念,应物之方是作者概括众多学派思想时,用以构建其叙述的一个核心主题,以此为脉络,此篇呈现了庄子之学对已有学说的吸收、转化、偏移。因此,《天下》篇在叙述各家学术时,作者着重选取与庄子思想相近或对其有所启发的内容,消除差别过大、不能兼容的因素,其著述意图更偏重于探求庄子思想之渊源及其形成过程,而非写作学术史。《天下》篇对应物之方的关注,也提示以“物”为关键解析庄子思想、考察先秦学术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康熙年间,清廷重启明史馆,因史料缺乏,遂向民间广泛征书,且一改顺治年间修纂《明史》的诸般禁忌,强调所征之书虽有忌讳之语,也不治罪,这为藏书家广泛参修《明史》提供了契机。清初藏书家与《明史》修撰关联密切,从进献、借阅所藏史籍,到草拟、编纂《明史》稿,乃至审阅、考订《明史》稿本,藏书家以多种方式参与《明史》纂修,且成绩斐然。藏书家与官修《明史》的互动,反映了清初特殊历史背景下清廷编修《明史》过程中政治与学术、官方与私家史学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松弦馆琴谱》打谱研讨会在江苏常熟召开,会议就《〈松弦馆琴谱〉钩沉》校注、打谱后记、解题等方面进行讨论,指出《〈松弦馆琴谱〉钩沉》校注存在一些格式和规范的问题,但也有不少校注具有版本比较的学术意义;强调要重视各类琴谱的比较,做好打谱后记;要善于挖掘古琴曲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做好古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自《庄子·天下篇》以来,关于“六经”排序问题即成为学术史上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综合诸说对以《易》为首及以《诗》为首两种主流观点展开论述,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振勋商办铁路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向清廷提出的《商务条议》中。他强调修筑铁路乃发展经济以进行"商战"之内容和手段。他主张实行铁路商办政策,同时解除对支路垄断政策,大力招商以兴办支路。这是对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修路策略的质疑。清政府肯定了《商务条议》中有关铁路建设的主张,这直接推动了清廷铁路政策向真正商办的转变。此后,铁路商办成为风潮,在全国掀起了以商办为主体的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洋溢着多维意蕴的学术精神。学术文化化民易俗是《四书章句集注》促进社会文治与民众心智的基本之功;新的时代经学开新是《四书章句集注》适应时代需求革新经学传统的学术自觉;经学大宗创设典范是《四书章句集注》生发学术示教影响的高卓源泉。朱子开新经学的学术风范及其《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中国学问主体学习的永远楷模。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系中华文化集大成之作,功盖前古,有口皆碑。但清廷在此修纂之中,行文化专制,抽删毁灭古籍;存学术偏见,排斥文学艺术;执闭关锁国,抵制西学东渐;贵远贱近,遗漏近代著述,其病不在小,留下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的《诗广传》对《诗经》的解读,并不注重诗本身的理解,而是把它置放到文化语境中来阐释,揭示其文化内涵和文化意味。《诗广传》》不仅弘扬了可贵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而且囊括了王船山在其他学术著作中未曾阐发的学术见解,值得引起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天下》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学术思想史,而且对于研究庄子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历代都有学者关注此篇,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硕果累累。对《庄子.天下》篇的研究过程进行历时性回顾,能为新世纪庄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四库全书》的誊录与《四库》提要的撰写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忌讳的文字。如何处理这些忌讳文字,是《四库全书》编纂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四库馆臣为了规避“违碍”字句,不惜任意改动原文。明赵迪《鸣秋集》的提要,为我们了解四库馆臣的有关处理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例证。研究这些忌讳文字的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乾隆时期的文化生态,也有助于更好地使用文献。  相似文献   

17.
《复性书》开宋明理学本体论之端,宋代理学家们以此为基础,把人性论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为儒家伦理道德找到了本体论上的依归。其"性情二分"、"性善情恶"以及重视《中庸》的学术观念,对理学家们完善各自理论起到了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探索》2007,(9):F0004-F0004
《邯鄣学院学报》是邯鄣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为季刊,第一、二、四期为文科版,第三期为理科版。大16开本,每期112页。常设栏止有:学术名家、赵文化、文学、教育、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体育等。“赵文化”和“学术名家”为该刊特色栏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科学时报》、《管子学刊》等报刊常对该刊进行报道和评述,《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北京日报·理论版》等多家报刊摘转该刊论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在读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后曾感慨地说:“天下之事,有其识未必遭其时,而当其时或无其识.”这话用于张岱年先生过去一段时间及其理论遭遇,也多少有几分契合.所幸,近年来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主,举办了一系列张岱年先生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他的论,开启了张岱年先生的理论贡献为世所重之先端.  相似文献   

20.
李小山 《语文知识》2012,(2):127-129
《〈左传〉赋诗研究》一书是近年来春秋《诗》学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该书把握了学术发展趋势,对《左传》赋诗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各国的赋诗活动、《诗》学风尚、文化意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与宏通的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