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朝末年,匈奴头曼单于送太子冒顿"为质月氏"是处理与强敌月氏关系的一种策略,目的是示弱,待机再举,而欲假借月氏之手杀冒顿以立少子为不实之说;头曼被杀,不是源于冒顿复仇,而是冒顿随着势力的逐渐扩大,权力欲望膨胀的结果;汉代文献中有关头曼单于既无能又无情的人物形象,与匈奴民族对冒顿单于的英雄情结和史学家的有意刻画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小题。 单于有太子名冒顿①。后有所爱阏氏②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既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  相似文献   

3.
汉时敦煌、祁连间的游牧民族月氏,遭匈奴击败后西迁,先至伊犁河流域一带,再越费尔干纳,入阿姆河流域,后建立一地跨中亚,南亚次大陆的贵霜帝国,在古代世界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月氏西迁过程,史书记载较为明确,至于时间,由于史无明文,长期以来,众说纷纭,1979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北方各族简史》认为,匈奴冒顿单于在汉文帝初年(公元前176年前后)第二次打败月氏,月氏即西逃至伊犁河上游一带。月氏从伊犁河上游再次西迁阿姆河则是公元前174年至161年之间的事。这是国内多数学者的主张。孙毓棠有不同说法,以为冒顿单于在公元前205—202年间第一次攻败月氏后,月氏即开始逐渐西迁;公元前177或176年月氏遭冒顿第二次攻击,到达准喀尔盆地;到老上单于统治时(前174—161年),月氏又大败,遂迁往伊犁河流域;月氏自伊  相似文献   

4.
一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是北狄民族集团的一部分,长期生活在阴山河套地区。公元前3世纪时,它迅速发展起来,“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中原地区)为敌国”,成为北方最具实力的民族。匈奴民族的壮大,是与冒顿单于的开创之功分不开的。 冒顿是匈奴第一代单于头曼的长子,自称“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在游牧生活的环境下,练就了一身娴熟的骑射技术。但头曼单于意欲立自己所宠爱阏氏的儿子为单于,便将冒顿送往月氏充当人质,然后发兵进攻月氏,企图借月氏之手除掉冒顿,扫除单于继承问题上的障碍。不料,冒顿盗得月氏“善马”,机智地逃回匈奴。在崇尚勇力的社会里,此举受到头曼单于的赞赏,改命他为万骑长(万骑是匈奴最大的军事单位)。然而,冒顿洞悉了头曼的真实意图,为夺得单于宝座,他隐忍以求,开始为谋求自立做精心准备。首先以自己所率的骑射部队为基础,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实力集团。在训练部队的过程中,冒顿发明一种名叫“鸣镝”的指挥晌箭,下令凡鸣镝所向,必须万箭齐发,不从者斩。刚开始是在他领兵狩猎时施行,有不遵从他的规定的都被杀了头。不久,冒顿用鸣镝射其“善马”,有的骑士不敢射,又  相似文献   

5.
一自秦始皇统一中原,不久,刘帮又起而推翻秦朝,统一中国。在此同时,以阴山地区为根据地的匈奴族,在北方草原也日渐雄强,到公元209前年,匈奴冒顿立为单于后,国力愈强,已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于是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力向四周扩张,先后东破东胡,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随后又攻火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7,(6):28-34
梳理古代典籍对月氏的记载,可以看到,在先秦典籍中,对月氏情况的记载非常简略,汉文帝时期,汉廷在与匈奴的交往中得知,在匈奴的西边有一个民族叫月氏,史官将月氏的名称记作"月氏"而不是"肉氏",说明"月氏"之"月"当读"月"而不读"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只给月氏中的"氏"注音而不给"月"注音,说明在两汉至唐,月氏中"月"的读音本不成问题。经刘向、刘歆校订流传于世的《逸周书》、《山海经》中,月氏写作"月氏"、"月支",说明月氏中的"月"不是"肉"的误写。宋代以后的典籍,如《金壶字考》、《太平寰宇记》等典籍将月氏的读音注为"肉支"缺乏根据,今人"月氏"读"肉支"的理由不能成立,仅是一种猜测。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久远的历史中,自秦朝以来,在这片古称"西域"的土地上曾出现过面积大小不等的一系列国家。秦末汉初,冒顿单于率人击败并赶走月氏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在蒲类海边建立起一个以游牧为主的草原国家,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蒲类国。随着历史迁移,几番沉浮,蒲类成为丝绸之路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地,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时的蒲类国人,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他们能制弓训马,善于骑射,勇猛善战。匈奴人统治时期,由于蒲类国人不愿忍受匈奴的残酷压迫,奋起反抗却最终几至灭国。  相似文献   

8.
泰汉之际,在甘肃河西走廊居住着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它便是月氏。“当是时,东胡强而月氏盛。”①在当时我国古代北方各少数民族中,月氏和东胡是最强大的两个民族。月氏“控弦十余万,故强轻匈奴。”②以致匈奴头曼单于也不得不把太子冒顿质于月氏。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记载的匮缺与差异,故对月氏历史的研究,至今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归结起来有以下三个问题,即月氏的种属问题、月氏的居地问题以及月氏的西迁时间问题。本文拟就以上三个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祁连与昆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与昆仑林梅村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甸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这段关于月氏早期历史的记录出自博望侯张骞的报告,他于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出...  相似文献   

10.
小月氏考     
小月氏本属月氏一部。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有关月氏的情况,史学界已多有论证,但月氏西迁时留居于中国境内自号小月氏的部族,由于史料零乱,提及者甚少。笔者就现有史料,对小月氏作粗略考述。自古以来,《史记》、《汉书》等中国史籍以为河西固有居民为月氏。但据王国维、翦伯赞等前辈学者及后来诸多史家的考证,月氏并非河西固有居民。《史》、《汉》所记月氏“本居敦煌、祁连间”,则已是秦汉之际的史实了。这一时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