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教学“轴对称图形”这堂课,应引导学生通过剪纸等活动认识对称;在日常生活所见事物中找出对称图形;利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分辨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绘出对称图形;自行设计对称图形或图案;欣赏数学的美。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可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操作,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教师把对折的纸粘在黑板上,随手用油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轴对称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3.在认识对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美、理解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称图形”。片段一师: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玩剪纸。老师示范。取一张蜡光纸对折,后用剪刀在对折后的纸上剪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学生剪纸。结合学生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师:大家仔细看看自己剪的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图形的左右或上下两边的共同特征: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一样(重叠)。师:像这样对折后两边会完全一样的图形称它为对称图形。这根折线叫对称轴,有时用虚线来表示。(在作品上标出对称轴。板书: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渗透分类等数学思想. 3.通过关注生活中的对称,体验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21~123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美,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提问并操作:同学们喜欢绘画吗?(喜欢)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绘画与美术教师的画法有什么不同?(板演:…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P100~P102。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3.会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对称轴。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5.了解民间剪纸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课本第11册第100~l02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增强操作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3.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图形的对称美,提高感悟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优美的画面:花丛中展开翅膀的蝴蝶、山水倒映、精美的剪纸、雄伟的天安门,同时伴有动听的小提琴曲《梁祝化蝶》。师:大家看到的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二、体验感悟学习新知1.剪…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对称轴,会用对折的方法构造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其对称轴。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3.使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的过程对新知识形成结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亲自实验知识真实性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想象,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称图形". 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玩剪纸. 老师示范.取一张蜡光纸对折,后用剪刀在对折后的纸上剪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相似文献   

11.
张绪昌 《山东教育》2012,(Z1):73-76
模型1:轴对称教学内容:P2-P4简要分析:"轴对称"模型是概念模型。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建立这个模型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几何的必要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并能画出一个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本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模型建立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认出对称图形。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剪纸的原理,能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4.
JJ《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观察,使学生感受图形…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对称现象。2.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增强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难点]能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并且能剪出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  相似文献   

18.
今天,数学课上,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我知道了轴对称图形中间有一条长长的对称轴。把一张纸对折后,沿着边随意前后打开,就可以得到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中间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我还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张金梅 《黑河教育》2014,(10):55-55
正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为使每一位学生都闪闪发光,在课堂内都能快乐地探讨知识,分享学习的过程,我精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用实物创设情境激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没有将圆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操作找出圆的对称轴,而是通过观察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图形实物以及它们的对称轴数量,引导学生猜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42页。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2.通过找、摸、画、剪、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创造、合作交往等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认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搭积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