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组14例为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者,冠心病组49例行冠脉内支架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4天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测得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正常组术前与术后LVESV、LVEDV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术后LVESV、LVEDV显著小于术前(P<0.001),LVEF显著高于术前(P<0.001)。结果表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冠心病患者PCI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其中48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手术(为经桡动脉组),30例患者接受经股动脉介入手术(为经股动脉组),比较两种术式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组患者平均穿刺时间较经股动脉组时间长(P<0.05),且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较经股动脉组高(P<0.01),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经桡动脉组的术后并发症远低于经股动脉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诊断心脏粘液瘤12例,其中左房粘液瘤10例,占83.3%;右房粘液瘤1例,占8.3%;右房粘液瘤伴右室粘液瘤1例,占8.3%,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早期诊断要点与减少心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确诊KD的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对定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点中肛周红与卡瘢红发生率分别为53.4%、40.7%;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28例,冠状动脉瘤5例;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33.3%,仅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64.2%,7d内使用IVIG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9.6%(P<0.01).结论:对非典型KD应及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足量使用IVIG可减少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7,(21):126-127
目的:探讨经右心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行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对心脏形态、起搏参数、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11例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21例,并进行研究和随访。回顾性比较两者术中心室电极植入过程所需射线辐射时间。随访术后不同时期两者起搏部位对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的影响。对患者行起搏器治疗即刻起搏参数及3个月后的电压、阈值、阻抗测定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传统右室起搏内部心尖部起搏较间隔部起搏对心脏LVEF及QRS时限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和间隔部心室电极植入过程中,介入手术所需射线辐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心室电极植入手术患者所需的平均辐射时间不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后QRS波时限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QRS波时限短,表明室间隔起搏对心功能(LVEF)改善要明显优于心尖起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普胸病人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1996.6~2005.6月我院共施行普胸手术578例,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18例,占20.4%(118/578).现对1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术后出现或加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34例占28.8%(34/118);呼吸系统并发症29例占24.6%(29/118);消化系统并发症19例占16.1%(19/118);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占8.5%(10/118);经综合治疗均治愈出院.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7.6%、42.8%.结论:对70岁以上老年普胸病人围术期处理十分关键,因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器官的衰退及疾病本身的并发症相互叠加,风险较大;但只要手术指征选择合适,手术中间处理严密,围术期处理恰当,7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普胸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邸勇  任悦义  邢介龙 《考试周刊》2015,(19):121-122
目的 评价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在小婴儿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100例择期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组、注射用血凝酶组、氨甲环酸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记录围术期情况。结果 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组输注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术后0~3 h、3~24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在小婴儿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血液保护作用优于单用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远端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 5 0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30例 (6 0 % ) ,病变出现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即 4周内 2 8例 ,占病变者约 93.3% ,其中 1周内出现 7例 ,占 2 3% ,最早出现冠状动脉病变是发现川崎病后 4d。 4周后出现 2例 ,占 6 .7%。病变累及范围 ,不仅在冠状动脉主干 ,而其分支也同样受累。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 ,而且直观。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有效的方法 ,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远端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 5 0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30例 ( 60 % ) ,病变出现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即 4周内 2 8例 ,占病变者约 93.3% ,其中 1周内出现 7例 ,占 2 3% ,最早出现冠状动脉病变是发现川崎病后 4d。 4周后出现 2例 ,占 6.7%。病变累及范围不仅在冠状动脉主干 ,而其分支也同样受累。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 ,而且直观。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有效的方法 ,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局限型主动脉夹层(lim ited d issection)是指主动脉内膜呈星状、线状撕裂,暴露血管中膜或外膜层,未形成血肿,伴有局部主动脉壁膨出的一种特殊类型夹层,经胸超声、经食道超声、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均不易发现,易被漏诊[1]。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例1:女,57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及支气管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52 0例肺癌及 1例支气管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为 0 .8% ,除一例胸水引流大于 1 0 0 0ml/d患者于术后第四天行手术结扎胸导管而治愈外 ,其余三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肺癌术后乳糜胸的原因是由于广泛清扫淋巴结 ,损伤了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及其属支 ,有些淋巴结与胸导管相连 ,清扫这些淋巴结 ,则可能导致胸导管或与胸导管相连的较大的淋巴管漏液 ,个别胸导管亦存在走行变异。术中摘除纵隔及肺门的淋巴结时应注意结扎淋巴结周围的条索样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应用高频超声对86例临床可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检查.结果: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62例,肠套叠1例,急性阑尾炎4例,超声无异常19例.62例均经抗菌药物后治愈.1例肠套叠及4例急性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诊断无异常的19例患儿中2例脑电图证实为癫痫,余17例临床考虑功能性腹痛,多由单存胃肠痉挛引起,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本研究证实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准确性高,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且安全方便,重复性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人工晶体(IOL)植入联合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只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人工晶体(IOL)植入联合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硅油取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再发,人工晶体移位,硅油残留等特殊并发症.结论:该联合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过伸复位在简单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过伸复位.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所有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均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年龄在55~85岁之间的138例初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CDE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进行对照,以CAG诊断结果为标准来评价CDE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38例临床初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经CAG检查明确了105例冠心病的诊断,其中74例经CDE检出室壁运动异常,且主要出现在室间隔和左室前壁,而左室下壁及后壁出现较少;CDE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76%、81.82%。结论CDE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当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及其分支时,但对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川崎病冠脉病变的发展过程 ,探讨动态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价值。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 4 8例川崎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 0 % ,冠状动脉扩张 35例 ,占 73% ,冠状动脉瘤 13例 ,占 2 7% ,最早 1例是发病后 4d。结论 :川崎病急性期一过性冠脉扩张较普遍 ,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可提高冠脉病变的检出率 ,了解冠脉病变的动态变化 ,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8、VOLUSON730四维超声对38679例妊娠18~37周胎儿进行常规二维和实时四维超声检查。结果:38679例胎儿中共检出胎儿畸形235例,其中胎儿神经系统畸形65例,颜面部畸形28例,颈部(颈部淋巴水囊瘤)畸形14例,心脏畸形39例,胸部畸形14例,膈疝10例;腹部畸形12例,泌尿系统畸形17例,四肢骨骼畸形36例。结论:四维超声成像较二维超声能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全面直观地显示胎儿畸形,提高了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减少误漏诊.方法:对54例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4例患者中,异位妊娠 51例,黄体破裂误诊为可疑异位妊娠3例.子宫呈漂浮型9例,未破裂型13例,混合包块型(流产破裂型)29例.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准确性高,尤其结合病史及血BHCG,能对异位妊娠作出早期诊断,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宫颈超声聚焦术后应用壳聚糖凝胶联合治疗对Ⅲ度宫颈糜烂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0例宫颈超声聚焦治疗Ⅲ度宫颈糜烂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宫颈超声聚焦术后不用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宫颈超声聚焦术后辅以壳聚糖凝胶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宫颈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宫颈超声聚焦术后辅以壳聚糖凝胶局部应用治疗Ⅲ度宫颈糜烂的疗效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对经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85例,缺血性心肌病(ICM)130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组都有左房室内径增大.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结构,室壁变薄及弥漫性运动减低,ICM组室壁运动减低多为节段性,常伴有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2)DCM组左室流出道增宽的病人较ICM组明显多.3)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病率高且程度较重,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4)DCM组收缩功能降低明显,舒张功能可正常,二尖瓣E/A>1,ICM组大多数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见上述超声心动图特征对ICM和DCM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