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摄影报道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摄影记者口述所采访的新闻事件时,将当时的场景、画面及发生发展过程描述得十分感人,但观其所拍摄的图片,却远不及口头描述的那么生动。究其原因,主要是摄影记者观察和捕捉瞬间形象的功夫不够,拍摄的新闻图片缺乏较强的形象表现力。主要用图片形象而非用文字语言报道新闻事件,这是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摄影记者独特的工作方式。因此,能否运用照相机新闻事件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摄影记者的焦点定在哪里?本来不是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追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挑战。因此,在记者节重提摄影记者的焦点定位有着特殊的意义。到新闻现场去新闻摄影,是通过图像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如实的现场报道。新闻照片的好与差直接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熟悉把握的程度。比如众多记者采访同一个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照片是不一样的。有的拍到高潮的瞬间,有的没有拍到;有的拍的现场气氛浓郁,有的一般,这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了…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新闻记者的“两翼”?通俗地讲是既能写文章又能拍照片。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摄影技术逐渐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特别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以往复杂的摄影技术正变得越来越简单。目前,许多媒体的文字记者都出于工作需要武装上了“数码”,成为文字、摄影一肩挑的“两栖”记者。这种现象在地市级报纸逐渐呈现发展趋势。传统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的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振起新闻记者的“两翼”,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新闻工作发展趋势的必然。一、“一专多能”是对新闻记者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文字报道和摄影…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晴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晴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报社编辑部,文字记者为了丰富自己所写的报道,往往想起摄影记者:唉,配个照片吧。 摄影记者为了能使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单条新闻在报纸上发得突出些,便不愿意和文字记者一起去掺和。摄影和文字,到底谁配谁? 我以为,谁也不用配合谁,两者在报纸上不是主从关系,是并列同等的伙伴,只是报道新闻时所借用的手段不同而已。 文字和摄影,在报纸工作中应该是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摄影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有的记者忙忙碌碌拍了很多新闻照片,可是角度新颖的照片少;而有的摄影记者想别人所不想,拍别人所不拍,往往能拍出一些不落俗套,不同凡响之作。之所以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摄影记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采用了一般人通常使用的定向思维方式,而后者则采用了一般人很少使用的逆向思维方式。什么是逆向思维呢?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和常人的思维方式相反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报纸上的图片新闻已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拿起了照相机,一人身兼数职;数码时代人人可以是摄影师,在突发新闻现场,周围的群众往往已经占据了第一现场,发挥着先天的优势,第一时间记录的图片深得编辑青睐;而摄影记者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必须完成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摄影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楚天都市报》市民生活化的定位特点,为新闻摄影发挥其独特优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以往一些报纸新闻摄影风格相比,都市新闻摄影的可选题材更广泛,报道手法更多样。以下仅就《楚天都市报》新闻摄影取材、摄影观念以及新的图片报道形式等问题,略作探讨。一、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市民生活服务于办报方针和整体新闻报道的需要,是摄影记者基本的工作职责。从都市报的定位出发,摄影工作要搞好眼务。理所当然地要把采拍重点和摄影视觉更多地放在广大市民身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初,我刚步入新闻摄影战线时,对于领导和老摄影记者经常告诫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很不以为然。总认为,文字报道需要丰富的素材、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涵以及历史背景、未来展望等等,当然离不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新闻摄影抓拍的是现场景象,其本身就是深入实际的产物,还搞什么调查研究? 如今,40多年过去了,实践告诉我,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如果缺乏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严格说来,就不能算是称职或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11.
浅析广播新闻采访的地位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记者就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只要是稍微有一些实践经验的新闻记者就会有这样的体会;新闻写得好不好,反映得深不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一位有资历的新闻工作者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  相似文献   

12.
许多摄影记者拿起相机是从"扫街"上路的,也就是说从发掘软新闻起步的,起初拍的是大牌记者不屑一顾的小活,没有发稿压力,正好可以借此锻炼自己发现新闻的能力和打磨拍摄技术.但是,"扫街"即发掘软新闻不只是初学者的实验田,而是从事新闻摄影事业的人毕生都要修炼的功夫.  相似文献   

13.
李雪平 《今传媒》2010,18(10):103-103,121
自从进入数码时代以来,高清晰像机、小型像机的逐渐普及,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报社的编外摄影记者,本文就数码时代的新闻图片特征,以及新闻记者的出路问题进行了探究,认为新闻摄影记者要及时接收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摄影技术和新闻素养。要会拍出色的新闻照片,更要懂得如何配合所属报纸的风格,发出独特的声音。同时在日常的新闻摄影工作中要注重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刊就当前新闻摄影的现状提出一些问题,请部分报社领导同志或摄影编辑同志回答,旨在交流情况,总结报纸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促进新闻摄影上新台阶。调查题目如下: 一、你报摄影记者有多少人?与文字记者的比例?文字兼摄影记者多少人?图片编辑几人?文字兼摄影编辑的多少人? 二、你报每天采用新闻照片多少张?版面位置是否突出?原因何在? 三、略谈你接触新闻摄影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各报新闻摄影报道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一些报社摄影记者青黄不接,忽略摄影的专业性;二是在分配制度上歧视摄影记者;三是报社各部门协同作战功能不能发挥,在报纸版面运用新闻照片以及怎样保护摄影记者的积极性方面时常撞车;四是一些报社没有专职图片编辑,在选择照片时缺乏优秀的裁判员。因此,要使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再上新台阶,使报纸更具竞争力,必须在  相似文献   

16.
每一幅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无不是记者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和感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纷繁的社会生活是摄影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源泉。摄影记者只要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和选择,才有可能获得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才能够拍摄出深受读者欢迎的摄影作品来。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记者,不论是摄影记者,还是文字记者,兼具的职业特点是传播新闻、传递信息。一张照片,没有新闻价值,我们只能称之为艺术摄影或普通摄影,而不能称之为新闻摄影。这就是说,新闻摄影也同新闻报道一样,是以传播新闻、传递信息为己任的,它可以用视觉形象来传递信息,同文字报道相比,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就  相似文献   

18.
从1990年银川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以来,报纸传媒认真贯彻落实会议提出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加强摄影记者队伍建设,更新摄影记者的武器,加大图片新闻的分量,提高图片新闻的质量,使图片新闻在报纸版面上当“配角”,起“点缀”作用的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襄樊日报、陕西日报等一大批报纸一改过去重大题材只能用文字报道的陈旧观念,大胆地尝试用图片新闻反映重大主题,不少摄影记者更是冲破图片新闻不能进行深度报道,难以驾驭经济报道的束缚.开拓进取,成功地进行了用图片新闻报道重大主题、深度报道、经…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睛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见就拍     
关于摄影的瞬间把握,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过。1955年12月 10日,周总理就对新华社记者说:“你们动作太慢,一个场面的镜头,要对了好久才拍,使被拍的人很不好受,有的外宾也对这提出了意见。你们应该好好研究改进,有些地方可以向外国记者学习。你们可以办一个摄影学校来训练记者,提高摄影技术,现有的摄影记者也可以去学习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