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实验确定了煤矸石活化制备吸附剂的最佳工艺参数,包括焙烧气氛、焙烧温度、原料粒度、氯化锌与煤矸石的比例及酸化用酸浓度,并测定了活化煤矸石对废水中有机物及Cr6 的吸附去除率,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陶粒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抗压性能,通过不同冻融循环作用,对不同强度等级的陶粒混凝土进行冻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陶粒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且强度等级越低,降低速率越大;通过将相对动弹模量和相对抗压强度进行拟合,发现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反应陶粒混凝土冻融损伤规律。  相似文献   

3.
页岩陶粒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粒混凝土作为轻骨料混凝土,不但质轻,而且能提供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抗裂度等力学性能,应用前景相当广泛.文章使用地方性页岩陶粒产品,通过普通混凝土单向板与页岩陶粒混凝土单向板的结构性能对比试验及热工性能试验,试验表明,页岩陶粒混凝土的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石灰岩碎石和页岩陶粒作为粗集料,天然砂和花岗岩机制砂作为细集料,设计了4组C40强度等级、不同集料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试验,得到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工作性能方面,粗集料为页岩陶粒的自密实混凝土优于粗集料为碎石的自密实混凝土,细集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了影响陶粒泡沫混凝土强度的诸因素,总结了提高陶粒泡沫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质量分数3.5%NaCl和5%Na2SO4混合溶液为侵蚀介质,采用快冻法对不同煤矸石粉掺量的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测定各组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以及孔结构参数,研究不同掺量的活化煤矸石粉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与复合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性能损伤劣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冻循环作用下,不同掺量活化煤矸石粉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变化均呈现前期平缓下降,后期快速下降趋势,而质量损失率则前期缓慢增长,后期快速增加;活化煤矸石粉掺量为20%时,混凝土抗冻性能最优,且经300次盐冻作用后,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2.43%和90.12%,抗压强度下降了14.47%;活化煤矸石粉能细化孔隙,改善孔径级配,减少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比例,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水胶比和碎石体积取代率对次轻页岩陶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LC20最佳配合比,然后再通过不同水胶比(0.30、0.35、0.40)和不同碎石体积取代率rg(0、10%、20%、30%、40%、50%)进行试验,并通过干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拉强度、比强度和折压比,以及断截面破坏形态,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碎石取代率为30%,水胶比为0.30时,次轻页岩陶粒混凝土的上述各项指标除折压比外均为最优,并能同步提高强度和韧性,而且还可以有效弥补页岩陶粒产量有限、价格较高和施工性能较差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型静、动真三轴试验机,对强度等级为LC40的全轻页岩陶粒混凝土和掺入钢纤维的钢纤维页岩陶粒混凝土进行了等比例三轴受压试验。试验中,观察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测得了试件的三轴受压极限强度、塑性应变、峰值应变、总应变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全轻页岩陶粒混凝土以及掺入钢纤维以后的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在三轴受压状态下,强度和变形较单轴受压有显著增大,并伴随有明显的平台流塑现象。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将应力平台流塑段强度及其对应的塑性应变作为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设计应变。最后,基于八面体应力空间建立了其相应的破坏准则,拉、压子午线与静水压力轴在高压应力区有交叉点,其破坏曲面是闭口的、子午线光滑、外凸的曲线,且钢纤维页岩陶粒混凝土的破坏包络面被相应的不掺钢纤维的页岩陶粒混凝土所包围。  相似文献   

9.
已有的煤矸石识别方法具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了寻找新的煤矸石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煤矸石图像识别方法。采用Inception模型,并通过迁移学习共享已训练模型卷积层权值和偏差。从煤矸石图像库中随机抽取煤矸石图像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最后将该方法与传统图像识别方法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识别煤矸石,准确率为93.5%,有效提高了煤矸识石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提炼建筑垃圾中的废砖,利用建筑废砖作为再生混凝土骨料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砖骨料粒径含量和用水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通过调节再生混凝土原料的配比和砖骨料的粒径含量,使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优。实验结果表明,砖骨料的吸水率、粒径含量和用水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砖骨料的最佳粒径范围为9.5-19 mm。  相似文献   

11.
无机高分子聚硅酸铝铁絮凝剂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钦其生产原料可以是化学试剂,也可以是矿物质和工业废物等。煤矸石富含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主要成分,是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天然原料。根据煤矸石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可以研制复合絮凝剂聚硅酸铝铁(PAFSi)。  相似文献   

12.
煤矸石经不同的温度(500 ~1 000℃)热活化后,其辅助胶凝性能相差很大.为了研究双掺活化煤矸石与粉煤灰对水泥强度性能的影响,运用单纯形中心设计方法,并确立各组分的上下限,通过7组砂浆实验,得出活化煤矸石粉、粉煤灰多元复合水泥不同龄期强度数学模型,并利用5组砂浆实验,对强度预测方程的精确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相差很小,误差范围在3%以下.为配制多种混合材的复合水泥最优配比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凝土中掺适量的粉煤灰,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节约水泥,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本次研究分析粉煤灰混凝土的原料构成,实验的配比比例,结合粉煤灰混凝土在应用中的优缺点,来总结其应用中的要求,来获得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运用正交试验法制备16组陶粒混凝土试块,利用MTS万能试验机对3 d、7 d养护下的陶粒混凝土试块开展早期抗压性能试验.使用极差分析法确定其各组分的最优掺量,优化其配合比;对比3d与7d的破坏形态,研究陶粒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用自燃煤矸石、石英砂超细粉、硅石尾矿和砂岩分别制备4种生料进行易烧性试验,结果表明是可以用工业废渣替代砂岩的。但易烧性试验的结果有些矛盾,于是对原料、生料及4种样品加热至1350℃与1450℃的8个样品进行XRD。试验结果说明石英砂超细粉和自燃煤矸石搭配是理想的粘土质原料。  相似文献   

16.
在经典天然气净化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塔串并联、原料气循环、配气系统和撬装化的优化设计,研制了大型天然气净化工艺模拟实验装置。优化后的装置可以实现不同原料气气质、工艺流程、操作参数及吸收剂种类等工况下的实验研究。该装置与国内针对天然气预处理中吸收剂性能及配方优选等实验研究常用的反应釜装置相比,具有灵活、贴近工程实际等特点,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的对天然气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现状,煤矸石在地质聚合物制备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制备的工艺流程、制备条件和性能研究,并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制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无机物TiCl4、SnCl4为原料,共沉淀法制备了掺锡和不掺锡的TiO2纳米粒子,用XRD进行表征,并通过碱性藏花红光催化降解实验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重点考察了焙烧温度和掺锡量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0℃焙烧适量掺锡的二氧化钛催化效果明显,甚至在普通光源下也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聚丙烯纤维增强透水性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实验研究,解决了透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缺点,为透水性混凝土铺装工程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推广应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技术开拓了一个新领域。该文是在多年实验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聚丙烯纤维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成型工艺、强度、透水性及相关性能等研究成果,阐述了透水混凝土铺装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为今后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硝酸锂和硝酸锰为原料,尿素为燃料,用液相燃烧合成方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物质,考察了焙烧温度(300-800℃)和焙烧时间(0-48h)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和晶粒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焙烧产物中主晶相为LiMn2O4,但含有大量Mn2O3;在300-800℃焙烧时,温度越高,所得尖晶石型LiMn2O4的纯度越高、晶粒越大、晶粒发育越完整,焙烧温度≤600℃时焙烧时间对提高产物中LiMn2O4的纯度影响不大,产物颗粒为纳米级,但焙烧温度大于700℃时影响较大,产物颗粒增大,产物中Mn2O3的含量随焙烧时间增加减少的幅度较大,制备LiMn2O4燃烧产物的最佳焙烧温度为800℃,保温6h左右.但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大于8h时,LiMn2O4会分解生成Mn3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