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歌是心灵的反映,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意象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深刻。文章通过对正始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分析,发现诗人用飞鸟意象来表现社会黑暗、超世之心、高洁之志,以及因高洁之志而生的孤独之情,从中可以看出从建安到正始时期士人心路历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心灵的反映,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意象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深刻。文章通过对正始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分析,发现诗人用飞鸟意象来表现社会黑暗、超世之心、高洁之志,以及因高洁之志而生的孤独之情,从中可以看出从建安到正始时期士人心路历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高娟 《文教资料》2008,(5):31-32
诗歌<病玫瑰>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中的作品之一,短小精悍.作者运用简单具体的意象来表现诗人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作中就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而超越了时代.<病玫瑰>中的"病玫瑰"和"无形的虫"等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文章通过解读布莱克<病玫瑰>中运用的意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两性关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反映人的灵魂的丑陋和肮脏.  相似文献   

4.
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象,富有音乐美。诗歌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按内容性质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抒情诗以抒发感情为主,不讲求叙事的完整。抒情诗,最易于展示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诗人对外界的感受,借景(物)抒情,是抒情诗最常用的方法。叙事诗是一种叙事性诗体。它是借叙事来抒情的,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必须以一定的故事情节为基础,以反映社会生活和描写人物事件为主要内容,但要保持明显的抒情性。如《石壕吏》《木兰诗》,几乎每行诗中都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诗人阿拜在近200首诗歌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诗歌理论,表达了阿拜丰富的诗学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哈萨克民族当时的诗歌现状.阿拜提出诗歌创作和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诗歌价值论、诗歌艺术论、诗歌鉴赏论等,揭示了诗歌从创作到接受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国的诗歌从诞生的时候开始就带有很强的社会机能,中国的诗人往往会利用诗歌中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等。在中国诗人的诗歌创作过程中,诗歌并不是单纯的景色、场景等的描写,很多时候是诗人们用"比兴"等手法借以托物言志的表达。而日本的韵文学则不同,其文学作品着眼于四季,不像中国文学作品那样带有浓烈的政治意义,是以"物本位"为创作指导理念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歌中的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歌中的草 ,历史久远 ,内容丰富多样。草在诗歌中用途甚广 :( 1)以草起兴 ;( 2 )以草布景 ;( 3)借草抒情。诗人们借草来抒写离情别绪 ,反映其对故乡、朋友、情人的思念 ,在作品中最多。有些诗人借草来反映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 ,表现他们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些诗歌中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咏草的诗歌 ,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耕者     
<正>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细品诗歌三百首,学诗吟诗做诗人如何写好诗歌呢?一、捕捉典型形象。诗人将主观情感融入生活中的人、物和自然景象,这些人、物、景就具有丰富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如郑愁予《雨说》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春意,因而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春天使者的形象。二、寻找新颖意象。"两足不成鼎,缺象不成诗。"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借意象来表现自我,来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歌中的草,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多样。草在诗歌中用途甚广:(1)以草起兴;(2)以草布景;(3)借草以抒情。诗人们借草来抒写离情别绪,反映其对故乡、朋友、情人的思念,在作品中最多。有些诗人借草来反映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表现他人瓣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些诗歌中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咏草的诗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可见,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性,那么如何利用这精炼的文字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诗歌教学中的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作为爱情诗中的奇葩,英国男怨诗和中国文人闺怨诗从表面上看,分别表达了男子对女子和女子对男子的怨怒斥责,但相当一部分诗作其深层蕴意则是借男子或女子之口发泄诗人对社会弊端的愤懑,感慨自身坎坷.因而诗中"怨"均有所"托","情"皆有所"寄",不失为中西诗歌比较欣赏的一个可参角度.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诗歌的盛行时期,也是词的开始阶段.随着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胡乐的传入,适合于歌唱的词首先在民间兴起.民间词的特点是用清新朴素的语言来表达人们的真实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当时有些诗人,如王建、  相似文献   

13.
在作家笔下,松树那样坚强挺拔,也许是因为蕴含其中的正是作者顽强向上的个性,荷花如此孤傲高洁,也许是因为倾注其中的正是作者追求圣洁的情操。这种借"他山之石"、言我肺腑的方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一般采用象征等手法,将志向、情趣、愿望等融于事物之中,通过赞美事物来表达自我志趣。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要做好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一、标题的暗示诗歌的标题是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最容易忽视的,然而诗歌的标题却包含着许多信息。研究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标题中点出古人或在古迹前冠以"怀古""咏怀""咏"等字样的多为怀古诗;以某一物为题或在物象前冠以"咏"的,此类诗多为咏物诗,借物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怀;标题中含有"送"或"别"等标志,多为送别诗;有的诗歌标题中有"喜""怨""愤""忆"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峥 《语文天地》2013,(8):11-12
形象鉴赏是古典诗歌鉴赏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使师生打开鉴赏诗歌的通道,拨开诗歌鉴赏的"迷雾"。应该以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为突破点,以求获得诗歌鉴赏的"金钥匙"。一、借助意象、典故、细节,感知形象意象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象常常寄托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羁旅在外而神思故里、想念亲人的感情。借助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趣和愿望。  相似文献   

16.
<正>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并且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更是集中体现了诗歌的美学精华。因此,在进行语文诗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发掘诗歌的审美内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注重诗歌的意象美古诗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感情投射到客观的事物形象上,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事物形象——"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作者背景。诗以抒发感情为主,理解诗歌就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作者的感情是与作者当时所经历的事情和所接触的人物密切相关的。任何感情不可能无事而发,无人而生。因此,理解诗歌的感情就必须理解诗人当时的经历,亦即诗人作诗的背景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讲这首诗至少要向学生交待以下几个背景材料:一是王维的个人材料,二是元二的个人材料,三是安西都护府的有关材料。只有向学生讲清了这些材料,才能充分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体现出来的消极与失意的感情。   抓住诗…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学的画廊中,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其中有不少古典诗歌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材料,它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进而更好地体昧诗人的思想感情大有裨益。因此,在诗歌赏析中应关注民俗。  相似文献   

19.
艾青的早期诗歌中,苦难意象是诗人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心灵情感的主要符码。一系列的苦难意象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其苦难意象显示了巨大的美学魅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苦难意象映照的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们弃恶从善的发动机,是产生崇高情感的催化剂。总之,艾青早期诗歌中的苦难意象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文本已经不再是文字表层所要表达的意蕴,常常在文本中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情韵。为此,本文提出要整体把握:在架设结构中梳理作者行文思路;统整联系:在对比辨析中体悟作者表达逻辑;聚焦细节:在品析涵泳中感知作者借物喻人;融合汇总:在置换融通中感知作者表达主旨,促进学生核心能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