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优秀女子垒球投手快速投球投掷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家队女子垒球6名优秀的投手进行三维定点拍摄和录像解析,实验结果表明国家队投手对投球动作整体掌握较熟悉,动作连贯性比较一致.在整个投球过程中的各投手投掷臂肩、肘、腕关节点的加速--制动都有一定的顺序性,且各关节点速度变化的规律基本相同;其中各投手完成投球动作的伸踏时间、伸踏距离、重心下降幅度、球出手速度、球出手高度等运动学指标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2.
女子垒球投手伸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支垒球队的核心是投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的胜负。通过对女子垒球投手投球动作的图像解析,选择与下肢伸踏技术相关性较强的技术指标,对其伸踏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期对教练员提高投手下肢技术的运动学认知、投球技术改进、提高投球球速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摄像法、运动学测试法、动力学测试法、比较分析法和运动解剖学分析法,对影响棒球投手投球速度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手伸踏脚落地与球出手最快时的地面反弹力最大,支撑脚的冲量最大;投手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在投手投球伸踏脚落地球出手最快阶段角加速度最大;影响投手投球速度的关键因素是投手伸踏脚的地面反弹力、支撑脚蹬伸冲量,以及各关节的角加速度;具体可通过增加投手肩肘外展外旋柔韧度、背弓幅度、主要关节肌群力量、肌力伸长度和收缩速度等训练来提高投球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棒球投手运动学与等速肌力参数间关联关系,并比较不同类型投手各类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三台高速摄像机获取相关参数。结果:( a)肩关节外、内旋峰力矩及屈、伸峰力矩两个比值高度相关,两者均与挥肘速度、棒球出手及触垒速度高度正相关;( b)与“非衡型”棒球投手相比,“均衡型”投手在许多关键参数上存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投球动作总时间、提膝时间、伸踏时间及动作加速时间显著变短;肘关节屈伸幅度、棒球出手等及触垒速度则显著增大;( c)挥肘速度与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存有显著正相关,而与投球动作总时间呈负相关;动作加速时间与肩关节最大外展角成负相关,却与躯干扭转角成正相关;( d)棒球出手及触垒速度均与肩关节最大外展角等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目前我国大学生优秀棒球投手与国外同级别投手相比,在众多运动学测试指标上存有显著差距,而投掷臂肌力发展不均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垒球比赛中的攻守战术是以投手为核心制定的。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一场比赛中,60%取决于投手"。鉴于国内从事垒球运动的运动员较少,投手的样本量较小,使用常规方法难于分析,故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垒球投手身体各关节屈伸肌力水平与出手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为实施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研究中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垒球投手的肩、髋、膝和踝等关节进行测试,测试速度分别取为60°/s和240°/s,依次代表最大肌力和快速肌力水平,选取最大峰值力矩作为研究指标,通过运动学方法测定投手的投球瞬间速度。研究发现,测试关节的屈肌群中,非投掷侧髋和膝关节的快速力量与球速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伸肌群中,投掷侧肩关节最大力量与出手速度相关度最高,R=0.813。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肃省女子垒球四级梯队中主力投手绕环式投球动作的三维定点拍摄与运动图像解析,发现各级梯队的投手队员虽然在年龄段上有明显差别,但在绕环式投球动作过程中,不同梯队投手投球的各种运动学数据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变化趋向,表明可以从运动学分析的角度对绕环式投球进行动作阶段划分。  相似文献   

7.
1987年9月,第六届全运会女子垒球在广州决赛期间,我们拍摄了部分投手的投球动作,计有14名投手的48个动作,选其中11名投手,每名投手选一个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所选运动员均为国内的一流好手,所选动作投出的球均为好球。收集、研究这些资料,以寻找合理的动作模式,为以后的动作模拟、仿真提供客观资料,有助于改进提高投球技术。  相似文献   

8.
现代女子垒球投手技术发展很快,由后摆式投球类型发展到“8”字后摆式、弓式、绕环式。球性的发展变化也很大,由快速直线球发展到快速投点、内曲线、外曲线、上升球、下坠球、飘球、变速投点等。从握球到投球出手也有了新的发展。国际垒联的会员国中,女子垒球强队的美国、日本、加拿大、菲律宾、澳大利亚、委内瑞拉、荷兰等都有不同的投球风格和投法,但具有代表性的投球技术,主要是以快球投点为主和以投变化球结合投点为主的两种风格。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跳投已成为现代篮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对不同水平比赛中三分跳投的动作特征比较,能揭示其共性特征和优化特征。方法:采用比赛现场三维摄像,视讯解析系统,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采集,解析及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高水平组),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中水平组),高校业余联赛(低水平组)等3个水平比赛的三分跳投。结论:跳投的共性特征有:1)跳投的各动作阶段持续时间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举球阶段,稳定阶段,投球阶段,随球阶段,准备阶段。2)远距离投篮都在重心达最高点之前出手,需借助重心向上的速度,以给球更大的初速度,产生更大的出手速度。3)各关节遵循了近侧端→远侧端的发力顺序,各关节角速度从近侧端→远侧端依次增大。最大伸肘速度与球出手瞬间几乎同步,可能对球的出手速度影响最大。4)稳定阶段小幅度的肘外张角与上肢关节解剖结构的限制有关。上臂的外展,肩轴,髋轴的旋转有利于肘,腕,眼正对篮圈,保持上肢各关节的屈伸运动与球的飞行方向一致,也使球在出手前更接近篮圈。5)在比赛中,出手时躯干小幅度的后倾可以拉开与防守者的水平距离,减少来自防守的干扰。也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稳定,并形成更大的出手角度。跳投的优化特征有:1)高水平组在一次完整的跳投中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在有更长的稳定阶段,腾空时间和随球阶段。可能是高水平组更高的起跳高度和更接近重心最高点的出手时机引起。更长的稳定阶段和腾空时间使其身体重心更稳定,并有更充裕的时间调节身体姿态和对球的控制,更长的随球阶段则表明动作完成得更充分、舒展,有利于产生更好的动作效果。2)高、中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有更高的出手高度,其原因除身高外,更主要的是起跳高度和出手时机。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的动作技术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交叉步右脚着地后,左膝水平速度与重心水平速度显著相关(γ=0.7302,P<0.01),加速左腿的前摆有助于重心水平速度的回升;影响标枪出手速度的灰色关联排序中首要因素是标枪离手时左膝角,说明左腿迅速而充分的蹬伸对出手速度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女子集体性球类项目“中国式衰退”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和演绎分析法对我国女子集体性球类项目的发展状况进行探究,发现我国女子篮、排、足和垒球都曾经以“中国速度”迅速成为世界强队,在奥运会等世界赛场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又无一避免的都以“中国式衰退”的方式走向没落,无法维持项目的长盛不衰.目前我国处于巅峰期的曲棍球和水球项目的发展模式和轨迹与这几项运动大致相同.分析认为:女子集体性球类项目较晚进入奥运会给了我们与世界同步起跑的机会,我国依靠举国体制的优势迅速将重点项目打造成世界强队,但过分追求成绩忽视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而导致了队伍青黄不接和人才链的断裂.因此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刻地认识,完善竞技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模式,注重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和中国田径投掷类项目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1980-2001年世界和中国田径投掷类项目的成绩,比较和分析世界与中国投掷类项目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态,从投掷成绩增长的幅度看,女子高于男子,中国高于世界。世界男女的投掷项目成绩没有大的波动,男子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一度出现负增长;中国男女投掷项目成绩都呈现增长的态势,并且女子的成绩增长幅度较大。通过对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发现,中国的投掷项目成绩是以全运会为中心成锯齿状增长,而世界的投掷项目成绩增长基本是以臭运会为中心,相对世界而言,中国投掷成绩运行的轨迹振幅大,表现出成绩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对2003年田径世锦赛、2004年奥运会和2005年世锦赛投掷项目冠军运动员的参赛情况和比赛成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世界优秀投掷运动员参赛的时间间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于了解世界优秀投掷运动员的比赛安排和最佳竞技状态形成规律,提高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收集了我国31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147次运动成绩以及与其所对应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验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对结果利用优势分析法进行验证,得出影响我国健将级女子铅球运动成绩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以及两个等级的回归方程.依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运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制定出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专项身体素质总体发展均衡程度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与运动成绩适应程度的3种评定标准,并结合我国一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诊断分析,为综合评定我国优秀女子铅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提供较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及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就太极柔力球的发源、发展及运动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好发展该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柔力球是全运会比赛新增设的比赛项目之一,是中国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探讨研究项目技术特征,可以为柔力球运动做出更为准确可靠的指导。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7年全运会柔力球花式项目比赛进行分析,揭示现阶段柔力球花式项目技术运用的特征。结论:柔力球花式项目对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并出现了难度连接组合以及多种完成方式的创新,肢体和器械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将是项目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自编套路技术选用在动作类别和难度动作上较为集中,抛球动作较少,部分难度动作重复的次数过多;不同技术风格在艺术性和表现力发面各有所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提升作品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4、15届男篮世锦赛中外优秀后卫传接球技术运用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后卫在摆脱跑位移动接球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传球方面,国外后卫传球方式多样,善于将传球与投球、突破结合,突然性、隐蔽性强;相比之下,中国后卫传球方式运用单一,横向过渡性传球较多,传球意图暴露明显,重视向内线供球,在对手紧逼下缺乏应变,被动传球多.本文分析了中外男篮优秀后卫在基本技术运用上的差距,为今后我国后卫队员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外优秀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外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男女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均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不同分组项目运动员上述3指标不仅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且其依大小排序呈一致性.在中长、超长距离同一分组项目中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的上述3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短跨、跳跃、投掷及全能同一分组项目中上述3指标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选手.说明在身高及肌肉力量素质方面我国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着较大差距.建议应尽快完善、构建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相适应,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田径运动员选材模式及评价标准,加强我国田径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及其专项力量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