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德育既要发展幼儿道德认知,又要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感,还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文章对幼儿德育的特征、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幼儿德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情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移情是强化幼儿道德认知的重要手段,是攻击性行为的抑制手段。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情境渗透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强化幼儿道德认知,加强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幼儿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地位非常突出。对幼儿来说,德育更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等都处在奠基时期,从小接受良好的德育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基。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锻炼幼儿的道德意志.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育哲学认为,幼儿德育的逻辑起点与归宿都是幼儿的生活实践活动。而道德是生活的,生活是游戏的原型,游戏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游戏是自带德育资源的天然德育途径,游戏的过程便是幼儿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此意义上,教育者应尊重幼儿好游戏的天性,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练习道德行为。道德认知的习得需要游戏规则的约束及游戏过程中与教育者的对话和交流;道德情感的发展要通过游戏来丰富、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道德情感,并通过游戏表达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锻炼要通过教师的介入与过程性评价来为幼儿树立信心与决心;道德行为则需要在游戏中借助教育者的指导,反复练习。同时,需要通过游戏伦理共同体的建设来促进幼儿道德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地位非常突出.对幼儿来说.德育更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等都处在奠基时期,从小接受良好的德育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基.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锻炼幼儿的道德意志,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幼儿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和终身德育的基础。广义而言,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等等。檀传宝、黄人颂等认为,幼儿德育主要指培养幼儿道德性的教育。所谓道德性,又称为德性或品德,是指“道德主体的品质”。其核心价值观为正直、诚实、勤劳、团结、勇敢、坚忍、仁爱、自律、快乐等。就目前幼儿德育而言,从总体来看,还是以单向的传授和灌输为主,教师对德育过程的生活性、活动性、情感性等特点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7.
曹树 《早期教育》2005,(12):10-10
幼儿园德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这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德育规律.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适时渗透道德认知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智障儿童的道德发展对其个性形成、社会化的良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作为儿童道德的策源地,深刻影响其道德认知及行为的习得,故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每个智障家庭不可忽视的责任。文章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培智学校的33篇家长德育日记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其家庭德育体现出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内容,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方法,以及以“个别化为取向”的德育支持等特征,据此提出智障儿童家庭德育应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升对完整应然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智障儿童的道德发展对其个性形成、社会化的良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作为儿童道德的策源地,深刻影响其道德认知及行为的习得,故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每个智障家庭不可忽视的责任。文章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培智学校的33篇家长德育日记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其家庭德育体现出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内容,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方法,以及以“个别化为取向”的德育支持等特征,据此提出智障儿童家庭德育应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升对完整应然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智障儿童的道德发展对其个性形成、社会化的良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作为儿童道德的策源地,深刻影响其道德认知及行为的习得,故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每个智障家庭不可忽视的责任。文章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培智学校的33篇家长德育日记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其家庭德育体现出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内容,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方法,以及以“个别化为取向”的德育支持等特征,据此提出智障儿童家庭德育应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升对完整应然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期是幼儿道德认识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德育由于忽略了道德认识的“有效性”问题,使得幼儿的道德认识在向道德行为转化过程中受到若干外在条件的限制,缺乏流畅性、稳定性。我们应该遵循全面性、适应性、超前性、主体性、实践性的教育原则,充分运用德育活动、游戏、生活等多种教育途径,更好的促进幼儿有效道德认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赵德俊 《成才之路》2023,(11):133-136
“道德认知”是构建德育课堂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其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要以导向性为基础,并重视培养过程。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存在教育方法有误、教学观念有待优化、德育与课程分离等情况,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道德认知模式的内在原则为指导思想,优化教学团队的教育方法,以内容深度融合实现课程德育的一体化,以此构建高效德育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渗透,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彰显其育人价值。要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化学生道德认知、升华学生道德情感、转变学生道德行为。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德育,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践履能力。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能真正地让学生的德育活动“动”起来、“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情况分析 “六一”是幼儿自己的节日,是他们最喜爱的日子。我园一直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并注意把德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如把“宝宝爱祖国”教育系列活动贯穿于每个教育环节的始终。如何让幼儿既能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又能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呢?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园师生共度“六一”的综合活动。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的形式很多,民间故事、童谣、游戏等等,在活动中选择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内容,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如:“渔夫的故事”“孔融让梨”等,对幼儿进行德智教育,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讲文明、讲礼貌的社会公德,并充分利用儿歌童谣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重点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如:童谣“北大荒”,让幼儿真正在活动中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将民间游戏作了适当的改编运用到一日生活中,幼儿自由结伴,自己组织,培养了幼儿组织和合作能力.坚持以鼓励为主,调动幼儿对民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三、幼儿德育的场合性特征道德的场合性,决定了幼儿德育的场合性特征。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德育中,由于采取简单化的方法,不同程度违背了场合道德原则。有这样一件事:在一次课后的自由活动中,老师发现一个小女孩突然走到一个小男孩面前,朝他的新鞋上踩了一脚。老师感到很奇怪,就问这个小女孩为什么,小女孩撅着小嘴说:“上个星期我穿新鞋时,他也踩过我一脚。”经了解,当时这个小男孩在排队时不当心踩过她一脚。事情很简单,却涉及到场合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德育一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另一方面却又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多元文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幼儿园德育首先要引导幼儿树立“文化自尊”与“文化尊重”的道德理念;其次要培养幼儿形成基本的道德约束、判断能力;再次,德育内容应该有机结合古今、中西道德文化精华;此外,德育方式还要追求灵活、民主与开放。  相似文献   

18.
幼儿德育,通俗的理解就是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幼儿德育行为的发生有其不以成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国外皮亚杰的认知学说、布鲁纳的发现原理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幼儿德育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学前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开始建立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乃至身边一切事情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地域文化的区域性和亲缘性使生活在本区域中的幼儿更容易对当地文化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幼儿德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德育的主要途径:利用地域文化课程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和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利用地域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和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利用地域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以促进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具有较大可塑性,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感认知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情感认知决定孩子将来能否真正成为具有优秀品格的人,并且是幼儿日后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幼儿道德情感认知的发展首先从道德认识开始,而后升华为道德情感,影响或指导幼儿日后的种种行为,进而指导我们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认知。通过对于幼儿道德情感认知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我们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