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11年伊始,国内多家电视台强力推出的电视剧《你是我兄弟》,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北京胡同院里马氏四孤儿成长成熟、成家立业的故事。父母意外身亡带来的家族伤逝、兄弟四人无依无靠何以为生的悬念以及他们性格迥异带来的情感碰撞等剧情看点牵动人心,令该剧受到观众的追捧。  相似文献   

2.
充满活力的林恩兄弟葛西劝爱莫尔森·林恩和安基洛·林恩兄弟出生于美国一个报业世家,到他们这一代已是第四代报人,其父老林恩目前正在堪萨斯州经营《爱劳拉报》。1991年,林恩兄弟和他们的父母随美国报业记者协会代表团首次访华,1993年,兄弟两人又随美国新英...  相似文献   

3.
陕西自水县尧禾村的郑仲建、郑仲侠、郑仲进、郑晓明四兄妹,多年来,在不同的岗位上,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为各级报刊、电台写稿,都先后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全县传为佳话。郑仲建兄弟三人都当过兵,部队根据他们的爱好,三人都当了报道员,学会了新闻采写。复员后,他们又成为农村通讯员。妹妹郑仲侠中专毕业后,在兄弟们的影响下,也努力学习新闻  相似文献   

4.
邵飘萍,原名邵镜清,后改为振青,飘萍乃其字,笔名有阿平、素昧平生等。 1884年 11月1日生于浙江金华一个中农家庭。昆仲五人,行四,还有姊妹四人。父亲邵桂林是清末廪生,以教私塾为业,其他兄弟皆务农。  相似文献   

5.
诚挚的诤言     
6月21日人民日报四版上的《少喝点吧,拉祜兄弟!》一文,与以往的同题材报道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该报记者毛磊没有再讲那些人们早巳熟知的事情和主题,如歌颂少数民族兄弟的纯朴、勤劳、勇敢的品德,独特的民族风俗,展示解放以来党和政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而是选择了拉祜兄弟与酒这样一个独特的角度。他告诉读者(?)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人嗜酒成风,遇上民族节日,一个集一天要卖6000多公斤酒,就是平时一天也要售出2000多公斤。拉祜族人过节、办红白喜事、祭神、调解纠纷、宴请亲朋、盖房请工都要喝酒。甚至有了头疼脑热也要喝酒“治病”。狂饮给拉祜族人民带来了不小的灾难,这里本来就严重缺粮,又拿去不少粮食酿了酒,结果加重了灾荒,陷入了越穷越喝,越喝越穷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静安寺机场航站楼所处的位置,过去有四栋英国式的小洋楼,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主人是海上名医牛家两兄弟——哥哥牛惠霖和弟弟牛惠生。他们一个是英国剑桥的医学博士,一个是美国哈佛的医学博士,学成回国后,成为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骨科医生、中国早期的著名西医,还是上海霖生医院和上海骨科医院的创办人、中华医学会的创办人之一,两人都担任过会长,在医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可惜他们在此仅住了十几年,先后都于1937年辞世。这四栋小楼里后来发生过很多事情,出了几位很有影响的杰出女性,其中一位就是著名钢琴家、牛惠霖先生的小女儿、傅雷先生的干女儿牛恩德博士。对钢琴有特殊的依恋牛惠霖在医学界的名声使他终生  相似文献   

7.
去冬我国南方发生的罕见雪灾牵动了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宋志永、王保国、王加祥等13位农民兄弟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想亲手帮助南方人民抗击雪灾。于是,他们租了一辆面包车,准备好了锹、镐等工具,大年三十出发奔赴湖南。于是在湖南省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抢险救灾第一线,便有了一支由13位唐山农民组成的救灾小分队。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王加祥62岁,年龄最小的王金龙只有19岁。这一举动只是缘于一种朴素的感恩,队长宋志永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13位唐山农民兄弟的壮举感动了13亿人.  相似文献   

8.
数月前,上海新民晚报爆出大新闻:昔年孙中山先生三个部下蒋中正、戴季陶、金诵盘的四个子女义结金兰,中山先生亲为改名。而今两人尚存:蒋纬国在台湾,金诵盘之子金定国则在大陆露面。海峡两岸,“异姓兄弟”均有思旧之情。苏应奎《蒋纬国的“异姓兄弟”是怎样露面的》一文,追叙新民晚报寻访金定国的曲折经过,并且预示读者期待更大的后续新闻。  相似文献   

9.
谁和谁是兄弟?广告主和媒体是兄弟。在营销活动中他们依靠合作来解决问题,此为"有难同当";在传播活动中他们以共赢的目的收获利益,此为"有福同享"。媒体和媒体也是兄弟。在受众碎片化的时代,单一媒体无法立足,必需依靠媒介的整合才能满足广告主的传播需求。所以,出来混必须靠兄弟,兄弟与兄弟必须联合。  相似文献   

10.
农民兄弟 从没有远离名牌 “吃、穿、住、行、乐”是人的基本需求。中国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前,并没有远离名牌,他们知道这些属奢侈品,少数人能看到,更少的人能享用到。跟城里人一样,他们同样知道“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老三件,而老三件又大多以上海牌手表,永久牌、飞鸽牌自行  相似文献   

11.
飞花拾零     
中科院里九对兄弟院士 有9对兄弟院土,他们是: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建筑学家。梁思礼(1924—)导弹控制系统专家。 傅鹰(1924—1979)福建闽侯人,表面化学家、胶体化学家。傅承义(1909—)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 汪德昭(1905—)江苏灌云人,水声学家、大气电学家。汪德熙(1913—)放射化学与化工学家。 钱临照(1906—)江苏无锡人,金属物理学家。钱令希(1916—)工程力学家。 梁树权(1912—)广东中山人,分析化学家。梁植权(1914—)分子生物学家。 吴征铠(1913—)江苏扬州人,物理化学、放射化学家。吴征镒(1916—)植物分类学、植物区  相似文献   

12.
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是明末两位重要的小说作家。鉴于陆氏兄弟所创作的四部小说(《型世言》、《辽海丹忠录》、《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清夜钟》在明末清初小说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学术界多年来一直注意搜寻二人的生平资料,然而长期以来收获甚微。《明  相似文献   

13.
去年6月访美,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共接触了美国十几家报社和新闻机构的近百名编辑、记者、报刊发行人、新闻专业教授等,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报界人物是爱莫尔森·林恩和安基洛·林恩兄弟二人。这兄弟俩的“铁人”精神,实在令我们钦佩。 林恩兄弟出生于美国一个报业世家,到他们这一代已是家传的第四代报人,其父老林恩目前正在堪萨斯州经营《爱劳拉报》。1991年,林恩兄弟和他们的父母随美国报业记者协会首次访华,1993年,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与秋江     
我国新闻界的前辈、著名记者长江和秋江,同在30年代崛起,同在天津《大公报》写通讯成名,有人疑为兄弟,但是他们实在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长江原名范希天,秋江原名孟可权;长江原籍四川内江,秋江原籍江苏常州。他们在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未曾相识。但是在他们一起开始新闻工作之后,产生了亲密无间的合作,结成了亲逾兄弟的友谊。长江与秋江,相得益彰,一起做出了非常难能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于1906年秋天在东京主持《民报》期间,曾为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创办的日文刊物《革命评论》题写刊名,又书赠该社书法立轴古风一幅。最近由台北“国父纪念馆”出版的《馆讯》中首次披露。宫崎寅藏(1871~1922)与其兄宫崎民藏(1865~1928)都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知交。章太炎先生与宫崎兄弟结识是在1906年夏。章在上海因苏报案被监禁释出后,孙中山先生派党人时功玖等邀其来东京,由孙中山介绍认识了宫崎兄弟。他们相见如故,交往日密。宫崎是日本熊本县荒尾村的有租各收入的大家族。他们兄弟三人(还有改名为管仲甫的弥藏)为解救亚洲…  相似文献   

16.
少年彭德怀     
少年彭德怀,有过许多苦难的遭遇,幼小的心灵,就埋下了对封建反动势力的刻骨仇恨,磨砺出了宁折不弯的典型叛逆性格. 神灵难保小"贵人" 距县城湘潭40余公里的乌石峰东麓的一个山村里,当年居住着一户贫苦农民,人们叫它上彭家围子.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十(1898年10月24日),公鸡刚叫过两遍,这彭家围子一家人添了个盼望已久的毛伢子,双眉浓密,脸蛋宽大,下地便"哇哇"叫个不停.  相似文献   

17.
自三月号本刊发表山西日报编委会给全国省报的挑战书后,河北日报、湖北日报、辽宁日报、吉林日报和大众日报纷起应战.河北日报提出大跃进纲要二十六条,作为应战条件和奋斗目标.并同四个邻近地区的兄弟报纸——辽宁日报、山东大众日报、河南日报、内蒙古日报展开大跃进的革命竞赛.他们的口号是:勤学苦干加深钻,人人力求红又专,六兄弟中争先进,报纸面貌大改观.纲要中提出:要及时认真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申江服务导报》在上海传媒市场异军突起 ,引人瞩目。他们在摸索中实践 ,又在实践中逐步走向理性、趋于成熟。这里发表的是该报副主编徐锦江的文章 ,从办报的一系列环节披露了他们的成功秘诀 ,其中不仅有他们自己的见解与感悟 ,而且交汇融合了兄弟媒体的成功经验 ,洋溢着年轻人的热情 ,闪烁着新报人的智慧 ,凸现着有志者的执著 ,更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虽然文章比较长 ,读来却很生动。本刊拟分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19.
<正>(一)叙事中主人公的作用一般微电影中主人公都是一个人,也有少数可能出现复合型主人公,但这些主人公中都有普遍的几点明显特征:1意志力的驱动者《老男孩》中主人公是筷子兄弟,他们的意志力被种种社会环境打压,但他们心怀梦想,驱使着他们在人生不如意时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决定性的改变使人物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意志的质量和它的数量同等重要,但意志力  相似文献   

20.
澄潭镇张氏兄弟为中墙所有权起纷争,各有各的理,闹得不可开交,找不到当年乡政府批准建房时划定的四至,谁是谁非,无法确断。两兄弟只得求助于澄潭法律服务所,赵国乐律师受理了这件民事纠纷的调解。哥哥说中墙为已墙,弟弟说中墙为两兄弟各半所有。他听完他们的辩解,就来到县档案馆。在原灵川乡的建房档案中找到了调解纠纷的有力武器:建筑许可证存根。原来,在建房时兄弟双方均登记为“墙中为界”。有了档案,谁是谁非即见分晓。兄弟俩没想到,档案一出面,糊涂了几年的墙基就一清二楚。他们说,早知县档案馆收藏着建房档案,就不必找法律服务所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