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阴阳思想是《周易》哲学的核心,虽然相较而言《易传》中阴阳思想更加成熟,但其根本仍然在《易经》之中。《易经》从编排形制到其中的符号推演再到作为载体的卦爻辞,无不透露着阴阳对立、矛盾转化的思想。而《易经》的根本目的便是以这种阴阳思想作为基本准则,用以认识宇宙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最终做到趋吉避凶。  相似文献   

2.
《易经》卦爻辞哲学义理中含有系统的"天命—君本—民生"政治思想,包含一系列的政治权力观、政治阶级观、政治统治观、政治发展观与道德政治观等政治观念。反思卦爻辞中的政治思想内容与构建政治思想的方法,对于认识传统政治思想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从经和传产生的年代看,《易经》产生于西周初年,《易传》形成的下限在先秦时期,二者相隔年代较为久远。但从基本精神上看,我们认为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易经》是一部占卜的书籍。从哲学史的角度看,《易经》反映了当对人们的认识发展的水平。《易经》卦爻辞的内容,涉及宗教迷信、人生态度、伦理观念以及宇宙观、认识论等。而《易传》也正是在这些方面继承和发挥了《易经》的思想。可以说,《易经》通过占筮吉凶的外在方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儒家五经之一,《易经》对于我们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等具有极大意义。虽然阅读《易经》的人很多,为《易经》译注的学者也有很多,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理解《易经》一般都满足于对卦爻辞、占筮或阴阳范畴等方面的正确把握上,而对其中的思维方式关注较少,延边大学于春海教授新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力作《<易经>与取象思维》,对东方古老的神秘思维方式——取象思维进行了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9,(1):104-107
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的概念整合理论是研究认知语言的一个重要理论,《易经》各卦爻辞本身也是"观物取象"的典范。近年来,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用概念整合来分析《易经》卦爻辞的英译,两者的结合有利于诠释《易经》的丰富内涵,在认知过程的输入输出两个空间之间加深对《易经》卦爻辞及其英译的理解,也拓展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周易》原典原貌追本溯源,重点对《经》中的阴阳和五行观念进行深入讨论;对原典的相关内容作了全面梳理。结论是:"刚柔相推之理"是易经的根本理论基础;"五行生克"观念也是原典的应有之意。但"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化实在是后世之功。以期为初学者入易学之门打一把"钥匙";为消除人们对《周易》的误会和为传统文化正本清源做些努力。  相似文献   

7.
胡煦“乾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认为《周易》为天人合一之书为理论出发点,围绕"元"这一最高最完善最原初的观念,上至日月交光自然之易,下至阴阳男女人伦道德,无一不是《周易》之"元"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易经》心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易经》心理思想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尚关注不够。通过对《易经》中“心”、“思”范畴的探讨,了解其中心理思想的概貌。并通过对《观》卦爻辞的分析,较为深入地认识《易经》在认知过程、思维层次在中国心理思想发展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先秦诸子所产生的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易》卦爻辞之作在殷末周初,阴阳矛盾变化的文化观念构成了《周易》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他的一切思想,都是围绕着阴阳矛盾对立统一的范畴来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从殷商龟卜到《周易》用蓍草占筮,不能简单理解仅是筮卜工具的变化,而是表现了所象征的内容、观念及其逻辑思考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易经》是上古占筮的工具书。凭借其特有的迷信色彩,不仅幸免了秦火的浩劫,且躲过了后世学者的篡改。经历代学者考证,经文的筮辞部分为商末周初的作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珍贵原始资料。 筮辞是指示吉凶休咎的文字。《易经》的筮辞,通过论述历史故事、当时人们的行为或事件,以及运用比兴、借喻手法等方式指示人们的吉凶祸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并记录了一些客观的社会现实。《易经》的筮辞共计450条,涉及到婚姻家庭方面的内容有近40条之多,认真分析这些筮辞,不仅能看到父权家长制在西周的确立和强化,而且母权制观念的残存也有极其鲜明的表现。只有看到这两个侧面,才能勾勒出西周婚姻家庭制度较为完整、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上古时代的一部筮书,它集中体现了先民的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具有本质性的影响。它对传统语言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通过对《周易》与训诂学的原理方式作比较研究就可以发现,训诂学无论是经文的阐释模式还是辞书的编纂思想,都深受《周易》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郭沫若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提出的“古人数字的观念以三为最多”的命题进行阐释,认为,《周易》阴阳二爻作为生殖器的取象,不仅在《周易》中能找到内证,也符合中国古人象喻思维的特性。阴阳二爻错综重叠而成八个不同的三画卦,三画卦两两相重又构成六十四卦,这正契合了老子的“三生万物”说。无论是三画卦还是六画卦,都是天地人三才的取象。这种三才观对古人“崇三”的民族审美心理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而《洛书》的九宫图,也是这种三才观的推衍。  相似文献   

13.
《周易·说卦》中的卦象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包含意象、结构、功能、性格等原型,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原型结构。将这种原型类型与西方由荣格和弗莱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原型理论加以比较,特别是将《周易·说卦》中抽象出的能够表现四季八方的八卦图与弗莱的四阶段原型图式作对比,我们能够得出二者存在的相通性,而《周易·说卦》有更为丰富的语义及功能,它对西方原型理论产生了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占筮之书的《周易》,在其卦爻辞中却孕育着中国早期文学诸文体的胚芽,于占筮之树绽放出文学之花。它不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殷末周初原始文学的风貌,保存了甲骨卜辞之后、《尚书》和《诗经》之前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段珍贵史料,而且像“太山遍雨,河润千里”那样开启了后世的文体,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寓言、散文诸文体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纪传体文学的滥觞,更是一部融合了儒、道、纵横、阴阳等各家的思想史。其中关于天道自然观、清净无为的社会政治理想和谦退收敛的人生哲学等方面的著述深得道家思想之泽被,并能自觉摒弃其中包含的消极因素,对道家思想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清代阳湖文派的代表人物、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张惠言对赋也深有造诣。在乾隆后期浓烈的汉学氛围下,他编选《七十家赋钞》彰显自己的赋学复古理念,并以赋体为《赋钞》作序,还对其中的部分作品作了评注。序中他强调以志统赋,同时也不反对物象的铺陈,认为赋应通过穷其物、尽其象以言其志,并对22位赋家的源流得失作了评析。评注和他对"志"的追求相一致,多是对比兴和讽谏意义的揭示。他的赋学思想以后进一步延伸到词中,遂成常州词派。  相似文献   

17.
水字是水族人民的古老文字,水书是水族人民的古老典籍,是水族的百科全书和易经。水族先民为了满足生存和理智的需要,把汉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加以吸收,并结合水族的传统思想,形成了水族的阴阳五行思想,同时以水书的形式将其记录和传承下来。水书是作为水族阴阳五行思想的载体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作为杂家是先秦最后一部集大成的关门著作,是自成思想理论体系的综合家、统一家。历来在其书的主导思想主于某家上是众说纷纭,而按之原书,均为以偏概全,根本不合其书屡屡申明的融汇百家欲求一统的立说宗旨和实际表现。其书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博采广收,扬长避短,为我所用,自行卓立;既有继承、选取和吸收,又有批判、改造和新创。  相似文献   

19.
卡西尔于《人论》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文化哲学体系",以研究人的问题为目的,提出了对人的问题的看法和定义: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笔者就其中一些内容引发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易经》虽是中国古代占卜的工具书,但在筮辞中记录了有关战争的内容,为后世研究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军事思想,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