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娃 《乒乓世界》2008,(5):146-147
郭跃华的认真,在乒乓球圈里是出了名的,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他成为乒坛巨星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八获世界冠军的纪录在退役十几年后才被刘国梁和孔令辉超越;郭跃华的幽默,是最近几年被发现的,他和陈新华的趣昧乒乓球表演赛,令老球迷们忍俊不禁捧腹大笑,让孩子们从此爱上了乒乓。  相似文献   

2.
宋斐  赵晖 《乒乓世界》2005,(10):44-46
健胜苑,世界各级乒乓球联赛花园中一支瑰丽的奇葩。汤川笃直先生,日本健胜苑董事长,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乒乓球迷,公司业务再忙,也没有放弃过对乒乓球的热情。几十年里,虽然老先生的球技没有太明显的增长,但是他依靠热情和诚信与很多日本乒乓球选手结下了友情。  相似文献   

3.
辛京华 《乒乓世界》2003,(2):i014-i014
“没有刻苦的训练,就没有高人一等的球技,更没有精彩绝纶的比赛”。从伊藤繁雄的话中就可以感觉到他对乒乓球是多么疯狂的热爱,他在训练中是多么的专心。伊藤的乒乓生涯决不是平淡的。乒乓球赋予了他人生的意义,坚定了他坚强的生活信念,也加深了他现母亲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瓦尔德内尔的自传到上期为止已经连载完毕。而老瓦的乒乓球生涯还在继续,他在乒乓球的世界里是一个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9,(4):10-10
如果说有哪个中国的体育项目在举国体制之下受益最大的话,那一定是乒乓球了。但是乒乓球并没有因此而成为人们想象中清规戒律密布的王国,身处其中的人感受起来,乒乓球的圈子更像是一个家庭。在乒乓球成为国球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这个家庭的家长都是徐寅生。他行使一个家长的职责,但更多的时候却像一个长兄,中国的乒乓球圈子也因此保持着家庭的和谐气氛,而不是向家长制那边滑动。  相似文献   

6.
三鼎公司推出2000年-2001年保定长城汽车中国国际乒乓球擂台赛,称得上是许绍发开发乒乓球市场的又一经典之作。1996年3月,他与中国乒协、中央电视台联手操办了中国乒乓球擂台赛,对乒乓球项目走向市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这项赛事已经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之后,他又开始琢磨怎样把这项比赛变成国际化。“中瑞对抗赛”的成功,让他看到了中国国际擂台赛的美好前景。因为世界乒坛的顶级选手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不仅举双手赞成,后来还主动跟三鼎公司联系过别忘了举办国际擂台赛的建议。在众多高手中让塞弗在国际擂台赛中首…  相似文献   

7.
年度事件     
《乒乓世界》2009,(1):24-41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创多项纪录 北京奥运会闭幕后,下届夏季奥运会举力蜮市伦敦的市长约翰森在一次聚会上发表了一番颇为高调的即兴演说,对将伦敦冠以“世界体育之都”做出了解释。他提到了起源于英国的乒乓球运动。约翰森说:“尊敬的北京奥运会东道主中国代表队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显而易见,但这项伟大的运动也是在19世纪英国人的餐桌上诞生的。那个时候,人们给乒乓球起名为whiff wharf。现在我想对中国以及世界所有爱好乒乓球的人说,乒乓球终于要回家了。”  相似文献   

8.
胡冰涛无疑是2007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名剐其实的黑马。男单8强,他是唯一一位削球选手。唯一一位没进过国家队的队员。这个俊朗的徐州男孩,来自上海曹燕华乒乓球学校。他曾模仿金暻娥为国家女队当了3年多的陪练。晋级8强后。,他名正言顺地叩开了国家一队的大门。 这似乎来得有些突然。  相似文献   

9.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各地的不断普及,作为文化内容之一的乒乓球、拍的收藏活动也在各国悄然兴起。荷兰的阿德里先生对乒乓球情有独钟。他原是乒乓球运动员,当他发现自己无法成为一名世界冠军时,决定改行为乒乓球收藏家。阿德里说,乒乓球看似于篇一律,但它的微妙之处在于商标的千变万化。他早些年已收藏世界各种品牌的乒乓球2000多只,但独缺中国乒乓球。于是他专程以旅行者的身份来到中国,见乒乓球就买,共搜集到数十种红双喜等方块字的中国乒乓球。阿德里的努力受到国际乒联的重视,特发邀请书请他配合一次乒乓球国际比赛而专门展示…  相似文献   

10.
贺捷 《乒乓世界》2008,(10):150-150
韦建仁去巴西时,那里没有一个职业乒乓球俱乐部,可以说他是巴西乒乓球的拓荒者、创业人。韦建仁在那里先是过了语言关、生活关.而后一步一步踏实地起家。用他的话说.是按照中国的办法办事——从娃娃抓起。韦建仁带着那些日裔乒乓球爱好者,到巴西的学校去打表演赛,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逐渐办成乒乓球训练班,再从训练班中挑出好苗子。建立俱乐部队,在巴西乒协的支持下进行少年比赛.办俱乐部比赛.再搞全国比赛,将乒乓球运动逐步在巴西推广。在全国比赛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都被韦建仁精编组队.到邻国去打比赛.取得了一些好成绩,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巴西人看重体育成绩,成绩好了。韦建仁在巴西国内得到了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1.
C罗的足球技艺自不必说,你知道这家伙的另一项体育爱好是什么吗?那就是咱们的国球——乒乓球!他在自传《时刻》中透露自己是一个狂热的乒乓球爱好者,看其中的意思,他打得还相当不错。葡萄牙人透露,他在足球之外最热爱的就是乒乓球,小时候他就开始着迷于这项运动,因为在他的家  相似文献   

12.
鲍春来:我爸爸特喜欢乒乓球!汤姆斯杯男团冠军成员,世界锦标赛男单亚军 小时候我爸爸特喜欢乒乓球.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乒乓球。他上班在单位打,不上班就在家里打,有时候还会参加一些业余比赛。我经常跟他一起玩.经常玩可能自己就喜欢了吧。我8岁之前,一直在打乒乓球。家里没有球台,我们就拿个饭桌打比赛,一般都是我爸爸赢。后来家里搬家,就用了以前的一个书桌架了个台子,当乒乓球台打。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真正迷上乒乓球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为抢球台连饭也顾不上吃,因为某个际遇巧合参加了乒乓新团,又缘于乒乓球而结交了一群“死党”,而这些,是你我都曾有过的大学乒乓生活,本文作者大学时是学校乒坛的活跃分子,他讲述了自己对那段时光的深深眷恋之情,谨以此文,献给曾在大学,正在大学的乒乓球迷们。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来,“金择洙”这个名字似科成了韩国乒乓球的代名词,提到韩国乒乓球,就不能不提金择洙,提到金择洙,就一定会想到韩国乒乓球。在与中国选手多年的较量中,金择洙负多胜少,但他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似乎是命运使然,一直跻身于世界一流高手行列的金择洙,始终未曾得到过任何一次男单世界冠军,每次金择洙失败了,球迷们都会想:下次,也许下次就“轮”到他了。随着时光一点点流走,金择洙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8,(3):62-62
荻村伊智朗OGIMURA Ichiro——日本最富盛名的乒乓球运动员.12次世界冠军获得者.是现代乒乓球进攻型打法的开山鼻祖。有了他.乒乓球不再是一场局限在四方球台、了无生趣的磨洋工运动。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3,(8):14-14
张继科是一个复杂的动物,以至于,你很难把中国乒乓球历史上任何一个成功者作为模板直接套在他的身上。  相似文献   

17.
陈洁 《乒乓世界》2005,(1):66-67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伊藤繁雄在世界兵坛算得上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大人物。1969年第30届世乒赛他获得了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登上了世界乒坛之巅。如今,35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离开过他钟爱的乒乓球。2004年11月,伊藤代表日本蝴蝶公司俱乐部参加了在宁波镇海举行的2004年首届国际名人乒乓球俱乐部邀请赛。尽管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上了深深的痕迹,但当他站在乒乓球台前时,人们仿佛又看见了当年的巅峰人物。  相似文献   

18.
眼前这个正大口朵颐比萨的男孩,小眼睛、尖下巴、面容清秀,加上一副圆圆的眼镜,活生生一个哈利·波特。只是他手里拿的不是魔法棒,而是乒乓球拍。 “哈利”今年14岁,在香港最好的中学——喇沙书院读初二。在学校,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虽然不会魔法,但他有自己的绝活,10岁时他就被称作香港的“乒乓神童”,他是香港最年轻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他和胡锦涛主席打过乒乓球。 前不久的寒冬腊月,“哈利”来到北京的先农坛体育馆,和北京乒乓球男队一起训练。几天后,他又带上了他的球拍、课本启程飞往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 这个香港的“哈利”有着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赵颂熙。  相似文献   

19.
在孔祥智眼中,乒乓球是一个白色的皮壳,但在他儿子眼中,乒乓球是一个散发着诱人光彩的精灵,他小小的脑袋上立起几小绺头发,眼睛随着这个小精灵的左蹦右跳滚动,让他的头皮有点儿痒,但他真舍不得抬起左手或右手去拢一拢头发——因为那会让他的双眼离开紧紧盯了两个半钟头的乒乓球,他的小身体木成一座小钟,脑袋像个倒挂的摆,摆来摆去,摆去摆来。 那时,他差几天就是三周岁,17年后的这一天,他成了全世界乒乓球打得最好的人。  相似文献   

20.
张继科     
中国足球输给也门,张继科改打乒乓球 现在回想起来,张传铭觉得儿子走上乒乓球这条路颇有些“曲折”。张继科的父亲张传铭是济南军区乒乓球队的主力,却是个铁杆足球迷,他希望有一天儿子能替自己圆了绿茵梦。父亲喜欢巴西足球名将济科,正好儿子是“继”宇辈儿,于是有了“张继科”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