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加工贸易作为浙江这一外贸大省的重要外贸方式之一,对经济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浙江省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将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加工贸易对于出口创汇、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加工贸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282个百分点,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息     
我国第一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大幅提高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张晓松、刘羊)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4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食总产量扭转了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根据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0161万hm2,比上年增加220万hm2;粮食产量46947万t,比上年增加3877万t,增产9.0…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镇化能拉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至少可拉动GDP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管理》2005,7(2):18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张晓松、刘羊)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4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甘肃省2000-2010年GDP的增长率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率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探讨了具体的居民消费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消费支出类型也不完全相同.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费量E、劳动力投入量L和资本存量K的动态关系,建立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数量模型,发现C-D生产函数理论既可分析引起一个经济体产出变化的拉动因素,又可解释单个变量与总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表明,1980—2012年间我国存在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2.19%,最低为-23.8%,平均贡献率达到10.46%。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能源发展战略应该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主,优化能源使用结构为辅,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经济发展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张超 《科研管理》2011,32(10):18-26
产品创新及其与需求的内在互动,能够促进产品创新、创造新需求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帮助企业消化过剩和渡过成本上升危机,是当前中国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投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或新产品市场需求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作用,新产品销售收入或新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能对新产品开发投入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并且拉动作用能由强到弱地持续三年时间;新产品开发投入的增长则在两年后能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GDP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能对GDP产生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并且作用能持续五年。但通过分析也能发现,GDP增长对新产品开发投入和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或需求存在一定的抑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性。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新产品开发投入变动来自新产品销售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4.6%,进一步表明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很强的互动关系;GDP的变动来自新产品销售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当前,加快企业产品创新及相关技术进步,应当是中国加快向内生性增长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政策着力点,政府应当通过科技政策和科技投入有效推进企业产品创新及服务于产品创新的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同时配合以积极的财政和收入政策来提高消费能力,从根本上促进产品创新及其与需求的内在互动。  相似文献   

8.
消费率已降到最低点据国家统计部门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额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1979~2004年的26年间,按可比价格计算,居民消费额年均递增7.0%,慢于同期GDP年均递增9.4%的2.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额占GDP的比例为消费率,由1978~1990年13年平均50.8%降为1991~2004年15年平均46.2%,下降了4.7个百分点,其中1981年为最高年达53.6%,2004年为最低年达43.1%,高低相差10.5个百分点。从世界消费率看,各国消费率大致在60%~80%之间。1999年,低收入国家平均为81%,中等收入国家为74%,均高于我国40%~50%的水平。我国消费率偏低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西北五省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城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城镇化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1.2882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是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提高0.701个百分点。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是西北地区破解生态瓶颈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广大中西部的经济增长作用不大。经研究发现,江西省在2002~2005年间FDI的增长率分别为173%、48.99%、27.17%、18.05%;而GDP增长率则分别为12.65%、15.51%、23.18%、15.89%,FDI对GDP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论证FDI对江西经济增长起着较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78—2018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方法检验创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该时段内创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0.234和0.649;创业投资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GDP对创业投资信息的标准差扰动的响应处于很低水平,但从长远角度看,创业投资对GDP存在时限更长的正向拉动效应,而且其对GDP的方差贡献率非常突出。结构效应检验发现,创业投资对第三层次的实体经济的系数最大,表明对其影响最为显著,滞后期越长,创业投资的功效越显著。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推动创业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解读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对城市有种种的责难,却始终不能阻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是因为城市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与进步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城市发展史.城市化与现代化相生相伴,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最终体现.据测算,城市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同时,第一产业比重有可能下降1.1个百分点,而且呈加速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城市化水平;而城市化的建设,又极其需要上海等现有大城市的引领,可供借鉴的在城市建设中的规划、经营、管理等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3.
选择283个市级地区(含4个直辖市)作样本,建立面板数据分位数模型,针对不同城市发展水平深入探析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任何经济发展阶段,科技支出对于经济增长都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科技支出增加1个百分点将使GDP大约提高0.4%~0.44%,说明增加科技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途径;当GDP规模较小时,科技支出对GDP贡献更大,这说明对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的地区来说,要更加重视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充分发挥科技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相比于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地区人口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科技支出的作用弹性最大,而且非常显著,表明科技支出对GDP的贡献最高。经济基础较薄弱地区要加大科技支出力度,经济中等和偏上地区要保持科技支出稳定,经济发达地区要优化科技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朱发仓  苏为华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465-1471
在传统GDP核算中,RD被作为中间消耗或者最终消费而不是作为投资,这不仅低估了GDP,更忽略了RD对GDP的直接贡献,还扭曲了RD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不相适应。本文论述了将RD核算为资本的相关概念,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RD资本化核算后,2012年浙江全社会RD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764.6亿元,使当年价GDP提高1.82%,2005年可比价提高1.61%;同时对GDP年增长速度、投资贡献率、消费贡献率、RD强度也有较大影响。最后文章就未来研究方向和完善科技统计调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无形资产对加速生产率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无形资产的测算难度较大,通常只能估计出其间接影响。结合中国实际,借鉴与改进了国际接轨的实证研究方法,首次测度了中国无形资产的总量、增速,以及在GDP中的比重。同时,通过对传统索洛模型的改进,测度了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及无形资产的影响。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无形资产总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超过20%;且无形资产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但中国无形资产投资结构仍然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投资效率有待提高。此外,无形资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相当显著,到2012年达到28.2%,且引入无形资产后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样本期内平均达到52%。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业发展推进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下,我省全口径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3760亿元,同期增长9.0%,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规上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省统计局重点调查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1856家,实现营业收入2421.9亿元,同比增长17.5%,比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增速高1.3个百分点。全年科技服务业对全省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  相似文献   

17.
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其中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出口。另外,从样本区间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度的角度来看,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起的作用与沿海省份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河南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证研究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目前的消费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消费贡献率的降低;虽然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投资一直是拉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较低的投资效率证明内蒙古自治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改变;较低的净出口弹性系数说明内蒙古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很大,因此应积极促进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99—2015年的30个省市的GDP与CO_2数据,使用面板VAR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原序列GDP和二氧化碳是存在单位根的,表明序列是不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的GDP与CO_2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二氧化碳到经济增长存在因果关系,而经济增长到二氧化碳不存在因果关系,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表明:二氧化碳在长期和短期都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GDP对CO_2的方差贡献率不是太大,预测误差的波动主要还是来自CO_2本身。  相似文献   

20.
齐园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78-83,108
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使传统的C-D生产函数在对中国工业的经济增长分析中失效,以北京工业为例,选取1996-2009年数据,基于改进的生产函数,建立了测量各要素贡献率的最优模型,并实证分析北京工业的经济增长源泉,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平均贡献率为50.51%,且以2002年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其中"九五"时期的均值为最高,2002-2004年间波动幅度高达1000%,剔除其中波动较大的年份,北京工业的技术贡献率总体保持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