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六·五战争"爆发.为了制裁西方国家,阿拉伯国家使用"石油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石油禁运是阿拉伯产油国实施的一项专门对美国施加压力的政策.阿拉伯人输掉了战争,蕴藏丰富石油的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占领,石油禁运失败.究其原因在于阿拉伯石油生产国自身局限性,美国努力确保西方石油供给安全以及客观上国际石油市场的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减少与产油国的巨大贸易赤字,防止再次爆发针对西方的石油禁运,对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沙特阿拉伯采取了加强经济、文化联系和军事交流等多种手段.这些措施基本达到了加强与沙特的联系、增加双方对称性相互依赖的效果,实现了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以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展开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历时几个月,尽管阿拉伯国家开始取得了不少战果,但最终还是遭到失败。阿拉伯联军的失败,对于以后中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英国对于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强硬立场的妥协,这些固然不能被忽视,但是这场失败更多是由于他们内部冲突所致。从阿拉伯世界自身存在的问题来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对于我们客观全面地了解中东问题,无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当代有限战争的另一种典型。它虽然不是美国直接进行的有限战争,但从酝酿、爆发、战争的进程和停火,都始终受到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掣肘。中东地区的支配权,原来是在美、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殖民国家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帝国主义的干预,二次大战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发生武装冲突。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这一地区的支配权转移到了美、苏的手中。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美国支持以色列。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表面上是阿以之间的军事对抗与较量,但内里则反映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美国偏以压巴的政策和一些地区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导致了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中东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热点问题。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对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及地区形势和国际局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东问题的复杂、多变必将影响国际关系的走向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中东相对公正和持久的和平,美国必须改变其支持以色列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期,美国介入中东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石油,中东石油对于美国在战略需求、经济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美国在中东选择以色列作为战略支撑,以色列无助于解决石油问题,却导致阿以战乱不止。为确保中东石油安全,美国历届政府致力于推行中东和平政策,但由于美国的霸权野心、偏袒以色列、漠视阿拉伯国家利益等因素,和平外交屡屡受阻,收效甚微。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背离,美国中东和平政策陷入历史悖论。如何准确定位,平衡各方利益,乃是美国中东和平政策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1973年10月6日。以埃及和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携手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 “赎罪日战争”爆发。10月14日,埃以空军进行了至今规模最大的超音速战斗机之间的空战。过去介绍埃军方面的文章,往往集中在陆军跨过运河之战,埃及空军的表现长期被以色列天之骄子的神话所遮蔽,对于他们,这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10月6日是犹太民族传统的“赎罪日”,当天下午14时.埃军全线出击,而以军毫无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到了,10月14日.战局已经逐步趋于对阿拉伯国家不利。为了减轻叙利亚方面的压力,埃及军队重新发动了攻势,试图占领西奈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的生存和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丰富的材料,阐述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以来的生存和发展历程。文章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强力支持,是以色列得以生存的重要外部因素。阿拉伯世界反以力量的涣散、脆弱,为以色列造就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同时,以色列在发展自己国家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并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奇迹,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我家是个小小的世界。我,庞大而无战斗力的阿拉伯世界;弟弟,国小而军事强大的以色列;妈妈则是偏向以色列的西方列强。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我不得不对以色列处处让步,但以色列真是得寸进尺,不是抢我“戈兰高地”便是占我“约旦河西岸”,所以我家总是“战火纷飞”。可不,第一万零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两伊战争极大地影响了以色列的战略思想。以色列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考虑与外部环境的压力与影响,适时地调整对交战双方的外交政策。一、初期以色列支持伊朗的外交政策以色列力图建立同中东地区的"外围国家"的友好关系,分担在阿拉伯地区主流世界的恐惧心理,而且这些国家或者地区对西方制度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是许多犹太人所希望移民的地区。外围国家主义政策使以色列同土耳其、伊朗、埃塞俄比亚、摩洛  相似文献   

11.
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表面上宣布"中立",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弱势均衡"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根据两伊战争进程,分三个阶段对其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怎样通过外交和间接介入战争实现其国家利益。并指出美国对两伊的政策造成了战争延长,削弱了两伊实力,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改善了以色列安全环境,强化了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诱发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思想库高级战略与政治研究所利用美国调整能源政策的契机,于2002年1月在华盛顿举办讨论非洲石油与美国国家安全的研讨会,组建“非洲石油政策起草小组”,发布《非洲石油——美国国家安全与非洲发展的优先选择》白皮书,鼓吹非洲石油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并因之劝导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从而在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的过程中发挥了创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一直是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在中东争夺霸权,争夺战略要地和石油资源的工具。在美苏两霸的支持和纵容下,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一再侵犯阿拉伯国家,把世世代代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二百万巴勒斯坦人民赶出了家园,对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推行“犹太化”的政策,妄图永远霸占阿拉伯领土。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剥夺了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的民族教育事业也遭到了摧残。一九七一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研究中心在贝鲁特出版的《被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教育遭到摧残》一书,从一个侧面揭露了美苏两霸支持和纵容的以色列所推行的反动教育政策。它在占领区,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歪曲、污蔑巴勒斯坦阿拉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千方百计地向阿拉伯学生灌输“犹太文化”,培植和扶持教育界的犹太复国主义势力,仇视和排斥阿拉伯民族的学生和教师,妄图摧残和消灭阿拉伯民族的文化和教育。现将该书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4.
7月15日,美国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根本原则,在“保护美国侨民”和“保卫黎巴嫩主权”的借口下,派遣武装部队在黎巴嫩登陆,对黎巴嫩内政进行武装干涉。这是美国镇压阿拉伯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制造世界紧张局势的一个极其严重的战争冒险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强烈地谴责和抗议美国的侵略行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早就想对黎巴嫩进行武装干涉,只是由于阿拉伯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得逞。现在,由于伊拉克民族独立运动的伟大胜利动摇了殖民主义在中东的统治,恼怒而又惊慌的美国政府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了对黎巴嫩的武装干涉,并且企图侵入约旦、威胁伊拉克共和国。美国这种侵略行  相似文献   

15.
30多年前的10月,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爆发了著名的赎罪日战争。鲜为人知的是,与此同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舰队在地中海上演了一场超级海上对峙。其紧张程度一度使美国当时参联会主席托马斯·莫尔海军上将悲观地担忧:如果战争爆发,我们有可能会损失所有在东地中海的舰队!  相似文献   

16.
第一幅漫画发表于1974年.作者克罗克特(GibCrockett)笔下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狼狈地躺在“石油禁运”的油桶上,他无奈指着旁边的一位阿拉伯人说“你可能会迫使我们要做点什么!”第二幅漫俩发表于1975年,作者鲍勃·泰勒(BobTaylor)描绘的山姆大叔病的不轻,拿起印有“欧佩克(OPEC)”的针往手臂上打,并自言自语说道“嘿,伙计……就像我不在乎它的成本……我需要它。”  相似文献   

17.
希伯来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或属闪含语系闪语族),为犹太教的宗教语言。过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 “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重新复活,渐渐取代阿拉伯语、犹太西班牙语和意第绪语(或称为“依地语”,犹太人使用的国际交流语),以色列建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采用希伯来语字母书写;另一种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在阿拉伯国家,通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由于历史的原因,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堪称世仇。但文章中的阿拉伯小女孩用希伯来语跟路上遇到的一个陌生白人打招呼(the best guess是她以为遇到的是犹太人),让作者感觉到,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的仇恨并不是不能化解的,至少他在纯真的孩童身上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后方渠道”,中以关系的曲折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西方学者看来,中以联系渠道中最迷人的就是以色列的农业和武器技术,而国际社会的种种猜测和想象使美国对中以联系极为敏感,时常指责以色列向中国输送高科技是非法的“错误行为”,实质而言,美国始终坚守“冷战思维”,意欲对冷战后阻挡美国全球霸权目标实现的中国进行“遏制”;面对美国的压力,以色列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它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建立“自尊”;而另一方面,独一无二的美以特殊关系及自身的地缘政治需要又迫使它不得不最终屈从美国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一、巴以政坛变化双方冲突加剧 2006年1月,以色列前进党领导人奥尔默特接替病重的总理沙龙,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执政地位。以巴政府互不承认并相互敌视,美国等西方国家调解力度降低,导致巴以冲突此起彼伏。以色列于6月和11月对加沙发动“夏雨”和“秋云”军事行动,造成上千巴勒斯坦人伤亡。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国家中止对巴经援,使巴经济雪上加霜。巴各方组建联合政府的努力未取得成果,巴政局出现剧烈动荡。  相似文献   

20.
内战初始,美国政府立即对国民政府实施十分严厉的全面军火禁运,同时中止巨额财政援助;军火禁运实乃"美国不支持中国中央政府进行自相残杀的战争"之原则立场的体现,充分显示美国政府"压蒋和共"、力图制止国共内战的良苦用心,并无什么险恶的政治用意。马歇尔将军和美国政府起初过于天真,误以为国共矛盾可以避免激烈的冲突和对抗。军火禁运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