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的想象     
一九九一年高考关于圆的想象作文命题颇为新鲜,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老师启发学生可以把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陪衬,再用文字把这个画面描述出来。考题要求学生把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相似文献   

2.
[应考题]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15分) 要求: ①不要再把圆想象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注重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没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圆在生活中是依附于具体物体而存在的.许多物体上有圆形的面。因此,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举例时往往说什么物体是圆的,没有区分物体和物体的面,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举目皆是,为什么有些物体要做成圆形的呢学生一般是不能准确地回答的。因此,“圆的认识”的教学就可以从这里开始。教学时,教师可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的回答一定很多,如碗、杯、盘、桌、硬币、钟面、车轮等的边缘。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都要做成圆形的呢让学生想象这些物体不是圆形的会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如果这些物体不是圆形的,使用起来不方便:钟面的刻度不均匀;硬币棱角磨损衣袋;车轮滚动颠簸……根据用途把某些物体做成曲线图形——圆,就可以克服…  相似文献   

5.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就美术而论,有的人善于把握物体的形态,有的人长于丰富的想象,有的人擅长色彩搭配。这些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学生谁优谁劣,只能说他们有着不同的智力特点和智力倾向。这些不同的智力特点和智力倾向,我认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学生的个性。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  相似文献   

6.
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注重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没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圆在生活中是依附于具体物体而存在的,许多物体上有圆形的面.因此,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举例时往往说什么物体是圆的,没有区分物体和物体的面,也就是没有清晰地区分圆和圆面.而从集合的角度讲:圆是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因此,教学应该始终围绕圆的本质展开,而不是就现象论认识.  相似文献   

7.
刘伟君 《南昌教育》2004,(12):24-24
在课堂上,老师要抓住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引导学生走进课题情境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如先画一个学生经常画的随意的不规则的符号,让学生想这是什么,接着让学生讲出自己所想所知道的物体。  相似文献   

8.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使学生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因此,教师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要充分给学生提供想象的原型,拓展想象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设计如下联想题:看下面的图形,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1)生:我看到了圆的半径是4分米,想到了圆的直径是8分米。图(2)生:我看到了圆的直径是2分米,想到了圆的半径是1…  相似文献   

9.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能用直尺画一个圆吗?为什么?(在翟老  相似文献   

10.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  相似文献   

11.
一、情境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借助一些电教媒体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圆的认识"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你们见到哪些物体及其部件是圆形的?学生会说:"盘子、圆  相似文献   

12.
学科综合,展开想象。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活跃教学气氛,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音乐与美术的相融合,丰富了原来的美术课,活跃课堂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开发智力。如今提倡的课程整合所提到的艺术课程即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结合,让音乐成为理解美术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从音乐想象中画出美好的画面,想象美好的意境。通过视听的巧妙结合,既能让学生感受美好,又能让学生愉心悦情。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在美术教学中,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度着手,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积极探索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做法和规律,收到一定的成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创造的种子,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学科综合,展开想象。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活跃教学气氛,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音乐与美术的相融合,丰富了原来的美术课。活跃课堂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开发智力。如今提倡的课程整合所提到的艺术课程即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结合,让音乐成为理解美术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从音乐想象中画出美好的画面,想象美好的意境。通过视听的巧妙结合,既能让学生感受美好,又能让学生愉心悦情。  相似文献   

15.
圆是常见的图形,是学生学习平面曲线图形的起始。球是常见的立体图形。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制约,学生对于球与圆这两个概念一直难以区分,在教“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采用如下几个步骤:摸一摸。教师准备圆形物体,如茶杯盖、硬币等,请学生触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再请学生触摸乒乓球。学生甲说:“我摸圆形物体时,手掌接触到的是一个面,有平的感觉。”学生乙说:“我摸球时,找不到平的感觉。”搓一搓。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球,把球放入手中,用两个手掌上下一挤,然后搓一搓。再把圆纸片放入手中也要求像刚才那样搓一搓,学生发觉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16.
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 ,活动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活动课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 ,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更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要以兴趣为源头 ,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例如 ,在教学《发挥你的想象》活动时 ,我先在黑板正中画了一个圆 ,然后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 :什么物体是圆形的 ?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举起了小手。结果学生说出了球、茶壶、花瓶、灯笼、苹果…  相似文献   

17.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高小算术课本第四册《求积》一章里的重点。这节教材包括四项内容:(一)关于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二)圆周率的概念,圆的周长的计算法则。(三)圆的面积的计算法则。(四)扇形的认识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其中形成圆周率的概念、求圆面积的法则是教学上的难点。下面谈谈我教这节教材的打算。关于圆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认识圆,知道什么是圆周、圆心、半径、直径,会用工具画圆。教学的第一步,指出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形物体,例如,车轮、钟表面,硬币等,从这些大小不等、材料不同的圆形物体,抽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使学生初步树立圆的概念。第二步,给学生看从实际物体抽象成的图形,指导学生认识圆,以及圆心、圆周,半径和直径,使学生知道:圆是指圆周所包围的部分,是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以圆所特有的丰富想象内涵为依托,让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用生动的语言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操作中主要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看到圆,说说想到些什么,来体味想的不一样,或是不同的人物角色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二是让学生用圆来变一变,并在千变万化的图画结合中感受想象的创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的培养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的过程,它贯穿在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全过程。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是对数学的洞察思维模式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数学的洞察力,提升数学素养呢?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62):157-159
新课改提出现阶段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美术教学对培养儿童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欣赏性想象、描述性想象、直观性想象、体验性想象、延伸性想象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