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官学的教学科目,后列入儒学教育之中。儒家六艺以现实的感性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培养受教者的现实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养育方式和精神空间建构方法,其对人生的审美意味远重于对智、体的训练。六艺的审美内涵使其具有美育的品质。从美育课程体系建构角度来看,六艺在课程设置理念、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为当代美育提供了有益而又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先秦"六艺"教育中的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先秦"六艺"教育中的"礼"、"乐"、"射"、"御"均与体育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先秦时代"六艺"教育中所具备的丰富体育内容,从而折射出先秦时代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效融合以及体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这对我国当前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学校体育,不仅包括六艺中的礼、乐、射、御诸内容,同时也含有长期被研究者忽视的以课外体育活动、娱乐休闲活动为内容的"游息"活动.六艺中的体育内容是以培养学生的军事技能,形成其伦理观念为出发点,而"游息"则以满足师生的娱乐、休闲、健身需要为目的.然而,受宋明理学的负面影响,"游息"将大量流行于社会的体育运动内容视若"鄙事"而拒之门外,以至落后于当时的体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论"六艺"之一"射"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作为商周时期“六艺”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曾经为古代中国培养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延续又使射箭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体育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被更多地负载起传承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六艺"和"七艺"是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典型代表,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课程都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课程依据具体学科知识设置;但在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存在差异。"六艺"和"七艺"对新时代高校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俗称,一直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早已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势"作为一个思想史的概念,在政治、军事、书法、绘画、诗歌等诸多场域中表达一种相似的哲学思维与意义结构,它们为"势"文化的理论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论域空间.研究以"势文化"为切入点,以内家三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拳之势"进行理论探索.结果表明:架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结构之力;理势是"拳之势"生成的逻辑之力;气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生命之力;情势是"拳之势"生成的表达之力.习武演练自觉追求"势",它体现的是一种美学之道与生命规律.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和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不主张将学生仅仅培养成某种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孔子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教育使各种人才都成为有修养、有境界,能够影响整个社会,对社会产生更大作用的“君子,”也就是人文素养很高的杰出人才,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四教”(文、行、忠、信)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创造性,具有永久的价值,其中正确认识无知与有知、学与思的结合、个性化教育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得到提升,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现在社会普遍重视和推广人文教育,却不知其实早在西周时期进行的六艺教育就已经从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育精神贯穿着人文精神的培养,由此看来,中国的人文教育史源远流长,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孔子学堂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学联联合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全省部分高校开办。齐鲁师范学院孔子学堂自成立以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秉承"博学明道,崇德象贤"的校训,充分发挥高校教育教学的资源优势,传播孔子优秀教育思想,积极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学习交流、专题研讨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体育理论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现状有着紧密的联系.着重从孔子的"六艺教育"、庄子的养生思想、和传统健康观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国传统体育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郭店简《六德》篇,表达了早期儒家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政治理念,在早期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六德"的组合,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原始五行思维的影响。"六德"的呈现,便是顺应"天道"的表现,并以此达到现实秩序的和谐。《六德》篇虽主要论述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但并非就政治言秩序,而有其形上学根据,即"治人伦以顺天德"。治理人伦世界的具体原则就是处理好"六位"的关系。"六位"又可分为"内、外三位"和"上、下三位"。"内、外三位"的划分,反映出儒家社会伦理基于家庭伦理的思想;"上、下三位"的划分,体现出原始儒家政治思想中的良性互动,且对后世的"三纲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身法的角度探讨太极十三势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十三势之“势”进行探讨.研究认为:1)“势”是一种原始的、潜在的、并贯穿于太极拳运动始终的能量.无论太极运动形态怎么变化,必须保持“势”的不丢.2)“势”蕴含于太极拳身法之中,保持正确的太极拳身法是维系“势”这种能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法对孔子养生思想进行新的挖掘,阐明孔子从生命关怀意义上重视养生,以生为乐,将道德修养和提高生命的质量作为养生的根本,并认为"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论子夏     
子夏是孔子的高足,孔子在世时,他参与了儒家学说的创立,是传统中国经学和史学的奠基者。孔子去世后,他长期在魏国西河讲学,开创了三晋儒学。子夏穷其一生弘扬儒家学术,为孔门"六经"的传承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对整个中国学术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先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人性思想进行分析后发现孔孟的理想主义色彩较浓,也较接近"自我实现".他们虽然并不否认"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他们更多地关注在实现欲望过程中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道德理想的实现和道德境界的提升.而在与马斯洛理论结合的过程中,孔子、孟子关于人性、关于人的道德理想的理论,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文价值的复兴,养生问题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此,以孔子、荀子、老子及庄子的养生思想为代表,剖析了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文化产生的理论基础及思想内涵,并对儒、道养生思想的各自特点进行内在区分,以期对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思想,先秦社会生活及养生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南齐谢赫在《画品》中首次提出了六法论,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美学理论之一。六法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理论体系,六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也较为复杂。在具体应用中,六法包含两重意义,即绘画技能和品评要素。作为绘画技能来讲,六法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绘画创作的必要技能之一;但作为品评来讲,六法之间的关系随时代而变化,基本上呈现出渐重气韵生动而轻骨法用笔和应物象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从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出发,孔子对于体育锻炼及养生保健有过许多论述。他主张习武之人应以义为先,养生保健应以仁为本。他还是体育锻炼的身体力行者。他的体育观和体育实践。对于后世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