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明敏 《科教文汇》2010,(17):162-162,180
女性用语作为语言的"变种",在日语中经常被使用。女性用语作为历史和社会的产物已经深深根植在日语中,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本文将从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男性用语比较的同时,研究现代日语中女性用语的特征。其次,探究女性用语是如何产生的,即女性用语的社会性,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日语主语省略主要是通过动词词尾的变化以及词汇用法,表达出内外有别、授受关系的利益双方、尊卑关系以及社会地位的高低等三方面的要素。只要掌握了主语省略的规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语言中隐含的丰富信息判断出省略的主语。本文从会话场景中人称代词的省略、具有人称指向意义词汇的主语省略、授受关系中的人称代词省略、具有"人称暗示"敬语的人称代词省略这四大方面出发,对于教学中日语主语省略问题的教授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文捷 《科教文汇》2012,(13):149-15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其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也塑造了男女用语的不同特色。日语中女性用语是日本社会人文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双重反映。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特点及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王淑芳 《内江科技》2007,28(5):46-46,23
人称代词在现代日语中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在日常生活中它的使用率却比汉语低。本文对人称代词在汉日双语中的作用、表达差异、翻译对照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姚文华  姚文俊 《内江科技》2009,30(7):15-15,78
照应是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Halliday和Hasan将照应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英语重形合,在表示照应关系时。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高于汉语;而汉语重意合,零式特指和原词复现的现象要远远多于英语。  相似文献   

6.
林坡 《内江科技》2009,30(9):61-61,110
女性语是日语语言中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的独特现象。它是日本男尊女卑思想的产物,反映出日本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在语言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旨在阐述日语中女性用语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而从中找出其特点,揭示日本女性独特的语言表达心理。  相似文献   

7.
刘喜萍 《内江科技》2007,28(7):48-48,119
在日语中道歉用语使用非常频繁,其中以|すみません|最为广泛,通过分析|すみません|的多种含义及其使用的文化背景.可以看出这些道歉语已经形式化.这种形式化的道歉语反映了日本人地位的高低.亲疏关系及日本人在使用道歉用语时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宋蕾 《金秋科苑》2010,(14):218-218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因此文章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情态,人称代词,句型三个角度出发,对奥巴马的演说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在政治演说词中暗含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探讨日语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认为该现象是日本封闭的岛国特征以及单一的国民性对其语言影响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日语初级阶段不可回避的一个要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宋蕾 《今日科苑》2010,(14):218-218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因此文章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情态,人称代词,句型三个角度出发,对奥巴马的演说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在政治演说词中暗含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曾晓青 《内江科技》2008,29(3):18-19
第二人称代词在日语中的种类多,如お前あなたき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它的使用率却比汉语低。本文简单探讨日语第二人称使用场合以及日语如何回避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探讨日语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认为该现象是日本封闭的岛国特征以及单一的国民性对其语言影响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日语初级阶段不可回避的一个要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别探讨了日语中请求句和允许句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以及由其引发的学习难点,继而尝试辨析了请求句和允许句之间的差异,以期为日语初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称代词的指代用法只被视为构成合乎句法的语句衔接手段,其使用背后的认知机制很少得到重视。因此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有关观点,揭示人称代词使用的认知动因,说明人称代词具有程序性编码功能,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的语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己”是个人称代词,它经常放在“我、你、他、我们、咱们、你们、他们”等人称代词以及指人的名词后头组成同位结构。试以“我自己写”这一短语作为突破口,从“自己”的词义分析及语义指向分析的矛盾所在;“自己”造词法及构词法分析;由“我自己写”来看语义指向分析三方面,讨论一下“自己”的特点并分析其在句法结构中造成不同理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崔亚珍 《科教文汇》2009,(25):260-261
本文从ET,ST,RT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日语中表示完成体的“-te i”与汉语“了”的对应关系。结果如下:①日语与汉语对于完成体的表现,均可表示为“ET-RT”。不同之处在于,汉语没有时的表现,日语根据ST与RT的关系,决定时的关系。即。“ST -RT”表示未来,“ST=RT”表示现在,“RT-ST”表示过去。②日语与汉语在考虑完成体时的侧重点不同,造成了语言表现上的不同。即,日语考虑的焦点放在了参照时间(RT)上,侧重考虑事态完成后的影响及效力,所以使用与汉语的“着”“在”相对应的“-te i”来表现。而汉语考虑的是事态本身已经完成,使用与日语“-ta”相对应的“了”来表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内日语专业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就职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尤其是口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毕业生的会话能力却依然停留在较低级的阶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日语专业初级会话教材的不足和替代教材的不够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主要的会话类替代教材一般存在着:目的不明确、人称代词使用不当、性别用语不够明确、缺乏亲和力和时代感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口语书面化、中国化。因此,建议出版社在编写教材时注意这些问题,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编写出与精度教材相配合的、与现代日本人的生活相一致的、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初级会话教材。  相似文献   

18.
祁洁 《科教文汇》2014,(10):134-136
近年来,随着国内日语专业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就职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尤其是口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毕业生的会话能力却依然停留在较低级的阶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日语专业初级会话教材的不足和替代教材的不够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主要的会话类替代教材一般存在着:目的不明确、人称代词使用不当、性别用语不够明确、缺乏亲和力和时代感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口语书面化、中国化。因此,建议出版社在编写教材时注意这些问题,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编写出与精度教材相配合的、与现代日本人的生活相一致的、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初级会话教材。  相似文献   

19.
王慧 《科教文汇》2008,(1):171-171
附和语在日本人的会话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与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能很好地使用附和语将妨碍交流的进行。在日语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的今天,对日语附和语的研究与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日本人使用附和语的原因、日语附和语的种类以及使用时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日语委婉语的使用揭示日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理解日语委婉语背后渗透着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以指导我们对日语委婉语的正确使用,使我们的语言交际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