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时候,我们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本单元学习之前,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了这个单元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以及活动准备。学生围绕"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2.
<正>“学写传记”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本阅读,文体以回忆性散文和传记为主,主题与生活的回忆和对他人有益的人相关,内容述说生命历程中难以忘怀的经历,或表现崇敬人物的性格与精神。第二部分是写作训练,需要学生学习并运用传记写作技巧。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学生学习写传记的绝佳例子,在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传记的意义和掌握传记的基本写法,由此完成写传记。第三部分是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相似文献   

3.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4.
金蓉 《贵州教育》2021,(20):46-48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3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要引导学生积累.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及教学设想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单元主题“多彩的生活”贯穿教材始终。四篇课文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孩子们快乐的校内外生活,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在四篇课文中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种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编者对儿童生活、心理的了解和年龄特征的把握。因此,在进行课文学习的同时,随机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与课文内容、“综合性学习”及“展示台”的内容密切联系,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思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历史人物故事单元,共选编了三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参照课标要求与教学提示,依托历史故事主题单元,可以设计“照照历史的镜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专题还安排了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教材对于本次"综合性学习"是这样安排的:先在"单元导语"中明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意义,接着在第一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作具体的布置——"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最后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专题,还安排了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同地。教材对于本次“综合性学习”是这样安排的:先在“单元导语”中明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意义,接着在第一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作具体的布置:“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最后,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9.
正《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文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其所在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文要素为"收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语文要素在本单元四篇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中层层剥笋般落实。怎么软着陆本课的语文要素,引导孩子进行深度学习呢?  相似文献   

10.
<正>统编小语教材六上第八单元围绕"民族魂——鲁迅"的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文,后两篇是自读文。本单元是教材中以认识人物为主题的教学单元,选编的课文既有鲁迅本人的文章,也有他人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集中学习这些作品,读者能更清晰、全面地了解鲁迅。这是以人物为主题编排单元的优势所在。现在的学生对鲁迅生活的时代十分陌生,因而许多作品都需要借助资料来理解它。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的学习重点是小说。本单元安排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杨修之死》《小小说三篇》等四篇课文。这几篇小说 ,从篇幅上说 ,有长篇小说 (节选 )、短篇小说、小小说 ;从类型上说 ,有我国古代的、现代的以及外国的。学习本单元课文 ,首先应该了解有关小说的知识 ,初步掌握小说的特点。小说 ,作为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主题思想。学习小说就要从以上几点去把握和领会。本单元课文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2.
管萱 《现代语文》2011,(3):109-110
一、教材简析《山地回忆》是五年制高职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文章皆为叙事类记叙文。单元学习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叙述的要素、线索、顺序和详略的能力,掌握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山地回忆》是作者孙犁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时写的一篇回忆当年在阜平度过的战斗岁月的小说,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初中语文第二册修订教材承续了第一册教材的特点 ,继续贯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育理念。在课文的编排上仍旧按照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 ,着重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第二册的阅读部分共 3 0篇课文 ,其中教读课文 16篇 ,自读课文 14篇 ,被分为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 5篇课文。各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 :第一单元 社会生活 (一 )。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 ,理清文章的脉络 ,提炼文章的主旨。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第二单元 社会生活 (二 )。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作者感情的基础上 ,理清课文的…  相似文献   

14.
一、课前备课时进行的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大熊猫》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一方面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另一方面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它是一篇说明文,主  相似文献   

15.
刘祥平 《学周刊C版》2011,(12):142-14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坚强意志、高尚品质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学习本单元课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军神》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教学导引1.初二册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 ,除过《挖荠菜》之外 ,其他四篇都是旧的初中语文教材所没有编选过的(《紫藤萝瀑布》和《丑石》曾见诸高中教材 )。整体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但同时也让人感到理念味太浓 ,哲理性太强。对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 ,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恐怕不小。2 .教材编者在课本的《说明》中指出本单元课文是反映“社会生活”的 (其实 ,所有的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不过 ,它有一个特点 ,就是本单元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大多或主要不是“具象”的 ,而更偏重于“抽象” ,其主旨在于揭示某种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7.
张丽娟 《河北教育》2013,(Z2):21-22
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如何处理才能将教材内容与培养学生能力有机融合,而又不陷入精讲课文的范式呢?【教材简析】《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第二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叶文玲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的影响。作者的读物从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再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不断增加。在阅读中,由囫  相似文献   

18.
潘东辉 《小学语文》2007,(12):26-27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是本册教材第八组中的最后一篇,是本册教材除选读课文外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学习的目的是“欣赏散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文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将依此理念对《梅花魂》一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陈慧瑛.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物喻人,意蕴悠长,叙事抒情,色彩鲜明.本单元共安排四篇课文,文化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训练重点是学习写景、叙事抒情.本文属精读课文,是整个单元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