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演示法 讲到地球上四季变化时,可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太阳照射情况演示出来。教学恒星日与太阳日的59’之差,可指定学生作太阳,教师作地球,在转圈(自转)的同时挪步(公转)。这个动作要夸张些,这样360°转过之后没有与“太阳”正面对,而要再稍转些,问题得到解决,是公转使  相似文献   

2.
袁俊科 《地理教育》2013,(Z2):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内容的要求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条。第一条标准重在"演示",意在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二  相似文献   

3.
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的组成部分 ,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我在演示实验教学中 ,敢于让学生参与 ,为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做了大胆地尝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 改善演示观察效果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演示实验必须让学生看清楚 ,有些实验仪器比较小 ,学生不易观察 ,我就将原有仪器放“大样” ,制作了大型游标卡尺、天平、温度计等 ,并使这些教具在结构上与实物保持一致。在演示过程中 ,学生拿着实物 ,对照演示教具 ,师生步调一致 ,使学生学得快 ,记得牢。在演示磁感线 ,连接串、并联电路等实验中 ,…  相似文献   

4.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1.(演示“三球”运动动画)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儿边做动作边唱:“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然后老师指着动画演示解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同时地球还在不停地  相似文献   

5.
“地球运动”部分一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运动有这样一条标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建议又指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型。深入领会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常常采用地球运动的“假设”情形,形象演示地球运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但据笔所知,在一些老师的教学及一些教辅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某些“假设”存在误区,致使误导学生思维。在此仅举如下一例与大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于月相的形成,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常的实验方法是这样的:用电灯当作太阳,你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让学生观察月球被照亮的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但由于学生是在白天上的课,即使在实验室拉上窗帘,效果也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7.
赵慧 《职教论坛》2003,(8):37-37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公转”一节属地球概论范畴,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之一。由于高一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几何,空间想象等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涉及球体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很多同学更是难以理解。为此,本人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演示法与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作图、练习等方法交替使用,相互补充,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一、演示与创设问题情境相结合,层层深入,以境诱思关于地球自转部分,可先放映一段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光盘,给学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但看完之后…  相似文献   

8.
施光平 《江西教育》2002,(17):27-27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愈加感觉到小学自然课的艺术教学十分重要。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而添加了艺术情趣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就是不一样。譬如,在教《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环节:用学生的形体形象地演示出浩瀚宇宙中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教学时,请一名身穿鲜红衣服的胖女生来扮演“太阳”,找一位蓝衣衫的瘦个男生扮作“地球”。先叫瘦个男生原地以自己身体为轴转动,我就向学生讲解这是蓝蓝的地球在自转;接着让瘦个男生在自转的同时再围绕着胖女生转圈,并向学生讲解这是地球在围着鲜红的太阳公转。演…  相似文献   

9.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好学”和“乐学”,追求理趣和情趣。地理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地理知识。那么,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教学情境呢?一、分层设问质疑,营造对比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在提问时巧用比较方式,则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地球公转时,先让学生复习地球自转的特点(方向、中心、周期、速度)及其地理意义。在此基础上,出示地球公转轨道仪并进行演示。然后提问:地球公转…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框地理投影片的制作肖玉荣地球的公转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了方便课堂教学,我设计制作了一框投影片。在教学中演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全片为复合旋转片,是由基片和旋转片复合而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直观的感知,学生很难理解,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采用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时先找两个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地球的轨道,让甲同学站在圆圈的中心扮作“太阳”,再叫乙同学站在圈上扮作“地  相似文献   

12.
《热空气》一课涉及到“纸蛇”的演示实验。我们看了许多教师做课,制作的“纸蛇”演示往往不尽人意,做实验时,不是纸蛇旋转的速度比较慢,就是旋转的圈数少,或转几圈就停止了,实验效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使纸蛇旋转的速度更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纸张的选择:如果用点燃的酒精灯作为纸蛇旋转的热空气来源,用60克有光白纸最好。纸上尽量不要带有颜色和油墨,因为有颜色或油墨容易引起纸的两面张力不同而卷曲,影响上升热空气的推力。同时为了增大“纸蛇”与空气摩擦力,纸的麻面要朝下。2.线绳的选择:线绳应该选细棉线绳,因为…  相似文献   

13.
“义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有个海波熔解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按照教材装置去做,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看不清楚温度计的示数;二是学生看不清楚晶体的状态变化情况。教师在台上精心演示,学生在台下无所事事,教学效果差。但是,只要增加一台投影仪,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实验方法介绍如下:1实验装置在课本介绍的仪器基础上增加一台投影仪,选用一支内径较粗的红色煤油温度计(我使用的是一支外现象体温计,能放大内部管径的温度计),烧杯选250mL,内装200mL水,为控制水温,烧杯中加一支温度计,试管中装…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对“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这样的科学概念不易理解。我们在“四季的变化”一课教学中,以具体、形象、直观的形式模拟变化情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教学形式和实验方法 1、创设一个模拟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宇宙”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一、动手制作、培养兴趣 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浓厚的地理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巧动口。例如在教学地球总论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搞地球模型的制作。课前每人准备一个小皮球、彩色粉笔、电灯泡及灯座。在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地球仪上的标记,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明赤道,经、纬线等。然后,结合教材弄清这些线、圈的地理意义。同时,再用自带的灯泡当作太阳,教室的任意一颗灯泡当作北极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各自反复演示:地球的公转及自转,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四季的更替,还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并且一边演示一边复述演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赵慧 《陕西教育》2002,(10):35-35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知识的方法.众所周知,"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公转"一节属地球概论范畴,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韩小琴 《文教资料》2005,(34):181-182
总体设想: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的成因》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游戏、分组实验、实物演示等,了解天文知识,推想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操作、实践运用有关知识。目的: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巩固日食和月食的有关知识,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步骤:首先通过引导探究、分组实验、实物演示了解日食…  相似文献   

18.
方启梅 《贵州教育》2009,(15):42-43
在地理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可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我采用表演式导入法。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掌握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及产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是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陌生,所以我在教学以前,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如,年是地球公转形成的,以及古代关于月的规定等等。通过学生亲自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通过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的方法及习惯。其次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使大家了解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一年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还有二十四个节气;同时又知道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具体时间是 365天 5小时 48分 46秒…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从事《地球概论》教学的经验,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得知:让地球“直起腰杆”公转,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记忆地球公转及所带来的地理意义;从地球运动变化的后果中可培养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地球大小、日地距离,形状,运动及黄赤交角发生变化的影响,可培养整体地球,运动地球、联系地球、空间地球的观念;掌握认识规律,提高实践技能,可培养系统分析能力。总结出该课程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运用逆向与多向思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