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带个头小肚子大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他们会把盖子盖严,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后,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但是,竹篓的口很窄,只能允许一只螃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往上  相似文献   

2.
正秋风起,蟹脚痒,持螯赏菊,正是时候。对螃蟹感情最深的文人,就是李渔。但是,江南诸地的文人,哪个不对螃蟹情深深意切切呢。流传甚广的一句蟹诗"不食螃蟹辜负腹",就是宋代台州人徐似道写的,他满怀激情地讴歌秋天的螃蟹,还说"持螯把酒与山对,世无此乐三百年"。的确,"不食螃蟹辜负腹",到了秋天,什么都可以辜负,甚至爱情也可以暂时放一边,就是不可以对不住自己的味蕾和肠胃啊。"菜花甲鱼菊花蟹,刀鱼过后鲥鱼来。"秋风起了,菊花  相似文献   

3.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又到了一年中享受蟹之美味的时节,有关蟹的报道也渐渐多了起来,此时,阳澄湖大闸蟹绝对占据主角.其实,市场上的阳澄湖大闸蟹80%是仿冒的,阳澄湖的螃蟹和其附近的水域出产的螃蟹在口感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相似文献   

4.
艾珺 《文化学刊》2013,(3):188-191
隐士之"隐",非但是一种行为、一种生活方式,亦一种境界,一种情趣。 清代著名医家徐灵胎(1693-1772)的《洄溪道情》有一首《隐居乐》,诗云: 避却红尘,觅个幽栖。绳床铺草。土壁涂泥。瓦盆贮酒。石瓮藏齑。笋皮为帽。荷叶裁衣。盛来麦饭滑。煮得菜根肥。想人生富贵繁华,谁能保得长相系。  相似文献   

5.
野山 《职业圈》2006,(11):60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无本生意也可致富”。这是朋友老刘的发财经。纵观他的发家史,从一个普通的打工族成为千万富翁,靠的就是上面这些箴言。当年老刘从上海某大学电机系毕业以后,就在一家远洋轮船公司找到了一份维修工的工作,经常跟船出海,走过许多地方。有一次,船停靠在美国的佛州港湾。当时,当地的美国人还很少吃鲜贝(带子)的,捕鱼的船往往留下鱼,那些一起捕捞上来的超大号的带子就扔掉了。可那样大的带子在中国卖得很贵,是极品海鲜,就这么扔掉实在可惜,于是他诚恳请求那些渔民把带子送给他。他免费收集了一大船的带子,运到中国…  相似文献   

6.
一个企业的文化,总是与其创建者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6年前,对大连海鲜情有独钟的韩吉光,在两间简易房里办起了大连开发区第一家自营餐馆.如今的韩吉光,已成为中国烹饪大师、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市烹饪协会副会长和聚仙楼餐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他不仅让大连海鲜在仙瑶荟萃的中华美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更将责任文化成功地注入到聚仙楼企业肌体之中.  相似文献   

7.
"环境"意味着我们人类在中心,周围由所有非人的物质环绕。"生态"则意味着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整体化的系统和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国际生态批评领域里,最为通用也最多地被混用的两个术语,就是"环境批评"和"生态批评"。在文学界,"环境文学"、"生态文学"也常被混淆。究竟是使用"生态的"(ecological)一词好,还是使用"环境的"(enyironmental)一词好?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传媒业"走出去"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正逐步增强。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的合作呈上升态势外,不同类型文化传播机构正改变以往对外传播"单兵突进"局面,开始逐步迈向"走出去联合体"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提起安康,大家会不假思索地想起"正龙拍虎"和"邱兴华特大杀人案",这是使互联网曾经"沸腾"的两件事,给"安康"这个原本有着"万年丰乐、安宁康泰"吉祥寓意的名字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0.
在徐德凝诗化教育中,"情"本质上是一种"诗化的感性",而洗心、清心、静心、养心则是一种"诗化的理性"。从"用诗洗心到用诗养心"折射出徐德凝对诗化教育认识上的升华,实践中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席艺洋 《文化学刊》2011,(4):162-168
王士祯倡导的神韵诗学主张诗歌向唐诗中自然山水禅境的回归,同海德格尔的"诗思"有异曲同工之妙。神韵诗论"气"、"韵"的内涵在"体味自然之趣,再现自然之势"。诗中之思,诗中之情的表达借助以自然为范本的描摹系统。另外,"意在言外"包含一种生态流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诗之思引领人进入另一个世界。"伫兴"、"神会"源自山水的顿悟,再现了不饰雕琢的无工。"清远"则是一种诗思向自然的归化,是来自于万物的自然法则内化于心的自然欲求,亦表现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诗思在自然中的自我存放,自然天地中适应安然的居住感。  相似文献   

12.
桑东辉 《文化学刊》2011,(4):176-177
清代史家章学诚有言,"修辞立诚"、"论古必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的张锡勤先生新作《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以下简称《命运》)就是这样一部"修辞立诚"、"论古必恕"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3.
李禾 《生态文化》2010,(6):36-38
一日闲来无事,随手翻开《红楼梦》.恰巧碰上贾府的人正在吃螃蟹.这才想起已是许久没吃螃蟹了。 离开家乡几十载.几十年在异地漂泊,如今市场上螃蟹的身价不是普通老百姓说吃就能吃的,所以吃螃蟹早已不是“吃”.只是偶尔买几只解解馋而已。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归国的举措;从"长江学者"到"千人计划",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都不惜血本、筑巢引凤,向漂泊海外学有所成的赤子们敞开怀抱。一时间,在海外学界、业界、商界的华人精英们中间,"归"潮涌动。可是,"归"与"不归",正如当初的"走"与"不走"一样,  相似文献   

15.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12,(3):117-123
要陇南白马藏族美术造型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形式与文化含义,尤其以人物面部造型中的"纵目"、"三目"等"目文化"现象最为独特,这种"目文化"与源自氐羌族群的西南地域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创世神话有密切联系,同时《山海经》中也有"一目国"、"深目国"、"三目国"等奇异形象的描述。另外,甘青地区史前彩陶纹饰和造型也向我们流露出一些与氐羌民族"目文化"相关的视觉符号。陇南白马藏族美术文化中的"目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傩面具造型中,另外在白马藏族的宗教造像和服饰图案中也有明显表现,体现出源自远古氐羌族群"目文化"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等综合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6.
艾珺 《文化学刊》2011,(6):186-189,194
一、"脉望"与"书连屋" 若说是"床上书连屋",那就无疑是位"书虫"。"书虫"是俗称,雅谓"脉望"。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二支诺皋中引道家经典《仙经》说:"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  相似文献   

17.
余人 《文化交流》2011,(11):40-43
2011年9月10日是中秋节假期,上午9时许,梳着一头清爽利落的短发、身穿一条简洁大方的黑白格子布连衣裙的敬一丹,出现在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浙江人文大讲堂"讲台前,为500多位"粉丝"讲述《从〈焦点访谈〉到〈感动中国〉》,"粉丝"们听着、记着、笑着,并与她互动着。"小广播"响起来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后,有关该倡议的信息时时见诸中外媒体,成为世界各国热议的话题。我们希望看到"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与沿线各国携手发展。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巨大差异往往容易带来误解和摩擦。对外传播和文化沟通中的冲突跨越文化的边界去推动交流,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发展中的“软、硬”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现代管理由人管人、制度管人的管理初级阶段上升到文化管人的高级阶段,进入到文化管理的更高境界。正确认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本质,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内涵,可以有效地将"硬管理"和"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10,(4):131-135
地处甘肃南部、西汉水上游的西和、礼县一带,至今还盛行一种古老的民间风俗活动——乞巧,是目前国内唯一流传完整的民间乞巧风俗,可谓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民间风俗的活化石。此风俗源于民间神话传说"牛郎织女"以及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整个乞巧风俗活动过程及其"巧娘娘"纸偶造像,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