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周以忠 《收藏》2007,(12):35-35
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是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一个高层次收藏文化发展基地。论坛本部设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首届论坛暨中国开封第25届菊花花会于2007年10月18日隆重开幕。这是全国收藏界的一件盛事、喜事。盛典期间,古都开封菊花飘香,瑰宝荟萃,群贤毕至,宾朋云集,共襄收藏文化盛举。首届论坛年会前后,陆续编辑出版《盛世收藏经典》论文集、展品集、书画集、纪念集等,这对收录论坛盛况,记载盛会精华,彰显收藏神韵,引领文化时尚,传承华夏文明,繁荣经济文化,十分必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才玉 《收藏》2007,(12):34-35
金秋十月,古都开封城内菊香遍地,宾朋云集,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在此隆重举行。在开封博物馆展区、东京艺术中心展区和大相国寺展区,轮番上演了一幕幕收藏文化大戏:有经过精心准备,富有创新思辨精神和百家争鸣气氛的学术研讨会;有集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国内收藏与国外收藏,传统收藏与现代收藏于一炉,包括河南省馆藏文物精品展、中国民间收藏书画展、元青花瓷鉴赏展,全国民间藏玉精品展、清代陀罗尼经被展、  相似文献   

3.
毛晓辉 《收藏》2007,(5):97-97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与河南省开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2007年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启动典礼。论坛旨在在我国中原地带创建能与世界接轨的,集收藏理论研究、收藏鉴定、收藏展示、收藏文化交流、收藏经济开发、藏品物流集散为一体的收藏文化基地。论坛聘请罗哲文、史树青等中国文博界著名专家为名誉主席、副主席,吸纳荟萃了一批长期工作在文物收藏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田宏杰 《收藏》2009,(12):158-159
2009年10月18日,中国开封第27届菊花花会在喧天的鼓乐声中拉开序幕,而更令人瞩目的是第二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同时登场。  相似文献   

5.
王俊虎 《收藏》2009,(6):110-111
2007年底,中国收藏家协会与开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收藏文化论坛在古城开封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分学术交流和藏品展览两个部分,参展的除了平时难得一见的伊朗国家博物馆所藏3件元青花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仇英绘《清明上河图》等国宝之外。  相似文献   

6.
王永记 《收藏界》2011,(4):121-124
听说张杨先生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收藏家",我很是高兴。 我与张杨先生最早认识是在2007年10月的"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上,当时张杨先生在开封博物馆展示自己的藏品——红绿彩俑,那场面真是气派。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3,(10):146-149
由《收藏》杂志社策划、主编的《〈收藏〉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图册》,作为《收藏》杂志2013年增刊,于10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图册其收入精美图片248幅,大16开本、105页,全面反映了《收藏》杂志创刊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20年来,《收藏》杂志在两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发展,在收藏家、艺术家、艺术品拍卖行、古玩城、画廊等艺术品收藏领域机构和同仁的支持下,在传播收藏文化,推进中国民间收藏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1,(8):10
2011年是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创办的第五个年份,也是第三届高峰年会的举办年。适逢论坛举办地开封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市政府已将收藏文化纳入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之中,从而为论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将加强市场运营和社会参与的力度,提升水平,注重实效,努力把论坛打造成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吸引力、影响力的收藏文化发展基地,把开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收藏之都。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8,(11):85-85
《收藏》2008年6期发表了檀瑞林《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和刘继涛《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质疑《收藏》2008年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10.
杨才玉 《收藏》2006,(10):31-31
2007年是《收藏》杂志创刊十五周年,这不仅是一本藏刊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而且是中国收藏史上值得回顾总结的文化现象。《收藏》杂志将和广大读者,作者,发行商,广告客户以及各方面的合作者一起庆贺中国藏界这个值得纪念的节日。  相似文献   

11.
陈飞武 《收藏》2008,(3):168-168
我从2007年第4期《收藏》杂志上看到一篇《〈收藏〉助我淘得“文革”年画原稿》的文章后,很替该文作者汪先生高兴。本人也有类似的收藏经历,不过我收藏到的是“文革”油画原作,而非“文革”年画原稿。  相似文献   

12.
许若军 《收藏》2008,(6):162-162
最近复读2007年10月《收藏》杂志推出的“山西艺术品专号”(总第178期),愈感亲切。作为一位山西收藏爱好者,也作为《收藏》杂志数十万读者之一,心中感慨万千,涌动着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思绪和情潮。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9,(12):2-2
——日前.以古玩收藏与拍卖行业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雾里看花》在央视热播。很多观众注意到,当剧情进行到第27集的时候。剧中主人公郑岩(邢佳栋饰)通过一本《收藏》杂志发现了重要信息.最终揭穿了骗局。《收藏》杂志真的刊登了这样的内容吗?相信细心的《收藏》杂志读者已经看出,《雾里看花》剧中所使用的是2009年第4期《收藏》杂志.虽然该期杂志有着重要的市场分析.但并没有黄先生(李幼斌饰)的图片,情节中的杂志内容是虚构的。  相似文献   

14.
巩天伟 《收藏》2006,(11):153-153
2006年9月25日下午,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刘玉珠,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林祥,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梁钢等出席了开幕式。《收藏》杂志作为支持媒体单位应邀参加了博览会。  相似文献   

15.
cang cn 《收藏》2007,(5):174-174
2007年3月24日,连续阴霾数天后放晴。 《收藏》杂志与艺超网合办的第一期收藏投资沙龙在中古商国际收藏品俱乐部(潘家园珍宝馆)如期举行。收藏投资沙龙迎来了第一批朋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艺超网友。  相似文献   

16.
周方黎 《收藏》2007,(4):170-170
《收藏》杂志2005年第1期刊有李烈初先生《书画的收藏鉴定赏析》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颇多见解,读后获益不少。然“李文”中有两处值得商榷,现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张懋镕 《收藏》2008,(1):160-161
《文博》2007年第2期刊登彭曦先生的文章《四川甲骨〈作堇〉版初释》(下简称《作堇》),介绍一版私人收藏的四周甲骨,上有文字4行32字,并指出此版甲骨“颇为重要”(图1)。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8,(10):172-172
《收藏》杂志2008年(1~6期)合订本面世,《聚珍轩藏品赏鉴》(上、下),《紫方馆藏砚》,《中国古代钱币》。  相似文献   

19.
屈军生 《收藏》2007,(9):71-71
鸿云雁来,桃开梅谢,弹指一挥中国古城西安创办的《收藏》杂志已发行了173期(2007年5月份)。连日来每当我拉下窗帘,打开柔和的吊灯,便将这170多期精心珍藏的宝贝在鲜红的地毯上摆成一行,端杯刚沏好的碧螺春,满含柔情地仔细品读这精美绝伦的封面。  相似文献   

20.
刘士宗 《收藏》2008,(4):169-169
十几年来看《收藏》,只是到手翻翻而已。真正认真阅读《收藏》是从2007年1月那期(总第159期)开始的,好使我走上古陶瓷研究之路,带给了我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