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了意象图式的形成及其隐喻投射的过程,通过着重对上一下意象图式的分析,说明了人类躯体经验在形成抽象概念中的作用,以及隐喻投射过程中的相似性和突显性。  相似文献   

2.
意象图式为人类身体经验中持续并重复发生且相对简单的结构,作为认知语言学中身体经验和概念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意象图式为概念提供连贯性和秩序性,体现了抽象思维具体到抽象投射的隐喻推理能力,通过隐喻手段在空间域之中或从空间域到抽象域进行投射,从而使词汇意义得以在空间范畴内部或空间范畴到抽象范畴进行扩展。多义化过程中,图式内部观察者角度不同或注意力不同产生意象图式的变型,而始源意象图式为变型提供内部结构和关系,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感官意象图式是由人类自身积累的感官经验和贮存在大脑中的相关生活经验抽象出来的一类独特意象图武。通感就是某一个感官域的感官意象图式,投射到其他感官经验而形成的语言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感官意象图式,可以用来解释通感现象的成因及过程,并提供研究通感认知模式的新方法、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意象图式理论在语言各个层面的作用。建立于人的切身经验之上的意象图式,在词汇义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词汇教学上,能够有效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在句法中,意象图式是语言中的各种独特构式形成的基础,是人切生体验的场景在句子结构中的投射,对意象图式的有效把握,有助于老师分析和解释所谓特殊的句式的意义;篇章上,意象图式从宏观上构成了文本的底层结构,对意象图式的有效把握,有助于我们捕捉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介词from的意象图式及其认知域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对介词from进行认知分析,探究了介词from的中心意象图式与其延伸图式之间的关系,发现介词from可以表示实体间朝向并追溯到的动态关系,也可以表示静态的空间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介词from以空间投射为基础的五种不同的认知域投射,认为意象图式是一种有效的分析空间方位词义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些基本的意象图式在构建人类的经验范畴中起重要作用,语言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样的扩展.本文通过研究容器隐喻的拓展,来说明汉语中也同样用容器隐喻来构造很多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8.
罗小芳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19-21,36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柳宗元柳州诗歌意象的认知结构,认为柳宗元柳州诗歌主要采用了路径图式和容器图式两种意象图式类型,这与柳宗元自身的贬谪经历和滞留柳州的生活有关。赴柳诗以路径图式为主,居柳诗则容器图式、路径图式交相而出;两种图式的结合方式,承载着柳宗元贬谪柳州时痛苦、绝望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章昀萱 《成才之路》2012,(33):88-89
语言学家们对人类理解隐喻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的过程有着不同的解释。此文综述了隐喻理解和意象图式的理论,并分析了在隐喻理解中意象图式的使用,指出通过意象图式可以对隐喻进行直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陈宵 《文教资料》2020,(8):7-8,22
意象图式是一种认知语言学范畴下的理论体系。陆俭明曾提出构式是从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到表达层面的分析假设,并指出构式的单义性,却未阐明原因。本文以V+Back构式和五字格构式"X也Y"为例,指出汉语和英语的构式皆具有单义性,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构式的内部投射,即定项至不定项的语义投射和定项部分的中心意象域至周边域的认知投射。另一方面汉语和英语的构式形式截然不同,语义却相对固定,背后的动因为人类认知域意象图式的共有。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认知规律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意象图式理论恰好契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它主张从形象直观的图式出发,把空间图式映射到抽象的认知域,形成隐喻投射,从而认识抽象的概念。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幼儿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克服空间认知这一幼儿英语教学难点,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英语方位词汇。  相似文献   

12.
语义分析存在如语义场理论,成分分析,语义公设等分析研究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家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OVER语义加以探讨,提出新的阐释方法.基于本领域对OVER的研究,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视角解析OVER,并尝试一种新的意象图式结合方式对OVER语义加以分析,即将OVER用法大致分化为静态场景与动态场景,并结合意象图式中的路径图式与容器图式,对OVER的语义提出见解.从而使对OVER的理解简单明了化。  相似文献   

13.
英语时态中过去时和现在时在运用中与其时态定义看似矛盾,然从隐喻认知角度分析,这是人们在空间域中形成的某些意象图示通过隐喻映射到时间域,再进一步映射到心理域的结果,这一过程正好反映了人们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4.
会话含义可以从认知的视角进行推导和理解,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语境、意象图式、心理空间域说对会话含义的理解作尝试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介词at—on—in的意象图式及空间隐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湘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78-79,82
本文运用“意象图式”这一分析介词的有效认知工具,并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方位隐喻概念,对介词at、on、in进行分析,探究其初始意义向空间隐喻意义引中背后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16.
Advances in cognitive science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indicate that a significant part of spatial cognition is facilitated by gesture (e.g. giving directions, or describing objects or landscape features). We aligned the analysis of gestures with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o probe the use of mental image schemas as a source of concept representations for students' learning of sedimentary processes.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enabled us to access student meaning-making from students' verbal reports and gestures about four core geological ideas that involve sea-level change and sediment deposition. The study included 25 students from three US universities.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 in upper-level undergraduate courses on sedime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We us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or data collection. Our gesture coding focused on three types of gestures: deictic, iconic, and metaphoric. From analysis of video recorded interviews, we interpreted image schemas in gestures and verbal report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tudents attempted to make more iconic and metaphoric gestures when dealing with abstract concepts, such as relative sea level, base level, and unconform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stures that recreated certain patterns including time, strata, and sea-level fluctuations, we reasoned that proper representational gestures may indicate completeness in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We concluded that students rely on image schemas to develop ideas about complex sedimentary systems. Our research also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gestures provide an independent and non-linguistic indicator of image schemas that shap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and also play a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complex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cepts in the geoscience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意象图式与文化图式在语篇中的作用,揭示了语篇的认知研究不仅要依据基于一般性、普遍性身体经验的意象图式,还要参照基于社会性、文化性群体经验的文化图式。文化图式致使跨文化交际双方在构建互通的语篇宏观结构时,常常凸现意象图式中的不同方面,使跨文化交际双方构建出形似一致、貌似连贯而意不一致、不具认知连贯性的语篇。  相似文献   

18.
聚焦于汉英表量结构中身体名量词与其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关系本质,拟对身体名量词进行重新分类,以考察汉英身体名量词的共性和个性,并作出认知阐释.在对大量的汉英身体名词语料进行分析后,根据身体名量词与其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关系本质,归纳出四大类身体名量词:摹状类、焦点突显类、容器图式类和丈量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其相应的映射类型:外形特征的映射、整体-部分图式的映射、容器图式的映射,距离的映射.其中前三者为汉英所共有,距离的映射为汉语所特有.英语中还存在一类特殊的外形特征映射——面积-数量的映射.具有空间义的身体名词与名词之间语义上的搭配主要是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的转换等认知方式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刘月华主编(1998)《趋向补语通释》后附的《动词和趋向补语搭配词表》的统计发现,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时,在句法分布上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现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指出“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决定了它们在句法分布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