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大学新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发生改变,相应地就要求个体作出相应的回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需要大学新生要积极主动回应,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以适应变化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能力,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准确了解和把握大学新生在环境适应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新生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和锻炼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大学新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2.
面对元军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朝廷的荒淫腐朽、卑躬屈膝,宋元之交的士大夫陷入了仕与隐、忠与孝、理想与现实、生死与名节、道德责任与顺乎天命等重重矛盾之中,传统意识受到冲击而趋于淡化。文天祥以其与金石同坚的忠肝义胆为当时及后人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途径,即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联想与猜想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突出解题过程,培养创新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半路接手"的班主任工作中,探索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真诚相待,以情感人;善待"心腹",广交朋友;心胸开阔,尊重前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对贵州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问题上,受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启发,主张应积极为他们改善环境和创造条件,满足其基本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师德建设才会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具体启示为:创造物质条件,关心、满足教师的基本、合理需要;注重落实国家政策,创造条件,满足安全需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满足教师社交的需要;理解、信任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尊重的需要;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满足其成就感和创造欲。  相似文献   

6.
校长怎样增强领导能力,以更好地履行他们多方面的职责?需关注八个方面的主题,即心中有学生、做有学问的领导者、办事合乎道德、把对教学的领导放在首位、实施有效的管理、构建互信关系、知道期待什么、构建和谐的学校-社区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心理失调与调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公众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以极为深刻和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积极探索缓解和消除社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公正;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利益平衡;充分发挥主导价值观的作用,强化理想信念;塑造现代人格,提高社会成员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雁翼在其著作中对于开始分行写日记、开始练习写作、开始学习文学创作、开始文学创作等说法区分不严格,对于读者容易产生误导,现作者雁翼已去世,这些问题或硬伤已死无对证,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搞清楚。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雁翼研究根本无法展开。关于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雁翼开始分行写日记、练习写作、学习文学创作都不是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的战略性决策,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各项政策措施必须配套,既要加大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又要极大地挖掘地方潜力;既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又要产生“ 看不见的手”的效力;既要贯彻总体平衡的原则,又要实行差别发展战略;既要有稳步的开发具体运作,又人有超前探索的强烈意识;既要保证工业的稳步发展,更要注重农业开发;既要引进人才,又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既要保护丰富的物质资源,更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既要有选择地进行资源开发,晚要注重改善生态一半;既要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又要产生有效的货币资源配置效力;既要获得东、中地区的大力支持,又在确保东、中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否则,都会使我们交出别人已经交过的“学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创设基于数学情境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引领学生积极地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有效数学理解和高层次思维的产生,生成有效的活动经验,再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引领学生数学地解决问题,提升创新能力,达成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1.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溶入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用“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启发学生对数学公式、定义的理解与认识;用“数学的普遍性”特征,启发学生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运用高等数学中的“变换观点”,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质疑,以孕育创新;大胆猜测、联想,勇于创新:一题多法,以培育创新;引进开放题型,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四重奏——教学·学教·教问·问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学教、教问与问教是教师生活中美妙的四重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问,没有教问就可以说算不上教学。这样,教师的一个前提性任务就是学教和问教,否则便难以承担有效的教学和教问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日本长期以来依靠法律保护农业、依赖政策促进农业、依托农协支持农业。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一要完善法律体系,强化以法保农;二要实施制度创新,加强反哺保障;三要推进新型工业,增强反哺实力。  相似文献   

15.
带虚构性的作文训练,有利于培养创造、创新素质的人才,有利于引发写作兴趣,有利于智力培养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风气。途径主要有联结、逆反、类比、破除、移植等。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两课”教育更显活力 ,更具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直是高校“两课”教育从教人员所研究和探索的重点课题。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社会转型期高校“两课”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即说服力不够 ;导向力不够 ;制约力不够 ;影响力不够 ;渗透力不够 ;创造力不够。同时提出了加强高校“两课”教育的六大对策 :加强理论建设 ;深化方法论研究 ;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 ;拓宽教育引导的时空 ;引导学生追求高雅情趣 ;建立健全工作网络  相似文献   

17.
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及其法律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解除权是法律赋予合同当事人在其自身利益遭受违约方的行为严重损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违约救济权利。或者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签订时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作为保障合同当事人双方民事权利、义务实现的一种方式,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将导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因此,其在合同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理论界及实务界看,对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方式及其法律后果认识颇有差距。笔者以为,研究合同解除制度中解除权的行使及其法律后果,发挥理论对实务的指导作用,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交易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考证,古动物名"虎鱼"、"泡鱼"指刺魨,"绷鱼"指无毒刺魨,"鯺"指大的河豚,"鰽"指曹白鱼或鲥鱼,""指真鲷,"黄雀鱼"指黄鲫。"白凫"指天鹅,"白颊鸟"应指白脸山雀。"白猿"指得了白化病的猿猴,"墨猴"、"石猴"、"栗子猿"指小型眼镜猴(国内灭绝),"乌猿"指黑长臂猿,"黑猿"指长臂猿、滇金丝猴等,"马猴"指短尾猴,"黄狐"指沙狐,"牯犀"、"毛犀"指苏门答腊犀(国内灭绝),"黄鼠"、"貔貍"指旱獭。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要明确政府与媒体的角色关系定位,要特别重视媒体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所能发挥的桥梁作用,从而以更富有建设性的态度来面对媒体。说到底,善待媒体就是善待民意,善待媒体就是善待自己。  相似文献   

20.
Using algebraic habits of mind as a framework, and focusing on thinking about functions and how they work,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8 pre-service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bility to use the features of the algebraic thinking (AT) habit of mind “Building Rules to Represent Functions” and their ability to recognize and interpret the features of the same AT habit of mind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 assessed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own ability to use the AT habit of mind Building Rules to Represent Functions by examining their solutions to algebra-based tasks in a semester-long mathematics content course. We assessed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ability to recognize and interpret students’ facility with the AT habit of mind Building Rules to Represent Functions by analyzing their interpretations of students’ written solutions to algebra-based tasks and their ability to plan and analyze AT interview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uring a concurrent field-based education course. The data revealed that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had a limited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full richness of algebra-based tasks’ potential to elicit the features of Building Rules to Represent Functions in students.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own overall AT ability to Build Rules to Represent Functions was related to their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overall ability of students to Build Rules to Represent Functions, as exhibited during one-on-one interviews, but not to their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overall ability to Build Rules to Represent Functions exhibited exclusively in students’ written work. Implications for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