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水是羲皇故里,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浩如烟海的几千年传统文化精华,使天水  相似文献   

2.
伏羲传说之史影张华如何看待我国文化中的传说故事?作为“人文初祖”的伏羲有无历史之现实?这些问题关系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源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相关的学科研究的成就以及地下考古的重大发现,对这些问题已有了研究的现实程度.神话传说是历史的影子反射的是人类童年...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文初祖伏羲的发祥地在六盘山文化圈。伏羲的生母为华胥,宁夏南部可能就是生育伏羲的地方。另外,“伏羲先天八卦”是中国的初元文化,对后世各种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每当说到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们总是念念不忘炎、黄二帝。因此,无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华人,还是侨居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裔、都自称是“炎黄子孙”。其实,还有比炎、黄更早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那就是被誉为“人文始祖”的伏羲。由于传说伏羲“蛇身”或“龙身”以龙为尊,因此所有的华人又都自诩为“龙的传人”。伏羲,原来是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对此,先秦文献就有记述。汉代一些史书把他纳入历史序列,举为“三皇”之首、“五帝”之先。唐代史字家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首席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都于淮阳,葬于淮阳,伏羲文化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源远流长。淮阳伏羲文化可谓中华文化的本源,对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从八卦图和龙图腾来探析淮阳伏羲文化的内涵,论证“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文明意义,旨在弘扬伏羲文化。积极推进淮阳伏羲文化的国际传播,并充分发掘其文化产业价值,能够为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服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伏羲乃中华民族远古始祖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伏羲本是战国时代楚国苗蛮族团的始祖神和创世神,汉代开始的文化塑造运动,使伏羲成为中华各族人文始祖。推动这种文化塑造的力量主要有三:一是汉代统一的王朝需要新的统一意识形态;二是西汉末年政治斗争的需要使伏羲获得居于百王之首的身份;三是从汉以后开始的中华各族漫长的融合过程,需要一个共同的文化源头与始祖来促进和保证这种融合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正是这三个基本的推动力塑造了伏羲作为中华各族人文始祖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论伏羲氏族文化的内涵王彦俊伏羲氏族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以伏羲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为主体的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源头。其内涵极其广阔而丰富,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部分内容。为探索、研究,试图从社会关系性...  相似文献   

8.
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而少典、有蟜氏则是炎帝、黄帝的先祖。伏羲、女娲氏与少典、有蟜氏部族间的关系及其居住地望等诸多问题,至今仍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诸多历史文献证明,以河南舞阳贾湖为代表的裴李岗文化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可能就是伏羲、女娲以及黄帝部族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9.
伏羲指上古畜牧业时融合许多部落文化的一个时代.伏羲文化指涵盖伏羲时代精神及物化的精神为主要内容、由后世不断丰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远古文化,对中国传统哲学、婚姻家庭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华夏民族的融合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本文从伏羲文化的价值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伏羲概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是人类探讨不休的课题。伏羲被奉为华夏儿女的人文始祖,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解决的从哪里来的具体概念。因此,文章从伏羲概念的意义、伏羲概念的产生与形成、伏羲概念的发展与定式以及应对新世纪重构伏羲概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为依据,得出伏羲作为新石器时期的代表,最初就活动于以大地湾为中心的古成纪一带;伏羲概念形成于孔子时代,发展于两汉,定式于唐代。  相似文献   

11.
以陈铨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在20世纪40年代倡导的民族文学运动.借镜德国狂飙运动,主动吸取德国文化思想资源中的精神元素,期望以尚力和浪漫的民族文学实现抗战建国、民族复兴,并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伟大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华胥氏与伏羲、女娲故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胥氏是华夏族的祖先,为伏羲、女娲的母族,其活动地域在今陕西蓝田境内。伏羲是“中华人文初祖”,与三皇之一的女娲,均生于成纪,即今甘肃天水秦安。伏羲、女娲被誉为中国的“亚当”与“夏娃”。  相似文献   

13.
电影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电影品牌最为集中的代表的贺岁片,是具有中国当代文化特色的"电影名片"。但目前贺岁片狂欢化娱乐的导向十分突出,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未能很好地体现现实人生和人类关怀,以及中华现代文化精神。应当呼吁并倡导在贺岁片中形成多元化的表现理念:即在贺年狂欢化娱乐之中,不要忘记中华现代文化和民族精神等元素的发掘和展示,不要忘记现实反思、民生关怀和人类意识等元素的嵌入与弘扬。贺岁片以生动的形象诠释和伸张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凝聚中华现代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也是其优长和品位标志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十七年"抗战文学中作家创作的突出特征是对于中国人在战火中精神层面成长的深入挖掘。作家们对于战火中中国人成长现象的关注是伴随着中国人受到抗战文化的启蒙与独立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在作品中作家秉承着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文学的时代性与教育意义的创作主旨,更为全面地呈现硝烟中中国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十七年"抗战文学中,中国人用昂扬的姿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对于建设美丽中国、走在复兴之路上的当代中国人而言同样是一架助力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理论、方法在数千年的流传中,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从传统武术中,可以领略到儒家的"和谐"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和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高校武术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导入,使武术成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最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从晚清中华民族为了救亡与生存的不断抗争,到如今迈向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先后掀起了数次带有民众启蒙性质的"阅读革命"。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在历次"阅读革命"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北京在中国晚清"阅读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表现,对于促进当今北京地区的阅读文化发展,提高人们阅读能力,增强居民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爱读书勤学习的良好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以来,鲁迅及其作品在维吾尔族传播了近百年,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各少数民族中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对鲁迅的接受和认同过程,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以“鲁迅精神”作为人格标识的心里轨迹,少数民族自觉完成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心理特征。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重新认识鲁迅”,对于使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自觉融入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框架,都具有积极探索和原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欧光艳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0):111-113,119
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演绎着一个民族的"活"的文化史,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珍视传统,注重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尤为重要。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是构成中华民族整体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作为教育机构的高校——贵州高等院校开发建设民族代表性舞蹈课程,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变革等方面对文化传统及传统的变革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兼及现代文化思想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认为文化传统的变革及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健康态度”,就是要站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广泛地吸收全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促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得以健康地发展,并大步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以前中华民族创造的,并能够经过现代意义上的创造性转换而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包含物形态质层面、知识技术层面、行为层面、文学艺术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等。"优秀"的标准至少包括两点:价值性标准和功能性标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