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建设不能离开优秀的大学文化,优秀的大学文化必能塑造"双一流"的文明成果。"双一流"建设需要塑造大学文化空间就在于普适性文化构成"双一流"的内在基因,差异性文化构成"双一流"的特色因子;自由文化乃孵化"双一流"的养分,理性文化是指引"双一流"前行的明灯,卓越文化决定"双一流"品质的高低;民族文化是孕育"双一流"的母体血脉,区域文化构成"双一流"的支撑点,自我文化组成"双一流"的特色气质。大学只有以其文化为使命,大学才能世代传承、久传不衰,并能照亮世俗、启航文明;大学只要塑造出一流的文化空间,其"双一流"建设进程就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测向"是科技实践活动,作为班集体实践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锻炼实践探索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同时,结合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塑造学生自信坚韧的品质,形成班级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现战略性转变的今天,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要注重其文化素养的提高。文化素养不仅指文化程度,广义上讲包括哲学、史学、语言、艺术、心理素质、伦理道德以及思想品质等等,这是面向21世纪的军队建设的需要。 一、现代军人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人才的培养,要有超前的观念。未来的战争对军人素质的要求是严格的、全面的。尤其是对军官来讲,他必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五个素质,实际上是德、智、体三个方面在  相似文献   

4.
现代美术教育提倡美术教育的性质不再是某种技能的教育,而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而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民族文化中汲取教学资源,利于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利于教师深刻理解教材,利于提升教师教学品质及校本研修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塑造健康人格,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语文教材中经典文言作品,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不管是"内圣"的追求,"逍遥"的解脱,还是"涅槃"的境界,都为培养中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媒介。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完善内在的道德情操,不仅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是指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通过情感作用于人的精神,最终内化为主体精神的内在品质,也可以说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教养的总和。其中,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人的内在的品格和修养。人才首先有一个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问题,也就是一个教养的问题。人文教养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社会的治、乱、兴、衰,而且,文化通过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对这个民族的发展产生久远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来源于现实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功能,因为应试教…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可以标志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具有特殊的功能。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三个方面。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尝试利用古镇资源,加强对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文化认同的提升和公民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军人心态是军人情感、情绪、意志、思想的整合体,它既具有个体化特征,又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军旅诗歌是军人心态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从军旅诗歌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透过诗歌表面所展现的不停变幻的个体瞬间情感,发现其中潜在的、结构性的、重复变化的矛盾心态,从而探索军人独特的"集体心态"及这种"集体心态"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及战争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幸福能力"是个体追寻人生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能力。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中学生"幸福能力"的有力抓手。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中学生"幸福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实现幸福价值引领、推进幸福环境塑造、打造幸福实践载体"三个角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幸福价值认同、幸福心理体验和幸福成果创享等"幸福能力",进而为中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民族文化传承需要教师的文化自觉,这是由教师的文化使命所决定的。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视野下,教师的文化自觉要求教师要正确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正确地认识多元文化,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教师塑造自己的文化自觉的能力,需要教师要有明确的文化角色定位,需要教师必须克服自己的二元对立的文化思维模式,需要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内因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从"工具性""人文性"两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目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化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就充分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实用功能、塑造功能、发展功能以及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12.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它包括三个情感层次,一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二是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三是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而历史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内容,毫无疑问必须担负起塑造民族精神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军事美育的价值取向由军事美育的性质所决定和规定。军事美育的性质包含三个逐级提高的层次和境界:形象、人格和生命。因此,当前,军队院校开展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三种价值取向:军事美育是一种军人形象教育、人格教育和生命教育;要准确把握军事美育塑造军人良好形象,培育军人理想人格,提高军人生命质量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双语教学与个人的能力和期望、国家政策、地区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从生态系统观来看,双语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个体能力、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改善教育培训体系,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社会环境、文化认同和教育系统等。因此,改善双语教学需要从社会和文化环境、学校政策、教师工作风格和学生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学校是继承民族文化的摇蓝,发展传统文化的基地。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传播和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提升民族文化品质,加速发展民族经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礼仪教育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也标志着一支军队的文明程度.文章分析了新时期为加强军人道德修养,丰富军人之美的内涵,提高军人社交能力,发挥军人示范作用,军事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的任务即在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注重挖掘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立足本土文化 塑造民族地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本土文化是民族地区形象的核心内涵,也是民族地区形象塑造的立足点。民族地区的形象是民族地区本土文化的载体,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动力。立足本土文化塑造民族地区形象,不仅是保持文化生态平衡的需要。也符合“全球地方化”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指出的“软权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国际“软权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也具有了一些自己的优势。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软权力”:第一,加强民族凝聚力;第二。加快和完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第三,加强我国的外交;第四。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教师自我教育目标可分为智慧目标(包括发展课程智慧、增强教学智慧、增进管理智慧、提高研究智慧和提升人格智慧)、能力目标(包括会学习、会调控、会反思和会创新)、品质目标(包括自信、自强、自尊和自律)三个方面。智慧目标是教师自我教育目标的根本;能力目标是教师通过自我教育实现智慧目标和品质目标的手段;品质目标是实现智慧目标和能力目标所需要的主体条件。教师自我教育目标的确立应当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及教师自主发展三方面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