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常有这样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做了错事后,会咬牙切齿地说:“这一次饶过你,下一次再这样,我非揍死你不可!”而等到孩子再次犯了错误后,家长还是那一套。一而再,再而三,孩子看出了家长的弱点,不但改不了错误,反而变本加厉。我的一个外甥就是这样,他上初一的时候就迷上了游戏机,以至于不思学习,经常旷课,偷拿家里的钱,甚至哄骗父母,以学校收费为名,把要到的钱拿去玩游戏机。父母对他毫无办法。在一次交谈中,我问他:“你最初是怎样迷上游戏机的?”他向我作了“坦白交待”:“开始我并不敢去玩,恐怕被爸妈知道。后来试着玩…  相似文献   

2.
谁最听话     
《当代电大》2006,(10):58-59
儿子的同学来家里玩,一直听儿子叫个同学“卡门”。我说:“这同学的名字还是个著名的歌剧呢,他妈妈一定特喜欢欢音乐,才给他起了这样的名字。”儿子大声说:“什么呀,那是他的外号,他太胖,我们就嘲笑他,进门的时候总卡门!”  相似文献   

3.
儿子六岁了,作为师范大学的教师,我们自认为对儿子的教育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然而,在与儿子谈话时,我们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妈妈,这不公平”周末晚上,儿子请勇勇来家玩,大约9点钟的时候,勇勇的母亲来接孩子回家。可是小家伙不想回家。勇勇的母亲说:“如果你再这样,我下次就不让你来玩了。”我说:“勇勇,你再玩一会儿,然后回去,明天再来,好吗?”我儿子开始不服气了:“妈妈,为什么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没有人管,而我们就不行,总是被你们管?”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也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地答道:“妈妈很少玩到这么晚的。”其实,我也…  相似文献   

4.
10岁的儿子结交了新朋友马箫 ,两人玩得十分融洽。最近儿子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马箫真幸运 ,真自由 ,他什么时候想玩就玩 ,想看电视就看电视 ,他爸爸妈妈从不管他……”我对儿子说 :“也许马箫的爸爸妈妈允许他那样 ,但是在我们家可不行。”“你太专制了!”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窘境 :当孩子交上了一个大人不喜欢的朋友 ,一面是孩子的快乐 ,一面是出于你对他在道德、感情和生理上健康成长的关心。我该怎么办?当孩子小的时候 ,父母还可以掌控他们的世界。对于你不愿他们吃的食物、不愿去的地方、不愿听到的话 ,仅仅使他们与之隔离就可…  相似文献   

5.
黄晓燕 《家庭教育》2006,(9X):22-23
妈妈的烦恼:“4岁的儿子常和邻居孩子一起玩,但那孩子会讲脏话,也比较霸道。我怕他不好的言行举止影响儿子,希望儿子找楼里其他孩子玩,但儿子就喜欢和他在一起。怎么办?这样的玩伴会对儿子的影响有多大?” 主持:孩子应该和谁玩?在宁波新蕾幼儿园里,一场关于这个问题,激烈的辩析,正在展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感受压力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过这样一个节目,主持人请大家就“感受压力”发表自己的感想,一位中年人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因为受到“孔融让梨”的启发,吃水果的时候就拣了最大的一个梨让给大家,递给奶奶,奶奶说:“乖孙子,你吃。”给爷爷,爷爷说:“好孩子,你自己吃吧!”给妈妈、姑姑,她们非但不吃,还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孩子很是得意。到这位父亲的时候,他毫不客气咬了一大口,看着被咬掉一半的梨,孩子愣了一下,然后伤心地大哭起来。最后,这位父亲又说,“以后他再让梨的时候,是绝对不会给我的!我觉得,这就是压力,让他们…  相似文献   

7.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8.
当我下班回来的时候,孩子会特别高兴地叫着妈妈,扑到我的怀里。如果我说:“儿子别闹,我很累!”他就很懂事地说:“妈妈快坐下。”然后,用两个小拳头给我捶背,还不停地说:“妈妈太累了,太辛苦了!”这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姜博文的妈妈)晚上,陪孩子玩...  相似文献   

9.
程艳 《家教指南》2006,(6):60-60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意地问道:“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了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尝尝后,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她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10.
写张条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看,我这记性,怎么就忘了。”还有一些孩子,老师查他们作业时,他们有时也会说我忘了。”我想,如果大家都养成写张条的习惯,备忘一下不是很好吗?一日,正和儿子玩得起劲的小伙伴被他的母亲带走了。儿子一下子好像变得很孤单了,非让我带他回学校看“奥特曼”。我说:“行,明天妈妈一定带你去看。”“好。那你要说话算数,我们拉钩。”说着,儿子伸出了小拇指,我也伸出小拇指与儿子拉钩。儿子紧接着又说:“妈妈,别忙走,还要写张条。”“写张条?干啥?”我头次听儿子讲这话,感到很奇怪。“就写你明天带…  相似文献   

11.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我”在公园散步,在一片如茵的草地上,一位母亲和他的孩子在不厌其烦地玩着弹弓打玻璃瓶的游戏,可是孩子每次打出的“子弹”都与目标相差甚远:然而,母亲却在不远处根据孩子打出的方向一次次变换着玻璃瓶的位置一“我”被这种场面深深吸引,走近后才发现,原来孩子是个盲童:盲童怎么  相似文献   

12.
天分     
保险业高层把他11岁的儿子送到我这里。 “他在艺术上很有天分。”他打开儿子的画册,将里面的水果和石膏像素描指给我看。我好奇地问:“孩子学了多久绘画?”他说:“没有学过。”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个6岁的男孩子,名叫王凡,他特别喜爱踢足球。有一天,他又出去踢球玩,~会儿,邻居的孩子跑来告诉我,孩子们在操场上吵起来了。我急忙来到操场,只见儿于正在一旁哭泣。这时我冷静地问他吵架的原因,儿子说:“他们不让我玩,不让我参加踢球。”于是我又来到孩子们中间问,为什么不让他玩呢?原来这些孩子都是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嫌我儿子太小,和他们一块踢球,跑的速度比较慢,所以不愿意和我儿子玩。问清原因以后,我对孩子们说,你们都是大哥哥了,和小弟弟一块踢球,跑一跑,带一带小弟弟吧!我也来参加你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母亲打来咨询电话,讲述了她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她说她离婚后一直一个人带孩子,朋友邀请她和儿子暑假期间去外地旅行,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跟她去,非要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机。把儿子放在家的假期就要结束了,她和儿子还是没有吵出个结果来。她还说,为了能够引诱儿子一起出去旅行,她许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给儿子买一个最想要的游戏机;买一双名牌运动鞋;再买5盒他最爱吃的薯片儿……可是,儿子的话依然斩钉截铁:“你咋这么黏糊呢?我说不去就不去!”有的父母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去旅行,也不能大胆地…  相似文献   

15.
凡勇昆 《宁夏教育》2008,(10):77-77
一天,和邻居聊天。当说他儿子的时候,原本喜笑颜开的爸爸一下子就变得愁眉苦脸。问其原因,方才大悟:原来是九岁的儿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最后咬着牙恨铁不成钢地说了一句:“哎!就知道玩。?  相似文献   

16.
赵文静 《家长》2009,(5):1-1
接儿子放学回家,路上我问儿子:“今天在学校,你表现得棒不棒?”儿子说:“不太棒!”我问“‘不太棒’是什么意思?”儿子说:“就是怎么棒,还差一点点儿。”我问他还差哪些,儿子告诉我:“我今天做错了两道道,而且上课玩铅笔,被老师没收了。不过,错题已经改过来了,老师也已经把铅笔还给我了,以后我再不会在上课时玩铅笔了。”  相似文献   

17.
一日晚上,不到3岁的宝宝一人在房间里玩积木。我喊他吃饭,连喊数声,都不见他出来。于是,我来到房间,故意大声说:“这个房间没有人?关灯,去吃饭!”谁知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是人!怎么说没有人呢?”看上去一脸的严肃与认真,似乎还夹杂着几许不满。我一时语塞,继而惊喜万分!是呀,我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我又怎么能小觑这活生生的人呢?虽然他还不满3岁!于是我也学着儿子一本正经的样子由衷地说:“对不起,妈妈说错了,我的小人,我们一起关灯去吃饭好吗?”儿子抬头看看我,似乎被我的真诚所打动,居然一反常态,毅然丢下心爱…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幼儿园的孩子对我这个老师所说的话可谓“言听计从”,有时甚至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真理。可我的儿子却不是这样对待我,若我说“东”,他硬说“西”,有时真是“固执”。而儿子这样的“固执”常常给我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这些天,有一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绕.感到刺耳又痛心。“再不好好吃饭,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关起来!”这就是几天来一直困扰我的一句话。是一位母亲给孩子喂饭.淘气的小孩不肯吃饭时,母亲用来吓唬孩子的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竟然可以成为吓唬孩子不肯吃饭的工具。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会这样吓唬我:“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来!”  相似文献   

20.
一位母亲怕耽误孩子的学习,风尘仆仆走了几十里路,把儿子落在家里的书送到学校,然而这本书却是孩子在家里看的一本小说。母亲的行动震撼了孩子的心,使他强烈感受到深沉的母爱,不识字的母亲并没有如常人一样讲刻苦学习的道理,却收到了促使孩子猛醒,从此用功读书的效果。一位父亲带3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了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悄悄离开,蹲在不远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着没听见,儿子直呼爸爸的名字,爸爸还是不理他。于是他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叫喊哭骂都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想办法,终于发现了坑边的土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上来了。当他发现爸爸就在坑边一棵大树下蹲着时,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不无自豪地说:“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来!”以上是“无为”教育的典型事例。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有人认为对孩子说得越多,管理越细就越好。根据柳宗元的名文《种树郭橐传》中以种树讲哲理,种树高手“能使树活得长,长得快,不过是按照树生长的自然规律,充分适应它的天性而已”。对孩子的教育也如此。若能对孩子进行“不教而教”的教育,即“无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