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二、平画的写法隶书中将那些不带波脚的短横,称为平画。1.书写步骤如图12-1所示,平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左下方逆入(也可向左上方逆入,但向左下方逆入更便捷),入笔处在顶端稍右处。《乙瑛碑》写平画下笔大多比较轻捷。(2)向右折锋。折锋时手腕向外翻(虎口向右),笔管稍微向右倾斜。(3)向右行笔,渐行渐把笔管竖直,并将入笔处笔锋藏住。顶端可方可圆,可介于方圆之间。(4)回锋收笔。实收空收皆可,初学宜实收。2.平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八、折画的写法折画,是隶书中既重要又复杂的笔画,也极易出现笔病。因此,学习和掌握折画的写法是学习隶书的重要一环。1.书写步骤以图20-1折画为例,可将折画的写法分解为以下四个步骤:(1)向左或左下方逆锋入纸,落笔如同写平画。(2)转锋右行,至尽处,将笔锋提至平画略高处,笔画末端出现上翘的比平画略高的小尾巴。  相似文献   

3.
正四、捺画的写法捺画古代称"磔",系以形命名。捺画在隶书中同波画一样,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笔画。捺画的写法与波画的写法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是行笔方向发生了变化。1.书写步骤如图14-1所示,捺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左上方逆入,入笔要轻。(2)转锋向右下方行笔。(3)一顿之后拖、转、提,写出捺脚。顿,即顿笔,笔锋行至捺脚处重重按笔,使捺脚写得厚重。  相似文献   

4.
正六、撇画的写法撇画,是隶书的典型笔画。隶书的结体取左舒右展的横势,其左舒的任务主要由撇画来承担。撇画的写法,与钩画的写法大同小异。1.书写步骤如图18-1所示,撇画的写法可以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右上方逆入。(2)转锋向左下方行笔,行笔时将入笔处藏住。(3)轻顿之后转、送、提。  相似文献   

5.
二、平画的写法隶书中对那些不带波脚的短横,叫作平画。1.书写步骤如图10-1所示,平画写法分为四个步骤:(1)向左下方逆锋入纸。入笔处不在笔画的顶端,而是在顶端稍  相似文献   

6.
五、撇画的写法
  撇画,也是隶书的典型笔画。隶书分背取势,向左分展的任务主要由撇画来担当。
  (一)书写步骤
  如图11-1所示,撇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
  1.向上逆锋入笔。
  2.转锋向左下方行笔。  相似文献   

7.
提画,即挑画,是由左下向右上挑起的笔画。
  (一)书写步骤
  如图16-1所示,提画的写法可分解为三个步骤:
  1.向左下方逆入,入笔要轻。
  2.转锋向右上方行笔,渐行渐提。  相似文献   

8.
九、提画的写法 提画,即挑画,是由左下向右上挑起的短小的笔画. 1.书写步骤 如图19-1所示,书写提画可分解为三个步骤: (1)向左下方逆入,入笔一般较轻. (2)转锋向右上方行笔,行笔稍快. (3)回锋收笔. 2.提画的变化 (1)图19-2的"援"字的提画,入笔稍重,收笔稍轻,线条凝练圆润.其轻重、长短、走向,与右边的平画、撇画的搭配非常协调. (2)图19-3的"援(扰)"字的提手旁写得较窄,提画写得短小,是为了在整体上的左让右,突出右边.  相似文献   

9.
正5.捺法:提按顿挫潇洒俊迈(1)捺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中的"捺"特点鲜明,极具张力和气势。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厚重感。多数捺画都需要充分铺开笔锋书写,一般都比撇画粗壮有力,在一个字中显得较为突出。二是节奏感。对于比较长的捺画,起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  相似文献   

10.
正3.点法:逆入回收,饱满有力《颜勤礼碑》中点的写法比较多样,如果按收笔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收笔回锋点和收笔出锋点两类。(1)收笔时出锋一般写法是藏锋起笔,自右下向左上逆笔蓄势,再向下按笔略顿,然后向左略顿或回锋收笔。收笔回锋(有时只需有回锋意识,未必有回锋动作)的点,笔锋藏在点中,含蓄凝练。(2)收笔时回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向右上出锋。书写技法是:藏锋起笔,略顿,向右下行笔,并回带蓄势,再向  相似文献   

11.
第三章《曹全碑》的笔画写法及常见笔病《曹全碑》同其它汉代碑刻隶书一样,其字都由点画、平画、波画、捺画、竖画、钩画、撇画、折画、提画九种笔画组成。  相似文献   

12.
二、平画的写法 隶书中,将那些不出波磔的短横叫作平画。 1.书写步骤 如图11-1所示,平画的书写可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左下方逆入,入笔处不在平画的顶端,而是在顶端的稍微靠右处,如图11-2的“吏”字平画的入笔。逆入的方向也可向左上方,但向左下方逆入最为便当。  相似文献   

13.
隶书掠笔论     
掠笔是隶书中代表性笔画之一,取意于擦过、拂过,在笔势上锋利左出,在用锋上多变化,在"曲折其锋"中尽能事。其划分为:平掠、竖掠、弯掠、斜弯掠、斜直掠五种,是根据掠笔大体表现出来的形状分类,有益于学习者把握其形。另外掠笔的向左与波画的向右,在"雁不双飞,掠不同放"中产生了阴阳的对比,在维持结字平衡的同时,增强了隶书的横势。这些基本规律并没有否定隶书创作的艺术丰富性,而是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4.
第四章《史晨碑》的笔画写法与常见笔病 字是由各种笔画组成的,每一种笔画写得如何直接关乎到字的质量高低。隶书的基本笔画,有点画、平画、波画、捺画、钩画、撇画、竖画、折画、提画九种。兹将《史晨碑》各种笔画的写法介绍如下,并配以图示,力求表述得更加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15.
写字大课堂     
书写技法:先按写撇画的方法写一斜笔画,不可出锋,至转折处折笔向右行笔,折角在40度-45度之间。 书写技法:先写短撇,撇端转笔向右下行笔,逐渐加重力度,底部顿笔回收。注意作左偏旁时撇长点短以让右,作字底时撇短点长以让上。  相似文献   

16.
正(4)竖折左上逆锋起笔,右下轻顿,左下轻回,中锋下行至折处,右上轻回,中锋向右行笔至底部,略上仰,右下顿笔,左下回锋。(5)短竖折竖折的写法,竖画、横画皆短。(6)撇折逆锋起笔,右下轻顿,左下轻回,向左下方弧形运笔至折部,左向短行,右下顿,右上轻回,右向行,均匀出锋。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七讲撇法撇画,是汉字书写中有一定难度的笔画。撇画行笔方向自右上而左下,由于左上入笔的限制,容易出现偏锋。无论是露锋还是藏锋,撇画书写时入笔后须调锋行笔,这是技法上的一个关键。露锋书写时,自撇画左上角入笔右行,在撇画顶端形成一个平头,然后令笔锋向着右上方向,中锋左下行笔;藏锋书写时,令笔锋内含,向右上方向逆起,翻毫后向左下徐徐  相似文献   

18.
提也称挑,古称"策",有鞭策之意。写提画,就如鞭之策物(即"抽打"状),其用力在策本(起笔),得力在策末(收笔)。提画,用笔虽然简单,但在书写的时候,切不可一扫而过,虎头鼠尾。提画在不同的字中,长度和角度略有不同。一、提的写法书写提画,起笔顺锋向右下切入写点,点后略带侧势向右上行笔,边行边提笔,出锋收笔。起笔短促有力,力透纸背,提笔出锋,力贵迟涩。这样写出的提画,自然是笔短意长,势在飞动。如图一:  相似文献   

19.
临帖靠帖 再上台阶 戴贤德先生的隶书,书写时心态平静,用笔放松,笔画温润平和,无剑拔弩张之气.正文布局字疏行紧,整体合度. 以下三点不足,望能改进. 一、临帖不够,笔画单调.特别是隶书标致性的笔画——波画、捺画,写得不厚重、不突出、不到位. 二、字体偏高,缺少横向张力,立字不稳. 三、"裹"字的写法不妥. 大刀阔斧 稍欠韵度 黄以功先生的隶书,用笔洒脱,笔锋杀纸,笔画硬朗.字体飞展,体势放达,结构宽博大气.章法空疏,整体有气魄. 有三点意见,尚望留心.  相似文献   

20.
四、中锋和侧锋 中锋和侧锋,是用笔中最主要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片面和模糊认识最多,大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一)中锋 中锋也称正锋,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笔管直立,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副毫走笔画两侧,这样的运笔就叫中锋或中锋用笔.中锋用笔,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笔画中路注墨最多;副毫在笔画两侧运行,笔画两侧注墨就少.这样,笔笔的中路和两侧墨的厚薄不一样,就有了立体感,线条浑圆饱满.如:图4-1“聖(圣)”字的平画、图4-2“樂(乐)”字的竖画、图4-3“稽”字的竖画,系中锋用笔,笔画浑圆遒劲、入木三分,就像从纸里长出来似的,立体感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