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洲游历冒险小说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复兴至18世纪欧洲小说的主流形态是游历冒险小说.求知进取、冒险开拓的时代精神、漫游旅行的生活风尚,为游历冒险小说提供了重要的生成发育契机;同时它的崛起与新的读者群体的出现,同现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文学渊源上它直接脱胎于散文体骑士传奇,并受到其它叙事文学类型的影响.以故事为中心建构小说,主人公游历冒险的故事模式和"一线穿珠"、横生枝蔓的游历式结构,人物的穿线功能与定型化的主人公,第一人称自述的叙事模式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幼儿园管理的视域看,"安吉游戏"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现教师的放权放手,二是解放幼儿的身心,三是培养幼儿的冒险精神,四是创造真正的活动课程。同时"安吉游戏"也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放权不等于"放羊",教师不明确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二是游戏不等于学习,教师在支持幼儿学习上缺乏时间和能力;三是冒险不等于安全,"安吉游戏"的材料存在安全隐患;四是主体不等于主导,儿童主导活动课程,偏离课程方向。  相似文献   

3.
史蒂夫·凯伦是澳大利亚国家海洋生物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位航海家和极限运动挑战者。2003年,他进行了—场前所未有的冒险:钻进一只活着的鲸鱼腹中“游历”!  相似文献   

4.
    
正"心灵和身体总要有一样在路上。"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在我身边的都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能力徒步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么,唯有心灵的旅行——阅读,才能让他们的生活更丰富,内心更充盈。然而,面对"旅行",孩子们或欣喜,或好奇,或畏惧,或胆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迈开脚步。  相似文献   

5.
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西游系列小说与西方游历小说同时崛起,反映出了启蒙精神对中西方小说创作的共同渗透。但两者表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西游小说以奇幻思维见长,在故事的演变中表现出高蹈自由的感性浪漫精神对中庸平和的民族心态的让道;而西方小说则理性色彩较浓,传达出勇于冒险、挑战自我的游历精神。  相似文献   

6.
牛校校刊     
《大学生》2013,(19):8-9
正牛津大学《Cherwell》Boys better at exams牛津大学招生处称,男生比女生更擅长考试,因为男生更愿意冒险。牛津大学很多考试的试题类型是多项选择题,男女生做此类题的方式不一样,女生选答案时前思后想,而男生则敢于跟着感觉走。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一大关键因素是"时间",也许正是男生的随性冒险让他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才在考试中比女生略胜一筹。此言一出激起了千层浪,不少人反驳这种观点明显带有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7.
时间副词"总"和"一直"的用法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实例分析等方法来阐述两词的异同.研究发现:1)语义方面."总"的语义特点是强调行为或状态的反复出现,不表示静态的无变化的行为或状态的持续;"一直"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一直"与"总"在频度义上有相通的地方,这提供了两者在句中互换的基础.2)句法方面."总"和"一直"在句法形式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总"和"一直"对VP的选择不同;B)"总"和"一直"对与之共现的时态成分的选择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是的,当我们为买到新书、新衣服、新包等而喜悦之时,我们可能不会想到有另外一群人,他们正在为自己能够亲手做纸、做衣服或做包等而欣喜。他们的喜悦看上去和我们的一样,但实际上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到底有哪些不一样呢?现在我们就走进他们的世界去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从报刊杂志上收集的实例,对日语的助数词"回"和"度"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个词虽然意义很相似.相当汉语的"次""届"等,但在用法上并非完全一样,有些情况下可以互换,有些情况下是不可以互换的.对比分析发现,下列情况下,一般不用"度":当和接头词"第"、"全"一起使用时:数词有小数点或数词为零时;在规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有规律地反复或持续的行为动作的频度;表示行为动作的连续、合计和比例时;下次的行为动作可预测时.  相似文献   

10.
<正>人生就像一场不知道终点的旅行,是否有勇气去冒险,关系到你是否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正所谓:"成功险中求。"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有点冒险精神,现在来测一测你的冒险精神值,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答案哦。ANSWER A回避风险的人(0~8分)你的生活没有风浪、很平静。你喜欢按部就班,不愿意做出选择,觉得那会令自己陷入不安的境地,同样你也不太愿意尝试新的领域,总觉得那会令自己无法把  相似文献   

11.
李平 《良师》2010,(12):55-55
每一次爱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一次冒险。 爱情和冒险一样,都意味着不可预知的结局。开始时风平浪静万里无云,结局可能是巨浪滔天船毁人亡;开始时荆棘丛生步覆维艰,后来也可能是光明大道直通天堂。谁能预知,  相似文献   

12.
我也美丽     
乔叶 《快乐阅读》2014,(6):22-22
<正>没有哪个女孩不想让自己美丽的,我也一样。其实,18岁以前的我一直是很自卑的。因为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是女娲神母漫不经心地用泥点甩出来的失宠的孩子。于是就一直很懊丧地待在灰暗的角落,怕见阳光。不过说自己不漂亮时心里是不大甘心的,总暗暗奢望有人能赞美一句"你很美丽"或"你气质很特别",好让自己也开心几天。遗憾的是听到的只有"心灵美才最重要""内秀  相似文献   

13.
<正>总有人说,人生如路,或宽广,或幽闭;或平坦,或崎岖;或荒芜,或满路风景。既然人生是一条通往未知旅途的路,那么承载我们走过这漫漫人生路的,不过是那些各种各样的"人生之车"。童年:妈妈手中的踏板车记得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我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小汽车,没有成群结队的芭比娃娃,陪伴我的,只有一辆手推踏板车,左后方的轮子还是歪歪扭扭的。虽然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丰富的玩具,但童年时  相似文献   

14.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这里讨论元人的题画问题。题诗于画是宋以来诗人的一种艺术活动,这种活动在元代形成了风气,于是成为元代一种文学史现象。诗画相资,相得益彰,是建立在"诗画一律""本无二致"理论认识基础之上的,是诗画深度结缘后融二为一的表现。诗人以题画诗表达虚拟境界的心灵寄托。题画活动,也是文人间的一种交谊方式。甚至在元代,多人同题一画,如果其画其诗具有某种特定的主题,或形成了某种指向性话语,人文们还以此影响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5.
我爸爸喜欢户外旅行,小时候。爸爸总喜欢带着我一起去游历各个名胜景点。尽管我不能像他一样陶醉于秀丽的景色之中,但是我很喜欢跟着爸爸在大自然中,嗅泥土的芬芳,听大地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中大的草坪     
一这些年来,忙里偷闲,相继借出差或旅游的机会,去一些高校闲逛。这些高校,像一座座名山,一首首老歌,总有些让你心动的地方。北大的湖光塔影被人写得太多太多,姑且不表;武大的珞珈山林壑清幽、芳草萋萋,若逢樱花烂漫,门票都要卖到10块钱,不过这可害苦了忘带证件或喜欢宁静的师生;湖南大学和湖南师大,则借助岳麓山、岳麓书院之瑰美,自成洞天。去年一个清晨游历其间,见男生女生们捧书就读于爱晚亭上、小溪流旁,自是艳羡不已;而曾离我最近的中山大学,虽然至今不知道那些湖啊、亭啊叫什么名儿,但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坪就像海浪一样,一直在眼前漾啊…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难发现总有几位"落落寡合"的学生——离群的"孤雁",这些学生在课间或上学、放学时,常独自一人,喜欢独来独往,遇到熟人不主动打招呼甚至躲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退缩、旁观、不积极、不主动、少言寡语,从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相处时,他们常使小性子,好神经过敏,执拗,容易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勇敢     
李蕾红 《幼儿教育》2008,(11):13-13
<正>儿子今年5岁,做事小心翼翼,从不肯轻易冒险,是个不那么"勇敢"的孩子。我和太太都热爱运动,因此一直鼓励他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以此强健身体,增强自信。一开始,儿子很胆怯,但当明白有人在保护他时,胆子逐  相似文献   

19.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泰比》是其最早的试笔文学创作,讲述的是主人公托莫因忍受不了"多利号"船上枯燥无味的生活而弃船闯入泰比峡谷,并与泰比人一起生活的历险故事。近年来,随着文学批评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泰比》并不是一部简单的游历故事,而是一部"融冒险、轶事、人种学和社会批评于一体的著作"。本文首先对作者殖民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然后以作品本身为依托,探究其殖民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一起来见识一下“世界最酷炫奶奶”——90岁的玛丽·楼·马哈尼:她的足迹遍布了七大洲、四大洋,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参加“老年拜佛团”的其他奶奶不同,她是一个真正的冒险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