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章对美国在20世纪初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作了系统的剖析。通过美国策划成立东三省银行,实施锦瑗铁路借款与诺克斯计划,进行币制实业借款等事件,说明美国对我东北主权的侵犯蓄谋已久。这些侵略图谋与沙俄、日本对我东北的侵略计划发生矛盾与斗争,最终导致日本将美国势力从中国东北乃至整个远东地区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2.
叮当纽约行     
春天,叮当和巧巧结伴到了美国纽约。纽约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德逊河口。叮当从旅游手册上了解到,1626年,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时,只用了价值24美元的物品,不过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美洲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曼哈顿区南端的华尔街也成了世界和美国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胜利后,控制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我党中央的既定方针。1945年8月中共中央明确做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从1945年8月中旬到10月底,党中央从晋察冀、山东等解放区抽调了近十一万人的主力部队、二万名干部开赴东北,并派出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到东北开展工作。在我党派遣部队、干部到东北的同时,建立东北解放区政权的工作就开始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美苏《雅尔塔秘密协定》满足了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要求,换得苏联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可以说,苏军进入东北与美苏黑幕交易有直接关系。战后,因美国插手中国事务,美苏冷战已露端倪,苏联从东北撤军问题一波三折,这也与美国的态度和做法有关。美国的压力又是苏联最终实现撤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政策,这是美国和俄国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矛盾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支持日本以遏制俄国,进而扩张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一直遭到俄国的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美国企图变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主要是争夺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俄国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文化被认为是荒寒文化,东北文化的特质造就了东北作家写作的风格、语言的运筹具有地方特色。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到新时期的作家,从自然天气、地域环境到生存资源、文化资源,他们的作品在荒寒和粗犷的表象标签下,创作开始转型,融入多种柔和、温暖的人性色调,拥有了融合性和普遍性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战争以俄军的失败而结束。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让给日本,将长春到旅顺口之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让给日本,并重新划分了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8.
东北红豆杉为濒危植物,其成分紫杉醇等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通过对东北红豆杉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从育苗到造林的人工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于是Michael和Jenny踏上了从纽约前往拉斯维加斯的旅程。纽约位于美国的东北部,而拉斯维加斯位于美国的西部,所以这可是一段挺长的旅程。Michael和Jenny一路上边走边玩。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新崛起的美国为了扩张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与日俄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通过剖析20世纪初美国在中国东北的经济扩张计划及列强间的矛盾,总结美国扩张计划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东北是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经济区域。东北地方史的教学和研究如果从20世纪30年代算起,到目前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经过史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基本奠定了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但随着东北区域经济的蓬勃兴起,社会变迁对东北地方史的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美国为实现其远东战略,将中国东北作为其情报战的重要场所,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建立起间谍网络。美国在东北的情报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专业情报组织派遣专业情报人员进行活动;其二是由美国外交人员进行情报的搜集与报告。这一时期美国获取情报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活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美国制定对苏政策、对华政策提供依据,服务于冷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于2004-2005学年度为其新著作走访了美国常青藤八大盟校,并进行相关的学术调查。他在每所常青藤校园内逗留了大约30天,和学生一起上课、聊天,还参加了各种活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美国东北部富有田园气息的校园里漫步吧!  相似文献   

14.
徐世昌在东北担任总督两载,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措施,从内政到外交,从政经到文教,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东北地区史上是空前的。虽然徐世昌的改革必然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这场改革对全面推动东北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是不可低估的。东北城市的早期近代化也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夕,列强在东北展开角逐,并针对时势变化,调整对东北边疆的政策,加强了对东北的渗透及侵略活动,于此情形下,清王朝对此做出了内外两个方面的被动回应:即对外联合美国抵制日俄侵略,对内实施东北新政。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美国走向了经济上的繁荣,对外贸易的要求促使美国在中国东北积极地推行它的门户开放政策。中国东北特殊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使得它成为20世纪初期美、日、俄在中国争夺的焦点地带。美国在此期间审时度势。巧妙地利用日俄之间的矛盾结合外交手段在日俄战争之前较成功地推行了它的门户开放政策。但是日俄战争之后却颇为曲折,并最终在日俄的联合下宣告失败。美国在综合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中国东北实现其经济利益的努力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7.
当卧室的灯熄灭时,很多小孩都会变得十分害怕,当整个城市的灯都熄灭时,大部分的人们就会开始担心。政府及有关部门仍在竞相解释夏末波及美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停电。从底特律到纽约一片漆黑。冰箱、交通灯、电梯和地铁都停止了工作,电脑也瘫痪了。没有电,人们工作、购物、交流都遇到困难,正常生  相似文献   

1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央制定的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发展战略。为了解东北企业培训工作现状、探讨新形势下东北振兴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推动企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本刊特派记者赴东北三省进行了调研采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记者从汽车之城长春到工业重镇沈阳,一路走来,不仅领略了白山黑水的北国风光,体会到东北人渴望振兴加快发展的热情,更感受到东北振兴人才培训需要先行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9.
《红领巾》2009,(7):62-69
抗美援朝 历史回顾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推行侵略政策,出兵入侵朝鲜,并进一步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同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相似文献   

20.
从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的“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进行了十四年的血腥的殖民地统治。与其侵略的政治目的相适应,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伪政权,在东北实施了以愚民奴化为核心的殖民主义教育。本文试图对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