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比赛中“扬己”与“抑他”战术运用的分析,提出“以全抑长,以长制胜”、“以全抑全,以长制胜”、“以长抑长,以长制胜”、“以全抑长,以全制胜”等技战术,是击剑比赛取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蛰龙 《武当》2009,(3):37-38
“丹劲道”不是一拳一脚的微末之技,以丹养生,以劲卫生,以道长生,并志在“道”的大冶洪炉中把自己锻造成一个“真人”。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2,(6)
2012,岁在九五壬辰,龙腾和谐盛世。张同禄大师特别创作龙年贺岁精品“九龙献瑞”,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妙手偶得,以“龙精神”诠释“和文化”。 “九龙献瑞”:大师妙手偶得 “九龙献瑞”高约66厘米,宽约36厘米,在青铜卣的器型基础上加以变化,外錾九龙分别为足、耳、盖和提梁。以四龙为足,寓意“四海升平”;以鱼化龙为耳,寓...  相似文献   

4.
王信堂 《收藏》2006,(8):72-74
当今,“文革”遗物收藏热潮高涨。例如在2006年3月的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几件“文革瓷”均以高出估价成交,其中一件高16.5厘米的瓷塑“智取威虎山”以1650元成交,为估价的2倍我,在3月份举办的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会上,高45.5厘米,估价8000元的“文革”瓷瓶“毛主席与我们一起”以1.2万元成交,可见“文革”藏品的“黑马”效应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5.
侯习金 《垂钓》2009,(11):10-11
“小渔村”有位村长,年纪不大,在网络论坛里却以“侯哥”自居。话说在本次游钓行前夕,这位“侯哥”耐不住“淡定”的寂寞,强烈要求编者及“天水(本刊陶世君网名)”先找个地方解解“毒”,要不非“毒发身亡”不可。  相似文献   

6.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训练特点,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制定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考核体系等对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7.
常规赛结束后,NBA官方网站的中锋“效率EFF排行榜”上,姚明以25.81分排在第一位,“第一中锋”终于名至实归!从球队“核心”到“领军人物”,从“第一中锋”到“超级球星”——这大概也是所有关注姚明的球迷,希望他在升入“六年级”后能够完成的“作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994年世界杯足球大赛比赛中所罚点球成功率极高,而延长期踢平后点球决胜负所罚点球成功率较低现象的比较、分析,说明在罚点球时不论是罚球队员、守门员,都应增强自信心,开动脑筋,以“谋”取胜,以“快”、以“准”取胜。  相似文献   

9.
张庆云 《精武》2008,(8):44-47
戳脚文趟子,是人称“花枪胡老奉”的胡奉三先生在河北饶阳段氏短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技法以“八根”、“八母”为基本内容,讲究刚矛相济,贴身近战。文趟子的“文”,是相对“武趟子”而言的,主要特点为架子较小,腿法较低,手法重化劲,踢法重刚劲,打法讲究以静制动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课分层教学中,无论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都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即忽视中等程度的学生,使他们成为“中间沉默层”,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注“中问层”学生,以做到面向全体,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9,(1):11-11
一周一赛,绵延一个月的“渔圣钓鱼欢乐节”以“阿卢杯”开场,中间贯穿了“天元杯”和“渔圣总决赛”,最后以“鳞影杯”收官。  相似文献   

12.
树立以“创新教育”为思想指导,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目标,以“体育俱乐部”为活动形式,以“多元性”为评价模式,以“自主管理”为制度保障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是改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目的指向,也是真正摆脱以往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弱势地位和现实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董效国 《体育教学》2009,(11):69-70
1.以绳代杆。跳绳,不单是用于跳,教师应注重创新,发挥跳绳的其他作用,如:“以绳代杆”。在进行跳高教学时可将长绳两端绑上一定重量的物体,横挂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横杆,这样“绳杆”既赢观又安全,易于携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减轻初学者在练习时因害怕“横杆”而引起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4.
李氏布局     
王元 《围棋天地》2007,(14):86-88
在前面聊“先点后盖”时,我曾说到“拟稍后”议论一番以先点后盖为武器的李氏布局。本期,就以这“李氏布局”作为主题吧。  相似文献   

15.
“建构学习”理论在形体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初步尝试“建构学习”教学模式在形体教学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以来,体育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动”的时间不断增加,“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动”的空间逐渐扩大,“动”的形式更趋灵活,“动”的密度逐步加大,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然而,在这些表面上热闹非凡的“动”态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动”态。对此,我们应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武术实践与理论表明,武术技术所追求的动作意象恰恰以身体“意向”为其真正所指。然综观其研究谱系,武术“意象”论域迄今尚未走出一大误区,即对“意象”与“意向”关系的模糊与不清。明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武术“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身体现象学中的身体“意向”为理论视角,以武术技术实践的训练理念与典籍术语为解读内容,对武术“意象”的“意向”之维及其意义作一阐述。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所追求的“意象”正是以身体“意向”为其内在能动性。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弥补了武术“意象”既非客观事物的表象又非主观意志表现的理论不足,更使得一种强调生命能、生命动力的“主客一体”的武术“意象”得以真正确立。武术“意象”由能动性、自反性、超越性的身体“意向”,使武术“意象”彻底走向了一种“身心一如”的功夫境界。这种“我能”的身体“意向”以其“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的真正统一,使“生生不息”且极具动态的天人之“意象”与道体之“意象”得以不断生成,有力彰显了武术“即身而道在”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薛蔚昌 《中华武术》2004,(10):26-26
在杨式太极拳中,称腰为“中盘”;胯为“下盘”;肩为“上盘”。“三盘”,以“中盘”为主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王春燕 《体育教学》2008,(10):36-37
一、指导思想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是本单元教学的主题,在课的设计中根据《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以游戏为主线的教学过程里,达到“玩中练、玩中学、玩中乐、玩中悟”,努力使学生们在“参与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尝试自主与探究”带来的欢快和愉悦。  相似文献   

20.
科学研究呼唤宁静致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修身,俭不是节省用钱;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这个“俭“字。“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可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