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学而思”。对学生,他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能积极认识治人之道,对这种“道”能融会贯通。所以,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所谓“温故而知新”(《为政》),正可作为“学而思”的注解。“温故”而不能“知新”,就是“学而不思”;如果不“温故”而欲“知新”,那当然就是“思而不学”了。学与思结合才能学习好,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他以为对于那些不去追问事物原因的思想懒汉,是无法进行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儿童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入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说:同"悦",愉快、高兴。愠:怨恨。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惘,迷惑。殆:危险。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i)。"(《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3.
按图索骥     
<正>【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地思考就会茫然而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相似文献   

4.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5.
我爱国学堂     
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语今言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助学台这句话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是指只读书或学习知识不懂自己去主动判断,就会陷入迷惑当中;"思而不学"是指自己独自闭门思考而不懂向外界学习知识,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困惑中。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以偏代全,妄加揣测,是贬义词。  相似文献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康德这些话都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不难发现,人类在知识的获取上,不论地域、时代如何差异,其根本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各辞书、教材对《论语·为政》第十五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解释各异,大致有4种:疑惑;危险,有害;通"怠",表疲怠、疲倦;指其本义"没有发展就中止"。笔者认为此四解皆欠妥,"殆"实为"佁"之假借,表"止"义。"思而不学则殆"应译为"只思考而不学习,思维就会限于一隅,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8.
春秋末期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其大半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主张。《论语》中的孔子论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探讨孔子论学,将对我们的学习活动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一、学习方法论。学习是否得法,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孔子对学习方法的论述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一)学思关系论。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卫灵公》中也有孔子提出的关于学与思关系的见解:“我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关于学与思的论述表明,学与思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
徐敏 《贵州教育》2000,(6):15-16
一、学习艺术的回顾及界定学习是一门艺术,这一观点在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的言论及著作中涉及颇多。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学习时要“多闻”、“多见”,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欠也。他认为自己是通过多闻多见而获得的知识的。据统计,《论语》一书中论及“闻”知的有五十七处,论及“见”知的有七十一处。可见孔子非常重视通过感知获得经验。同时,他还强调学思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而明确地论述了学习中感知与思想的关系。战国后期的唯物主义思维家荀子也主张学思结合,学用结合。他说:“君子之学…  相似文献   

10.
<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典出:《论语·为政》原文:同引用释义: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思考也会陷入困境。注重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学习既要  相似文献   

11.
钱荣英 《现代语文》2006,(10):102-102
激发情感、培养理智、训练操作技能,是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对此,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荀子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予以高度关注。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述而·雍也·为政·宪问》)荀子则强调“善美相乐”,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乐论·儒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一、歧说 《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的训解,历来多存歧义。综诸家之说,有代表性的有五种: 1.治民之术说。 此说以汉代郑玄和晋人张凭为代表。郑注曰:“民,冥也。其见人道远。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人从之。若皆知其本末,则愚者或轻而不行。”(见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论语郑氏注》)张注曰:“为政以德,则各得其性,天下日用而不知,故曰可使由之。若为政以刑,则防民之为奸,民知有防而为奸弥巧,故曰不可使知之。言为政当以德,民由之而已;不可用刑,民知其术也。”(见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论语张氏注》)。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法上的一些论述和实践,对我们今天还有有益的作用。就说关于知识和智力的传授、培养与发展,孔子也较全面而又辩证地作了论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罔”,诬罔或迷惑。埋头故纸堆,痴呆又昏沉,大海航迷雾,磁针辨南北。读而不思,犹如迷雾航行而无磁  相似文献   

14.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论语〉十则》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字,正文下注释为“疑惑”,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一则作了如下解释:“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迷惑”与“疑惑”是一对近义词,按这种理解,“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导致的结果几乎是一样的,即“迷惑”和“疑惑”。但事实上,“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引起的结果显然是不一样的。那么,“殆”字应怎样理解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学与思…  相似文献   

15.
王万举 《教师博览》2006,(10):43-43
人生的一千个为什么“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以上是《论语·雍也》中的一段话。其中“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家喻户晓,不可不解。但因读过钱穆《论语新解》及李泽厚《论语今读》,故又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因笔者深服钱、李二文,故本文先引二位先生之解。钱解:道德本乎人性,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表而出之,则为艺术,故有道德者多知爱艺术,以此二者皆同本于自然也。《论语》中似此章于艺术性之美者尚多,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俯仰之间,而天人合一,亦合之于德性与艺术耳,此之…  相似文献   

16.
陈军 《上海教育》2011,(12):64-66
"思"在《论语》中是一个含义深广的独立概念,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思想线索。"思"在全书中出现24次,是一个关键词。其实,全书各条无不体现了"思"的要义、要领和要害。孔子之"思",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教育学范畴的概念。首先,在《论语》中,"思"与"学"是不能分开来的,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对范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似文献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泰]孔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先秦]庄子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先秦]荀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  相似文献   

18.
一、何为叩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著名的教育格言,它揭示了孔子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学思并重。孔子还指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里,孔子点明在“学”和“思”中间有个关键的环节“问”。这个“问”是沟通学和思的桥梁;古人还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王筠《教童子法》)。“切问”和“善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问的方式多种,对待问的态度多样,这是教和学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关于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关于孔子的“问”的艺术,《学记…  相似文献   

19.
现行部编版(2016)七年级语文教材以及前此各版都选录了《论语·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但注释过于简略,尤其是对"罔"(迷惑)和"殆"(疑惑)两字的意义没有清晰区分。文章首先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历来对"殆"字的解释,并借此对这两句话的主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接着,结合《论语》一书所阐述的相关教育思想,指出"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实质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由此出发,进一步界定"罔"(迷惑)和"殆"(疑惑)各自产生的原因,分析它们导致的两种倾向("书呆子"和"空想家"),点出孔子这两句话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把下面加点词注音并翻译句子: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史记·平津侯列传》)二、选择“而”、“于”、“以”、“为”、“则”、“与”中的一字填在合适的句子中:①故君子之所以日进( )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荀子·天论》)②子温( )厉,威( )不猛,恭( )安(《论语·述而》)③先生之方能若是,( )太子可生也。(《史记·扁鹊仓太公列传》)④故( )言举人,若( )毛相马。(《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